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是人力高度密集的超時勞動產業,競爭程度最激烈,技術層級也最高的美國大聯盟尤其如此。
從1947年4月15日傑基羅賓遜突破種族藩籬,成為MLB史上首位黑人球員後,大聯盟的人力政策即開始質變,七零年代起,更將人力補給線向形同自家後院的中南美洲各國延伸,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由飛人喬丹領軍的NBA夢幻一職籃明星隊,以摧枯拉朽之姿輕鬆為美國摘金,揭開NBA全球化的序幕後,MLB也隨即頓悟有樣學樣,自日本職棒急流勇退的野茂英雄於1995年轉投洛杉磯道奇隊大獲成功的啟示錄,更為MLB西進東方的全球化佈局打響第一砲,南韓的朴贊浩和台灣的陳金鋒,亦相繼成為母國率先在大聯盟達陣的先驅者,MLB卻不以此為滿足,猶持續鎖定市場巨靈中國大陸做下一波掠食目標。
但若各國本土職棒組織亦可視為某一經濟「物種」,且以1992年6月15日在里約熱內盧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迄今已有180國響應,唯台灣並未加入)之立法精神來看,MLB整碗捧去的全球化政策實已嚴重破壞原本各自保有區域穩定平衡特色的生物多樣性面貌。
生物多樣性是上蒼賜予人類的無價恩典,也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之田野調查中,獲確認為大自然演化的因果律之鐵證,而無論神權宣示或科學檢驗,都曾針對「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依存關係」做出正面表述,但人口膨脹與工業文明引爆的糧食需求和資源消耗,卻壓迫人類群起踐踏有限的地表,模糊化分隔異物種棲息處的界線,濫行過度開發的苦果就是,生態浩劫頻仍,天災肆虐不斷,致地球如何永續經營下去的瀕死危機正逐日擴大當中。
WTO標榜的零關稅障礙之公平貿易精神,不也在凌遲各國農工階級獨立自主且自給自足的產銷命運嗎?而美商跨國資本強權藉全球化(其實就是美國化)之名,瓦解區域性經貿秩序的乖張「嘴臉」,卻是如此全面,影響至深又廣,各國運動娛樂產業焉能置身度外?
世界次大職棒經濟體的日本,亦難逃MLB辣手侵犯就是最佳例證。所幸其國力雄厚且職棒體制健全,可透過商業談判,建立自我保護的「入札」(即公開招標)機制,在重量級明星選手外流後,逆向自美國那裡獲得巨額金錢補償,從而降低MLB全球化狂潮對桃太郎造成的損害。
當然,毫無疑問的,若節節進逼的大聯盟全球化威脅並不存在,台灣和日本的本土職棒各自擁有的生物多樣性原貌必可維持不變,但這麼一來,由鈴木一朗和城島健司坐鎮的西雅圖水手隊,怎麼可能和王建民掛師先發的紐約洋基隊在美國對壘,甚至經由人造衛星的訊號傳輸,讓台日兩國的球迷均得以越洋見證此壯舉呢?
由是觀之,經濟發展與泛環保議題能否共存共榮的利益選擇和價值衝突,本來就很難兼容並蓄,而此兩難困境或許是台灣球迷在禮讚建仔個人榮耀之餘,必須付出「集體忍受CPBL向下沈淪」的代價之一吧。
備註: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