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11 14:32:43瀏覽463|回應0|推薦15 | |
這兩天把打電腦的場域從餐桌&吃飯凳子轉移到沙發跟茶几了。 那張凳子坐久了不只屁股肉很酸,連尾椎骨都疼了。 看來我還真是公主命,也深深體會到「人體工學椅」的珍貴。
*
近幾日又開始看書了, 除了上回提到的《人類與病毒之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台灣肚皮》; 前些日子其實也讀完了《伊斯蘭式幸福》、《你就是自己的鑰匙》、《the wizard of Oz》; 手邊正在讀的除了窮查理、台灣肚皮、《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還有以前中文系好友出的《我在台灣的130天》(中國-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絕版,並列為禁書)& 恩田陸老師於2018年出版的《蜜蜂與遠雷》。
以上九本,有六本是電子書。 自從退租、搬家、移動去愛爾蘭之後,我越來越重視「便利」這項特性。 尤其從台中撤退時,我帶回家一箱又一箱的書籍……。 我老是說「書是會無性繁殖的可怕東西」(笑) 住處總是被滿坑滿谷的書給掩埋了。 所以,即便再怎麼喜歡紙本書翻閱的感受,我還是轉往電子書市場。
以最近讀電子書的感受來說,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在Google Book買的)我一定會再去買紙本書。 不確定是不是我不懂電子書的功能設計, 當閱讀到一些段落、想要翻到章節最後對照著註釋看時, 電子書總是要很笨的一頁一頁翻回去; 不像紙本書大手一翻就可以跳到我要的頁數。
而且這本書對我來說很硬,需要常常反覆閱讀、作筆記 電子書在這方面就比不上紙本便利了。 儘管也有「筆記」功能,但若要看筆記就要跳出去到另外一個「筆記」頁面 無法就在書本段落旁對照著看,挺不方便。
而《蜜蜂與遠雷》因為是描述音樂的小說故事, 電子書直接附Spotify的音樂連結, 將小說中提到的古典樂做成一張音樂合輯,我很喜歡這個點子。 這本書是我看完《人類與病毒之戰》後,覺得單看窮查理我一定受不了 需要找其他書來當調味的娛樂書籍。
我在中學時期就深深為恩田陸老師的作品著迷, 1997年《光之國度》、2005年《蒲公英手扎》 也為我當時鬱結的中學生活帶來絲絲甜味與光彩。
記得2018《蜜蜂與遠雷》甫出版,誠品花了許多版面宣傳著恩田老師的新作 我卻因為厚度而對這本書感到敬謝不敏(笑) 實際上這幾天閱讀時,因為恩田老師流暢的文筆,讓作品十分易讀, 並且故事情節又緊密連貫,讓人只想狼吞虎嚥的讀完故事。
這時候,我想到以前曾經買過《風之影》的精裝書, 該本書也附上作者為書中情節特地作曲的音樂CD。 現在這個時代,早不流行CD了。
我一面用手機讀著《蜜蜂與遠雷》的電子書; 一面也用Spotify播放著故事中所提到的樂曲。 截然不同的閱讀感受。
因為《蜜蜂與遠雷》我同時接觸過電子書與紙本書, 於是讓我可以對這兩者進行很好的比較。 身為紙本書的愛好者,我發現原來我的閱讀不只建立在 書本拿在手上與翻閱紙張的實體感受; 更多還有關於書本的厚度、紙質摸起來的感受、圖片印刷的彩度、 裝訂方式所影響的翻閱流暢度,書本的氣味、大小、封面材質……等等。 原來我的閱讀體驗,不只是內容,更多是有關於「書」本身。 最近閱讀電子書,我對於書本厚薄度一點概念也沒有,也讓我頗為失落。
電子書完全剝奪了以上所有視覺、觸覺、嗅覺的感官 有的只有書本的內容而已。(雖然這是最重要的)。 除了便利取勝之外,我完全看不到其他電子書優於紙本書的地方。 (雖然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大部分選書都改用電子書了…… 住所實在沒有空間可以放置這麼多書籍,攜帶又不方便)
*
關於電子書,目前台灣廣告打最多的非「讀墨」莫屬。 讀墨除了是電子書商城公司,也有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 我的書泰半在Google Book上,中英文都有。 小部分在Google買不到的中文繁體書,才會去讀墨買。 這部份,感覺日後可以再闢一篇分別討論電子書閱讀器與電子書廠家比較。
*
還記得2018年年初,我列了101目標, 要在2022年12月前完成,當作給自己的30歲禮物。 現在一半時間過去了,那些目標有些也達到了。 其中一個目標是,我要讀100本書(笑)
我就很糾結這個目標的「完成方式」, 是讀完就算了嗎?還是要寫讀書心得才算數? 如果要寫讀書心得的話,可是有些書讀完了儘管有些小收穫, 但還沒有產生夠大的共鳴讓我想要寫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
以《伊斯蘭式幸福》為例, 是一本內容輕鬆的旅遊攝影紀實,我讀完也就讀完了; 除非有朋友特別聊到伊斯蘭文化,我才會就以此書中所聞與對方開啟共同話題。 並沒有像《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樣需要我用文字梳理書中所學的知識; 也沒有像《人類與病毒之戰》呼應時事,帶起我的思考; 也不同於《蜜蜂與遠雷》文學的生動描述引起我感情上的共鳴。
可是如果讀完就讀完,也只是在excel上「完讀清單」多添這一筆。 覺得像這本簡單愉悅的小書,要不是存在google book上的完讀紀錄, 恐怕多年後我老早忘了自己曾經看過這本書。 (是說,就算寫了閱讀心得,也不一定記得住就是)
這時候就要問問,立下這個目標的初衷是什麼? 無非是想要透過閱讀的過程,增長自己的智識與見聞。 好吧,這樣感覺還是要寫讀書心得比較實在, 畢竟是一次完整的「輸入與輸出」。
*
看著youtuber上的說書頻道, 覺得自己說不定也可以開辦頻道來說書。 不過,這就要讓自己固定時間閱讀、 然後從自己閱讀的書中挑出值得分享的書,接著作筆記、寫腳本、拍攝、剪輯。 想到就累了(笑)。
但我忽然冒出一個疑問: 別說世界上大部分有錢人都推崇讀書的重要性; 一般小老百姓如你我,也知道讀書長智慧。 那些有成就的大人物們,也許會是個好的說書先生; 但那些以說書維生的先生們每天每周讀了那麼多書,卻也成為不了大人物。 所以,讀書是培養智識的基石,但是要有一番成就 除了當兩腳書櫥之外,還要有其他特點。 那是會什麼?
BY 已經放棄雅思考試的 梢兒 Thu.Jun.11th.2020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