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家同教授,我們回不去了!
2015/03/30 15:14:59瀏覽4913|回應6|推薦10

家同教授,我們回不去了!
沈政男

李家同教授最近在臉書發表的〈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一文,在網路上獲得不少迴響,其實恢復聯考的呼聲,從2002年台灣廢除大學聯考、實施多元入學以來,一直不絕如縷,問題是一年一年過去,多元入學的相對優點越來越明顯,「改回聯招」已經是三個字加三個字:沒必要!不可能!

今年大學入學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結果日前出爐,清大與交大電機的篩選門檻,首度雙雙超越了台大,這樣的局面怎麼造成的?當然是採行多元入學的結果!在大學聯考時代,每個考生填志願,手裡都拿著一份錄取分數排行榜,每一份志願卡交出來都大同小異,最大的填寫原則就是一分也不要浪費,試問,在這樣的升學制度底下,排行榜志願序如何能夠洗牌?反觀多元入學,每個學校的入學要求不一樣,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偏好,以及相對優勢項目選擇應考學校,而非獨尊筆試成績。

二十幾年前我考進台大醫學系,成績是555分,在一百二十名同學裡排四十幾,而當年錄取分數約540分,也就是說,有六、七十名同學的成績,擠在555-540分之間,同分很多,更有不少人只差了0.5-1分,就掉到第二志願。試問,考539分跟540分,差別何在?為什麼就這樣差了一個志願?這就是聯考分分計較的問題所在。改成多元入學以後,540分改成75級分,競爭還是激烈,但已非題題關鍵。同樣考75級分,都可以參加口試,比一比紙筆測驗以外的東西。會考選擇題,七科都考80分以上,就能當一個好醫生嗎?當然不是!多元入學還能看學生特質,遠比聯考合理。

此外,當年我就讀台大醫學系時,女同學只有十四名,多元入學實施以後,現在變成四十名!其他醫學系也一樣。

兩個月前,台大化學系四年級同學趙彣的論文,登上了國際首屈一指的《科學》期刊,他的大學學測成績只有六十級分,如果只看筆試成績,他根本上不了台大,但就因為甄選入學看得更多,看到他曾參加化學奧林匹克選拔營,於是讓他進入台大化學系就讀。

以上這些例子,都說明了現行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比起單一聯考筆試更能顧及學生的興趣、特質與志向,也可降低不必要的升學競爭,現在該做的,是把學測與指考的缺失再做調整,而非「改回聯招」。比如李家同教授提到的,既考學測又考指考,等於折磨考生兩次的問題,未來將會改成「學測與指考合一」,考一次就能用於甄試與分發,減少考生負擔。事實上指考是過渡制度,將來所有高中畢業生都必須以甄試方式上大學。

李教授在文章裡所批判的學測與指考的問題,可以歸納成「麻煩」、「不客觀」、「對弱勢不利」與「賭博式」幾個面向,然而這些看法,都源自對於台灣升學問題與教育本質的誤解。

李教授說,「全國最多只有5%的人是要經過特別的方式入學的,其他人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這些人而言,聯招是最好的方法」,這句話太可怕,聽得讓人毛骨悚然,卻是李教授整篇文章誇讚聯考「簡單、公平、又不賭博」的立論所在。

大錯特錯!每一個高中畢業生都是特別之人,所有同學都應該有特別的方式,協助他們決定將來要念什麼學校、讀哪個科系,而非只靠單一筆試就決定。

聯考造成的簡單局面是假象,試問,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事情有清楚的分數排行榜?選伴侶,找工作,甚或三餐要吃什麼,有志願排行榜可以遵循嗎?2016年要選總統,可不可以發一份考卷給候選人填一填,依分數決定?教育即生活,既然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筆試分數與志願排行榜,為什麼升大學要「簡單」決定?就因為要走多元的路,所以每個學校、科系採計筆試成績時,會依據學校與科系的特性訂下各科標準與加權規則,這是必要的麻煩。

李教授說,多元入學的甄試項目,看才藝看運動,很主觀又不公平,不像聯考答題,對錯一翻兩瞪眼,沒有模糊空間。這樣的推論又誤解了教育的本質。教育不等於考試,考試不等於筆試,而筆試也不等於選擇題,但聯考的問題,就是把升學制度壓扁成看似公平,其實最不公平的選擇題考試。為什麼不能比領導能力?為什麼不能比人際溝通?不是所有學習能力都能用紙筆測驗來考核,如果擔心不客觀,可以透過考試技術,比如增加考官數目來克服,而非「改回聯招」。

許多支持恢復聯招的人,包括李教授,都把聯考當成弱勢翻身、階級流動的保障,好像改成多元入學,窮人家小孩沒錢請人做美美的自傳報告,沒有練習編故事講動聽話的機會,口試一定輸。這樣的看法,是把口試教授看扁了,也把聯考看得太美好。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老早發表過一篇著名的研究,裡頭顯示,在聯考時代,台北市大安區高中生考上台大的機會,是台東考生的三十二倍,幾十年都是如此。注意喔,是聯考時代。也就是說,大學聯考可以造福寒門子弟的看法,根本只是一個迷思。

至於說考完學測以後要不要參加指考,或者甄試的六個志願要怎麼選擇,形同賭博,那也是誤解。前面提過,未來學測與指考會兩試合一,考一次就好。至於六個志願,用意是鼓勵學生認清自己的性向與生涯規劃,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而不是照著排行榜填上百個志願。事實上本來大學入學應讓各校獨立招生,六個志願要向六個學校分別申請,目前的制度已減少學生與家長的許多麻煩了。如果填六個志願是賭博,那麼寫上百個志願的聯考更是蒙著眼睛賭博。

教改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事,多元入學當然還有問題,但也不能坐著時空機器,回去尋找聯考這個單一筆試定終生的過時制度來當救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21869679

 回應文章

Mittermey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6 18:24
反駁作者一點

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老早發表過一篇著名的研究,裡頭顯示,在聯考時代,台北市大安區高中生考上台大的機會,是台東考生的三十二倍,幾十年都是如此


但是作者沒說 當年台大校園裡 我們還看得到 找得到 台東 花蓮 來的學子,因為至少他們也能考得進去!

現在 你能從 台大校園裡看到幾個台東 花蓮 來的學子?

我想這個學校都是有紀錄在案的,大家不必 "打嘴砲"!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
2015/04/06 11:37

認同樓下格友看法,

誰能理解寒門子弟的辛酸,

李教授言之有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5 20:06
重點是這個:「二十幾年前我考進台大醫學系,成績是555分,在一百二十名同學裡排四十幾」。

mao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5 12:34
作者沈先生沒有理解李教授的看法,貧窮的小孩要去申請台清交等名校,一系要800-1500,六系就要約5000元以上,再加上交通(不幸的人還得住宿),優秀如沈先生者能否想像家長籌大錢卻不保證有學校念的辛苦?假如他有台清交的分數了,那麼如同沈先生當年一般,沒台大醫科,也有陽明醫科。好,等指考吧。但只考名額又大減,又是一番風險,家長要不要買一次機會?在此觀點下,李教授所言還不如回到聯招,不無道理。

On-Line Learning
2015/03/31 07:34

In 2065, on-line colleges will replace all traditional schools.

No more聯考.台大,清大,交大will be the same school.

By then,沈政男,李家同教授!我們回不去了!(No kidding!)


真是新不如舊
2015/03/31 01:48
多元入學誰得利?受少子化衝擊,大學得退場,學生人數銳減情況下補習班依舊門庭若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