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基北免試堅採「十量尺」分發的幾點提醒
2015/01/17 12:25:22瀏覽2187|回應2|推薦13

對基北免試堅採「十量尺」分發的幾點提醒(117日民報社論)
沈政男

104年高中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已出現一國兩制局面,全國多數區域採行教育部公告的「三等第、四標示」,也就是考生答對題數只要位在一粗略範圍,就能得到對應的等第成績,但基北區堅持使用「三等第、十量尺」,亦即將考生依答對題數細分成十級,題題關鍵,一有閃失就可能降級。兩種分發制度精神迥異,分發結果也會有落差,屆時如果發生混亂,對基北考生將造成傷害;而假使分發過程沒有大問題,「十量尺」勢必繼續沿用,甚至衍生更細密的分級法,更將對十二年國教帶來嚴重打擊。


首先,教育部公告的全國超額比序原則,將「十量尺」擺在比序最末,比無可比才會用到,但台北市府卻將其大步挪前,成了最關鍵的比序項目。依據〈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規定,「如各主管機關報部之免試入學作業要點,經本部檢核未通過,應於本部規定期限內,修正後再報本部備查」,但基北區的「十量尺」方案,教育部至今仍拒絕備查,而台北市府也未再送修正案,由此觀之,「十量尺」的法律地位可說大有疑問。依教育部估算,以「四標示」或「十量尺」做為分發依據,考生的錄取學校會有明顯落差,放榜以後,如有家長對分發制度與結果無法認同,而上法院提起「分發無效」之訴,此一妾身未明的「十量尺」方案,在行政法上站得住腳嗎?會不會導致整體分發程序失效,所有考生等於白考?

其次,台北市教育局日前表示,104年基北免試成績單上頭,會比照其他縣市列印「三等第、四標示」成績,但不會使用「四標示」來分發,而是要求考生必須上網查詢「十量尺」分數,再依「十量尺」落點填寫志願。如此複雜的操作指令,難保不會有考生或因疏忽,或因資訊不足而填錯志願,影響自己的分發順序。基北區堅持使用「十量尺」的最大理由是「比較公平」,但如果因為分發制度的混亂影響部分考生權益,反而會釀成更大的不公平。

再者,台北市教育局湯志民上任後,面對「十量尺」爭議,曾嘗試提出符合教育部「三等第、四標示」原則的折衷方案,但一遭台北市部分家長質疑以後,馬上撤回。湯志民是教育學者,也做過高中校長,應深知台灣中學生飽受升學壓力之苦,而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目標之一,就是要破除分數迷思,減低升學壓力。「三等第、四標示」與「三等第、十量尺」,哪一個比較符合免試精神,哪一個又是走基測與聯考的回頭路,湯局長應秉持專業良心,為莘莘學子做出正確選擇。

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以後,雷厲風行,改革前朝,為台北市政帶來新氣象,然而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一事,卻是遵循前任的老路。柯文哲選前承諾,「長遠而言十二年國教應朝免試入學的目標前進」,「優秀學生應該打散到各個學校」,但選後卻說「十二年國教基本上是一個大騙局」,可見柯市長對於基北區升學制度沒有完整清晰的願景。教育是百年大計,柯市長雄心勃勃為台北市打造「2050年願景」,是否也該講清楚,台北市的十二年國教,在2050年將是何等風貌?

最後,教育部面對超額比序一國兩制的亂局,應恪遵〈高級中等教育法〉的免試入學原則,依法行政。如果教育部不備查台北市府的「十量尺」方案,顯然不認同此等分發制度,然而日前又說,「將給予基北區必要協助」,前後做法是否矛盾,應該謹慎。如果104年教育部最終還是釋出「十量尺」分數給基北區,也應下不為例,絕不能讓基北區超額比序背離免試精神越來越遠。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20227312

 回應文章

HWA
2015/01/22 11:30

沈醫師

能不分分計較自然是合乎潮流

以後的成就當然也不盡然和學校或分數有關

但問題是從教改到現在 最糟的是 社經低階層的小孩

起跑點極度不公 學習過程中也難翻身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9 14:55
在台灣.反對廢除明星高中的聲浪太大.教育部該如何推動12年國教?我提出我的建議給大家參考:

1.如果要保留明星高中.那名額越少越好.如果是北北基.建議保留前三志願傳統名校就好(建北附成功中山).


