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9 04:13:36瀏覽547|回應4|推薦18 | |
有時覺得自己真是老了,眼花耳聾,記憶力漸差,又固執。 推己及人,看這南方嗦,比我還老,可能己經快癡呆了,才會寫出這種狗屁文。年紀大了,不修修好,在家享享清福,可他還在日日博版面,騙稿費,一副黑道文霸德行,天天寫屁文,而台灣的媒體也讓他胡寫,怪道台灣文化低劣,需要成立文化部整頓一番呢! 我老說這人是“買辦”,因為他每一篇文定要引個洋人,洋書,或洋語,即找個洋和尚,念念外國經,為他的申論做後盾,打壓一般媚外讀者的思考能力。 此文依然,“Storm in a teacup”別人都不懂,也只有他懂! 還可以做“很多解釋”? 所以“也可以指一個政府有其格局的限制,許多問題吵翻了天,但吵得再大聲,還是沒用,只是一場徒勞。當一個政府已變成了一個茶杯,一切的問題就注定是「茶杯裡的風暴」?” 首先,茶杯裡的風暴,就是小題大做,無事生非。 沒有什麼“可以做很多解釋”的! 政府會變成茶杯,也只是你南方嗦的“妄想”(癡呆症的症狀一),與邏輯扭曲(癡呆症的症狀二)。 就算政府是茶杯,可是風暴也是你們媒體,名嘴,意見領袖們吵的啊! 台灣的媒體,名嘴,與意見領袖們,有幾個特性:1) 嘩眾取寵,2)井底青蛙,3)短暫記憶,4)瞎子摸象,5)其他繁,不及備列。 而台灣民眾,比較起來,有較強的群性(vs.較弱的個人主義),與從眾性(vs.較少的個體意見思考習慣),要配合市場,媒體的呈現內容,也以1)多情緒少理性,2)多評論少報導,3)多演繹少歸納,4)多臆測少事實等特質,來配合讀者觀眾的口味,達成其商業性(賣報紙,賣時段的)生存目的。 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許多議題多被無限放大,無限上綱,情緒化,與自由演繹。(例,美國一外交官一句話,成了對台經貿宣戰,型同列強打壓,危害國民健康,強賣牛肉如鴉片等。)除了媒體之外,政客名嘴,自然更是加油加醋,生波作浪。 至於茶壺風暴的期限,則因議題的市場期而定,(市場學稱product life)。例如,在美國及NBA,Jeremy Lin的市場期已過,可說瘋平浪靜,回歸正常,可是台灣媒體還在繼續操作。因為台美兩地的市場期不同故也。(即如,韓日,幾年前就吵完了美牛議題,台灣才來,是後知後覺?) 美牛議題在媒體吵作兩個月,疲態四現,媒體的主筆們,最近開始寫社論,呼籲大家顧全大體,為長期利益做理性思考。 敢問諸位,難道這些主筆大人們,一月中時不知美牛問題關乎台美商業前途,需要理性思考?非也,當時的賣點是:我們出個難題,看新連任的馬,與新內閣怎麼出招回應。 一個茶壺風暴能吹兩個多月,僅美牛議題賣出了多少版面,多少電視廣告時段,何須管他媽的長期利益與理性思考? 至於,不暢銷的議題,媒體很方便地就會“短期記憶”處理之。 國計民生,議題萬端,熟優孰後,在於老百姓,及代表他們的政黨或利益團體的壓力與堅持度。 政府(狹義,指行政權),只是 responsive 的機制。 茶壺風暴與否,在於立法機構,與第四權的主宰,並非行政機構所能左右決定。 所謂“民意”,在一般民主國家社會,通常是聽不見的“沉默大多數”,而“聲音最大”的,通常是少數,是“假”民意,是利益團體炒作(spinning)的結果。 炒作,也是民主社會的進程之一,不全是壞事,不全是“茶壺風暴”。 可是,台灣目前最忌的是“惡質”炒作,及佔有名器,為私人利益炒作公共議題。 古自柏拉圖倡導“哲君”,到今日之學者專家,意見領袖,具有責任義務,來幫助社會大眾,認清議題的是非正義,以及它的優先循序,理性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台灣的媒體,身為第四權,更有此一義務與責任,第一,抗拒非專業,不道德的操作。第二,協助社會理性看問題,而不是胡說“有感”。第三,提供社會世界觀,並非躲在“庶民”背後,當井蛙。第四,反應民意,而不製造民意。第五,別只賣報,賣時段,記得自己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任務。 南方嗦,台大森林碩士(見樹不見林,聞名台灣)忝一文化人,知識分子,第四權的股東老闆之一,反而把茶杯定位(馬)政府,也不照照鏡子,就唱“忘了我是誰”? 你媒體自己在吹風興浪,無事生非,小題大做,倒怪別人是茶杯,還嫌杯子太小,沒格局?
