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虎尾文學步道 水泥管變身 讀家鄉故事
2012/09/05 22:48:27瀏覽514|回應0|推薦4
虎尾文學步道 水泥管變身 讀家鄉故事
 
虎尾鎮文學步道用水泥管傳達文學之美。(記者林國賢攝)

俚語、詩詞文學作品 傳達時代變遷、小鎮風貌

〔記者林國賢/虎尾報導〕繼古坑華山的雲林文學步道後,虎尾鎮公所也於水源路利用水泥管為裝置元素,規劃「文學步道」,生硬的水泥管變身裝置藝術,鑲嵌詩人們用文字記錄虎尾之美的創作與地方俚語,民眾邊散步中也讀著一篇篇家鄉的故事。

虎尾鎮長林文彬說,飲水思源是台灣最重要美德之一,水源路是虎尾鎮的「水源頭」(自來水廠),同時也是進入八角水塔、涌翠閣、大崙腳公園等歷史建築的道路,透過文字之美,傳達虎尾人文特色,成為居民生活文學的一部分。

林文彬表示,文學步道選擇的地方俚語都是虎尾發展中先民智慧結晶,如「和美布、虎尾巾」呈現五○至七○年代和美鎮是台灣織布產業重鎮,虎尾則是毛巾產業重鎮;「北景美、南虎女」則記錄虎尾女中(已與虎尾高中合併)當年與景美女中齊名,都有深刻時代意義與生活背景。

步道創作 預定每年更換

鑲嵌在步道上的詩詞,是透過台語文協會會員進行徵件,如古蒙仁的五篇文章包括「虎溪躍渡」、「同心公園」、「吃冰的滋味」、「甘蔗」和「虎尾鐵橋」,敘述他在虎尾成長、戀愛的回憶,陳學聖所創作描寫虎尾溪險惡溪水的「記虎尾溪詩」,許立昌的詩「五層樓」刻畫合同廳舍,廖進雄為虎尾布袋戲創作的「虎尾布袋戲」、李錦章描寫故事館的「聽阿公講古」等,真摯淺顯的文字傳達虎尾之美,都值得細細品味。

林文彬說,文學步道約有五百多公尺,民眾一邊散步,一邊從水泥管方圓之中的文字之美,延伸無限的思古情懷;而文學步道上的創作,預定每一年就重新徵選更換,讓這條步道成為鎮民生活文學的一部分。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82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