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6.03 情緒與理智不同步
2020/06/04 00:45:21瀏覽413|回應0|推薦8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有解決辦法。

理智的我知道:電視吵,去買個好一點的耳機隔音;

阿婆坐在椅子上看得我發寒,我只要專心做我自己的事情就可以無視。

晚上睡覺阿婆需要夜燈,對我來說好刺眼的光,去買個眼罩就可以了。

唯一比較困擾的是椅子,人體工學椅比較貴,久坐腰痠終究難免;

但是我可以練瑜珈舒緩肌肉。

    

所以、所以,唯一要解決的是情緒面的我。

不能用理智解決情緒,真的很棘手。

  

 

剛剛又用盡全力跟阿婆溝通,

發現被害者意識真的很難去除。

「都是你把我關在這裡,我才會變成這樣」

「這樣你滿意了嗎?把我關在這裡變成神經病?」

「然後呢?你把我關在你身邊?你要幹嘛?」

要怎麼移除這些被害者意識呢?

   

然後,發現跟90歲老太太溝通,一個無力的點在於

之前跟她講的,她不喜歡就可以裝傻:我老了、忘記了。

兩周之前,我跟她說我要去台北補習、雅思報名七千,我想好好考試,不想浪費。

周一跟她提,她說好。週五我要離開時,她開始生氣、開始哭,覺得我拋棄她。

我理智選擇留下來;但是我的情緒面卻完完全全不受控制了。

  

我看書、畫畫、架網站、準備考試、做徒手練習。

卻怎麼也抵擋不住越來越深的憤怒與不滿。

終於在上周開始爆走。

  

剛剛一連串怪罪她,然後我說:所以呢?我可以去台北讀書了嗎?

她說:隨便妳啦。

但是我看看時間,只剩下10天,我真的不覺得我有辦法在這10天之內完整準備。

想到父親可能的反應,我又接近崩潰。

不但浪費了報名費七千元台幣,也讓父親對我失望。

  

當然也可以很阿Q的催眠自己:還有10天可以準備!還是有機會!

但是,一樣,情緒跟理智,都不同步。

該怎麼做才好?

  

  

跟阿婆溝通,好像有一點微小的進步。

第一次講完,如上篇所述。

然後第二次溝通有點失敗,我又太激動、過度換氣到頭有點暈。

便慢慢從椅子上滑下去躺在地上。

  

一面讓情感的我冷靜,一面理性的我又繼續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些行為呢?

是不是我的潛意識想表達什麼?                                          

猜測這有可能是一種「示弱」與「自我保護」。

因為我知道阿婆不會真的傷害我、她很愛我。

因此我可以透過這種行為模式,讓爭吵結束、同時也吸引她的注意力、

藉由這種手段,讓她妥協、讓我去做我想做的事。

  

  

然後第三次,雖然不盡如人意,但至少好好結束。

雖然我依然用很生氣的、很大聲的音量溝通,但沒有跟第二次一樣情緒過激。

阿婆說,我沒有跟她提我要去台北讀書;也沒有說我在台北多留一晚是看醫生。

如果我有說,她就不會不讓我出去了。

  

這也是典型的被害者意識。

她把過錯都放在我身上,委屈的是她。

我竟然還把她講成壞人!

  

好吧,終於明白Leo為什麼說:

「阿婆是無法溝通的!如果可以的話她就不是阿婆了!」

明明每次出門都要報告原因,去哪裡去做什麼跟誰見面為什麼要見等等等等。

最好我沒有跟她說啦。

  

但是她老人家就是一口咬定我沒說。

當然我也沒有錄音錄影,變成雙方各執一詞。

覺得無奈之餘,也知道這種爭辯毫無意義。

於是,我又恢復成了無生趣的死樣子了。

  

雖然不是百分百完美,但感覺這次的溝通有好一點了(吧?)

  

  

前幾段提到,我覺得雅思一定考不好、讓爸爸失望了。

這個思維,讓我想起岸見一郎&古賀史見所寫的《被討厭的勇氣》。

剛好有人在Medium上分享,節錄一些阿德勒心理學來檢視我自己。

  

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有些人會為了大聲吼叫的「目的」而製造憤怒的情緒。因為情緒是隨著「目的」而完全可以控制的,情緒只是達成目的的「藉口」。

    

所以,我的目的是離開阿婆家生活,所以捏造憤怒情緒囉?

感覺不是不可能,至少、雖然很慘,但是事情的確往我所要的方向前進

Leo支持我離開,堂姊也支持我離開,阿婆本人也鬆口說:隨便妳要去哪裡。)

   

 人類的煩惱,全部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好吧,我擔心讓我爸對我又失望了。

雖然我本人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件事。

怕雅思考不好,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煩惱。

   

其實還有很多,一一節錄過來這篇會太長太可怕。

我的《被討厭的勇氣》也被封在紙箱裡,也許最近可以翻出來看一下。

  

  

身心科診所的醫生,叫我回去做心理諮商。

說是「回去」,因為我學生時期都出入輔導室、固定晤談。

但其實到後來,我發現鑰匙還是在自己身上、

讀心理學、宇宙能量的書幫助我更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些我晤談的對象,

並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

他們僅是比我有更多人生經驗的大人而已。

不能說沒有幫助,但是涉及到較為專業的面向時,

他們囿限於所知、愛莫能助。

  

即便是大學校園的心理師,有相關專業證照,

但那段時間晤談,總讓我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永遠在表面的事情繞呀繞、達不到核心。

  

人生每段時期都有該階段的挑戰。

我以為、我該做的事情是,找出核心點,

找出真正困擾我、讓我總是一段時間就又症狀發作的原因。

是因為我內分泌失衡,導致經前症候群、甚至經前不悅症?

因為身體激素影響的精神問題?

還是來自我童年時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潛意識的我始終放不下?

   

如果不從根本解決,

我在牛津哭著說居住環境很糟糕;

在這裡哭著說被關起來好痛苦;

下一次呢?工作不順,所以哭著說職場上某某人欺負我嗎?

   

以及,如前面所提到,理智與情緒不同步。

正常狀態下的我,其實可以從容應對這些「問題」;

但如果遇到症狀發作的我,連電視的聲音都可以造成我極度焦慮。

總是有兩個我在體內,一個用生物本能在跟世界對抗著;一個盡力的安撫她。

   

我需要的是非常專業的心理師,能夠跟我一起討論我身上的狀況

而不是就眼下的問題、一直在上面繞圈圈。

那些收費高昂的心理師們,真的有足夠的專業應付我的問題嗎?

一定有,我知道,只是我會遇到這麼專業的人,

還是遇到一個不太知道怎麼應對我的人呢?

  

我以前曾經遇到法律問題,想說試試看政府提供的資源

於是去市政府專門免費提供給民眾法律諮詢的單位,詢問我的問題。

結果那時候的值班律師,只對我翻白眼,然後說:

我沒遇過這種問題,這個根本不是問題吧?

    

結果,我的問題在我寫信詢問某律師事務所時得到解答。

我相信當時值班律師一定也有他的專業,只是我詢問的領域並不是他熟悉的。

在我開始學營養學、也接觸了一些數量的醫生之後發現,

專業與專業之間的高牆真的很難跨越。

很多營養、維持身體健康的一些觀念,各專業的醫生不見得知道。

很多人所知所見、只侷限於自己的專業而已。

也難怪蒙格說,要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才能有正確觀察事情的智慧。

      

今天終於來紅了。

如果是經前不悅症,

那我所有的焦慮與憂鬱應該神奇的消失了。

繼續觀察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ink123&aid=13772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