台灣,或台灣政府,如果是茶杯,你三十幾年,一天到晚報上寫文章,自稱,自許,自命“文化評論者”,徹底失敗,不切腹自殺,也應引咎辭職,從此封筆吧。 南方朔觀點-當政府變成茶杯,就只剩下茶杯風暴 · 2012-03-27 01:23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西方諺語有「茶杯裡的風暴」(Storm in a teacup )之說。這句話可以做很多解釋,它可以指小題大做,吵一陣子就無影無蹤;也可以指一個政府有其格局的限制,許多問題吵翻了天,但吵得再大聲,還是沒用,只是一場徒勞。當一個政府已變成了一個茶杯,一切的問題就注定是「茶杯裡的風暴」。 台灣這種「茶杯裡的風暴」多矣。過去長期以來每隔一陣子,一定會有蚵仔被汙染,魚類被汙染或某種食物出問題的消息;每隔一陣子也一定會有香蕉、柑橘過剩,農民慘兮兮的新聞。這種事情的發生,如果政府有能,有關食物汙染、檢驗管制、農產運銷早已建立起一套體系,但在我們社會這種事情每次都是一場茶杯風暴,民間和媒體吵成一團,政府官員則一場場做秀。蚵仔被汙染就來次吃蚵仔秀,水果過剩大官就來幾次買水果秀,以示照顧農民,接下來就是部隊猛買、阿兵哥猛吃,吃到大家冒胃酸。於是問題就稀里糊塗成為過去。但問題的癥結解決了嗎?當然沒有,一切只不過是場茶杯風暴!當政府已變成茶杯,台灣的所有問題自然都成了茶杯風暴。 最近台灣重大爭議不斷,它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問題,但在我們社會,這些問題卻注定以茶杯風暴收場。 就以牛豬鴨鵝問題而論,這次乃是台灣澈底重建食品檢驗管控,食品衛生研究,以及飼養管理等制度的重大契機,但我們政府會在這些問題上做澈底的改革嗎?肯定不會。等拖過美牛問題,一切就恢復原樣,這陣子的吵鬧也就成了過眼雲煙的茶杯風暴。 再以這兩天的「一國兩區」和林毅夫返台爭論而言,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台灣的身分及狀態。國民黨政府自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就是個內戰下的偏安政府,任何人都知道這種偏安不可能永遠。而馬政府在玩弄的就是企圖永遠偏安,但實質則仍是內戰心態的遊戲。他既要討大陸歡心,又要討台灣人民歡心,這種操弄的空間其實已日益狹窄。林毅夫不能回台,所曝露的就是馬政府的內戰心態,而「一國兩區」就是唬弄各方的遊戲。中國古代,偏安政權已沒有了實力,只想玩弄權謀遊戲,這種權謀很快就黔驢技窮。中國南京偏安仍在搞權謀,元朝大將伯顏到後來即公開斥責曰「宋人無信」。這大概也是國民黨政府今日的處境。「一國兩區」和林毅夫返台的風暴,已暴露出馬政府表面唬弄各方,實質上仍是在搞內戰的黔驢技窮,馬政府會誠實的面對兩岸問題嗎?當然不會,因此,無論「一國兩區」或林毅夫返台的風波,注定吵一陣子,就被繼續混過去,只是「茶杯風暴」一場。 再以陳水扁保外就醫及特赦風波為例。打從扁案發生起,它就應是個嚴肅課題。曾擔任過國家領導人的人物,他們的羈押、審判及服刑,應當如何處理?對這種人特別處理不是特權,而是對國家領導人的這種身分的尊敬。 但自從扁案發生以來,台灣藍綠對立急遽升高,國民黨的道德法西斯立即抬頭,如果有人敢主張不同處理,一定被罵到臭頭;而且國民黨的統治者也一直把扁案當提款機,它們聯合炒作下,國家元首犯罪如何處理的嚴肅問題已沒有了合理討論的空間。扁案及扁家人完全被道德法西斯的氣氛所籠罩。扁案正發生時,我曾批扁不遺餘力,但連我都覺得對阿扁的羈押及服刑處理有欠妥當,相信一定有更多人氣憤不平。但這有什麼用,這次阿扁由於身心出狀況,有人主張保外就醫,有人認為應移監和恢復若干禮遇,甚至特赦,但這種可以合理討論的問題立即被道德法西斯冷嘲熱諷或攻擊,很值得合理討論的問題,最後只淪為茶杯風暴一場。 人類的許多進步都是由合理討論而來,最悲哀的是,如果一個政府及社會自己變成了茶杯,所有的問題就會成為茶杯裡的風暴。講也白講,吵也白吵,台灣就是個茶杯!(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