2.只考一次會考就好.廢除特招.而且這會考的性質除了篩選出明星高中學生.主要目的是免試就近分發的能力評量.考試科目只有數學+自然+英文.原因是這3科的學習成績差異最大.與智商關係最大.最能分別出資優菁英學生與一般學生的差異.


3.考後選填志願.優秀考生可依意願進入前三志願明星高中.其他全部採類似升國中依學區就近分發的方式.會考成績主要用於能力分班的依據標準.

建議英文與數理化可分"基礎/中級/高級"等3級像大學選課一樣跑班上課.其他科目(國文社會音樂工藝體育)則照原班級大家一起上.

如此一來既可兼顧不同程度與學習能力有不同授課內容(能力分班課程).又能讓不同程度學生能有自然互動(一般課程).避免程度好學生物以類聚養成眼高手低孤芳自賞或將來進社會與服兵役時無法與不同階層相處.

而能力分班每年調整(可依全年6次統一命題段考成績較公平).因此後段班學生仍然可藉努力晉升到好班.

而學校可視情況每年級設1~2班的數理/英文資優班.


這樣的好處是不同程度學生齊聚一堂但英數理能力分班.既不會拉低高素質學生程度.而低學習成就的學生也多了可以互相砥礪的同學與向上的動力(在國文社會等 未分班的課堂仍會跟高級班同學一起上課做朋友私下問問題.因此可以在課業上互相幫助.而每年級調整的能力分班也讓他們有前進更上層樓的動力)


此種方法最好的優點是:

a.可以維持台灣菁英教育明星高中的制度.但又減少會考考科減輕學生壓力.又能篩選出英數理資優學生.


b.除了前3志願.其他學校一律成為社區高中.但這社區高中卻擁有許多有上前3志願能力的資優生.而撕去高中排名的標籤後.學生就不用再為上明星高中擠破頭.也無須為傳統學校光環自卑或驕傲.這讓學生的心態會正常些


當 然.我還是希望能全面廢除明星高中.因為為了擠入前3志願勢必還是會造成國中惡補擠破頭.而且這些明星高中的光環更大.標籤更響亮.這可能會造成名校學 生驕傲自大的心態.但就像我開頭說的:"在台灣反對廢除明星高中的聲浪太大".驟然廢除後遺症太多.最好還是循序漸進.降低會考考科數目(這讓許多優秀學生有機會回流到社區高中).減少明星高中名額.提高社區高中辦學品質.....都可使明星高中迷思慢慢消失.


那麼李家同教授等最在意的"菁英教育"呢?我想菁英教育不見得要集中在一校.因為我認為這樣造成的弊端會遠大於利(考試引導教學.只要有明星高中存在就擺脫不了惡補和填鴨應試等不重啟發的僵硬教學方式和升學壓力).


我 認為"菁英教育"可以分散到各校.除了我前述的社區高中能力分班與資優班外.教育部也可以檢討改進台灣真正數理資優生的培養與教育方式.如跳級制度的完 善.保送制度的健全.甚至可以仿效中國大陸的天才資優班少年班的選拔制度.讓台灣不必為了篩選出少數資優生而讓全部學生陪葬在競爭激烈的升學考試.畢竟目 前台灣那些所謂明星高中的學生不見得都是"菁英資優生".它們可能只是死命念書補習善於應試或是靠國文社會作文考上明星高中.是否要把這些人全擠到一校大 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