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場靜默無聲的對話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轉引)
2012/08/30 20:33:39瀏覽736|回應0|推薦7


一場靜默無聲的對話    文/李佳玲 LEE Chia-Ling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
在紀錄影片中笑稱自己是「行為藝術界的阿嬤」(the ‘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從1970年代開始以自己身體作為藝術物件,以激進、暴力地對待藝術家身體的藝術形式探討感知、意識關係與真實的藝術課題。透過2010年於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的個展,讓行為藝術經過半個世紀後以合法性的藝術創作身分供大家討論。令人好奇的是,阿布拉莫維奇挑戰身體極限的強大創作信仰來自哪裡?身為觀眾,大多時候是在畫廊感受、經驗一件藝術作品的完成狀態,對於藝術家創作的「生產」過程,很少有機會去討論。今年夏天,紀錄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此》(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選擇在紐約戲院首映,長達105分鐘的紀錄片,導演埃克斯(Matthew Akers)以近距離而真實地鏡頭呈現阿布拉莫維奇的藝術堅持與實踐過程。
藝術真實此刻,靜默交流
影片從MoMA中庭開場,各種神情姿態的觀眾或坐或站,皆專注於阿布拉莫維奇與其他人的這一場靜默藝術互動。導演剪輯一幕幕這些圍觀觀眾的鏡頭,並巧妙地帶入謝德慶與阿布拉莫維奇屏氣對望的一刻。兩位都是令人尊敬的行為藝術家,這個沒有任何字幕說明的鏡頭,畫面安排卻令人動容,也同時傳達導演對阿布拉莫維奇近乎40年、並持續至今的行為藝術創作生涯,表示敬意。除了謝德慶的現身,過去與阿布拉莫維奇維持長達12年共同創作的藝術夥伴烏磊(Uwe Laysiepen,簡稱Ulay),也成為阿布拉莫維奇對座的觀眾之一。當她抬頭睜開雙眼,見到這位曾是重要的創作夥伴時,藝術家哭著握住烏磊的手,此時圍觀觀眾鼓掌致意,一個感人時刻。
阿布莫維奇的MoMA個展,除了重要作品重現,還包括表演新作《藝術家在此》。為了進行此作品,從3月14日展覽開幕到5月31日展期結束,一天7.5小時的展覽開放時間裡,阿布拉莫維奇一直默然靜坐在中庭展場中央,絕不離開那張椅子去休息。觀眾可坐在藝術家對面所放置的另一張木椅上,要坐多久就坐多久,近乎親密的對坐距離中,進行一場無聲的真實情感交流。來自世界各地的靜坐觀眾,展現各種豐富的情感反應,或哭、或笑。看似面無表情的阿布拉莫維奇表示,她是觀眾的鏡子,映射對方的內心感受。看似不可能達成,總計736小時30分鐘的靜坐表演時刻,阿布拉莫維奇回憶著東歐童年生活,母親軍事訓練般的家庭教育,才讓她能夠完成這些旁人看似瘋狂的身體藝術形式。阿布拉莫維奇挑戰身體最高極限,策展人貝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曾嚴肅地對她說,只要她認為繼續進行這件作品會危及健康,身為策展人的他可以隨時宣布中止這項作品,但堅持著身體物理性痛處的阿布拉莫維奇僅簡單地回應:「我要完成這表演。」這是藝術家成就好作品的絕對堅持。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今藝術】八月號‧第239期。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78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