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共藝術與公民美學教育討論主題(轉引)
2012/08/21 22:13:01瀏覽178|回應0|推薦8

討論主題

主題一、 公共藝術與公民美學教育

存在於公共藝術背後的公民美學概念,如何透過藝術創作的美感經驗,以及民眾參與的公共性得以轉移?公共藝術讓市民從生活裡認識藝術,在藝術模式中注入社區參與及使用者的聲音,引發對環境的關懷及認同,實具有長遠美學教育的意義。如何創造同時具有高度藝術性和公共性的公共藝術?是這個主題要對話的重點。

主題二、作為都市規劃策略的公共藝術政策

從藝術的角度來談都市的公共性,以及藝術如何與都市規劃相互結合,達到加乘的效果。在公共藝術政策方面,本次期以都市發展的角度來解讀公共藝術的多元激發潛力。例如都市特定區畫分和藝術資源分配的議題、文化資產和都市更新的議題、城市行銷與區域地標的議題,以及藝術介入社區營造的議題等等,並從目前各縣市公共藝術基金執行現況,以及橫向整合可能運用的模式,進行討論與省思。

主題三、積極的公共藝術計畫-官方策略與民間創意

2005年臺北市公共藝術基金成立後,政府在推動公共藝術政策與環境上,朝向更靈活的發展形式;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環境的日漸成熟,也間接影響民間企業對於藝術贊助的態度和意願,2008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新法上路,鬆綁和視覺藝術的硬性關係,促成教育推廣、文化設施、多元形式的可能,然而審議準則與採購法驗收核銷等配套程序,仍尚待調整。積極的公共藝術計畫,能夠創造成功的案例,發揮公共藝術最大的效益,吸引更多的資源和良善循環。

主題四、公共藝術退場機制(圓桌論壇)

臺北市公共藝術作品數量居全國之冠,然在百家齊放之後,總量之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58%降至2007年10%)。近年來,各界開始呼籲作品平日維護管理的重要,文化局亦著手建立狀況通報系統和思考退場機制的合理性:包括法令的退場機制和作品的移置、註銷等議題。本場次將引用相關個案進行討論。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74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