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4/14 14:04:24瀏覽2077|回應12|推薦5 | |
【台灣需要科學治理 以台灣隊為名反而團結不了台灣 賴清德應該走出自己的路 】
賴清德獲民進黨提名為2024總統候選人的演說,我細讀了全文。主軸是民主,當然沒問題,問題在於不痛不癢;台灣現階段,從防疫經驗可知,更需要的是科學治理,尤其賴清德是科學出身,應該納入競選政見架構,成為科學與民主雙主軸。事實上,科學比民主更重要!因為,民主做為一種現今最好的政治制度,背後有其科學基礎,問題是此間了解的人太少,於是遇到新興民主議題,就會搞不清楚該怎麼做。
舉一例:台灣社會有沒有網軍?網軍如何形成與運作?中共有沒有對台進行認知作戰?認知作戰有何效果?這類議題都需要科學證據,而不只是想當然爾。
不然,就會衍生這樣的問題:敦化國小合唱團幫福建電視台唱歌,批評的人說,喔,不該被統戰!試問,如果那麼怕被統戰,是不是都不要兩岸文化交流了?
怎麼會,小朋友們結著紅領結、唱他們的軍歌,你就擔心台灣要被統一了?不要把台灣小朋友當成傻瓜啦。
再舉一例:林智堅的論文有沒有抄襲,當總統的人能不能自己看出來?如果你的科學能力足夠,就看得出來;如果看不出來,只好被底下的人牽著鼻子走。
賴清德的演說題目為「挺台灣」,乃英文Team Taiwan的諧音,也就是台灣隊,而台灣隊怎麼來?三個字:蔡英文。「挺台灣」不曉得是不是未來賴清德競選政見的總口號,如果是,我認為並非最好的口號,因為:你們是台灣隊,難道我們就是中國隊嗎?
試問,在蔡英文總統任內,處處以台灣隊為名,結果台灣社會是更團結,還是分裂與對立更嚴重?
賴清德在人屋簷下,必須凡事顧慮蔡英文,這是人之常情,但,表面應付即可,實質上還是要走出她的陰影,走出自己的治理之路。順便講一下:有人說副手可以找蕭美琴;如此一來,賴清德還能有自己的治理風格嗎?
蔡英文路線是這樣:在兩岸關係,是兩國論;在美中台三岸關係,是脫中入美;在內政是社會公平這類軟性建設優先;在治理手法上則是實用主義,見機行事。
這樣的路線,值得照單全收嗎?截長補短,去蕪存菁就好,不必全心擁抱。現在的問題是:賴清德路線何在?
賴清德在新潮流幾十年,除了講台獨,有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學說?對於兩岸、美中台與內政,如何在「建立一個新而獨立且幸福美好的國家」這樣的主軸底下,按部就班進行,好像沒聽過他講出一套體系出來。
至於賴清德的治理手法與風格,跟蔡英文差很多。他該跟蔡英文學習的是實用主義,而不是凡事求完美、一百分;賴清德的溝通能力與演說能力都比蔡英文好太多,當然不必學她躲在總統府;在兩岸之間,賴清德原本就願意跟中國對話,未來就看他怎樣建立兩岸溝通平台了。
底下再就賴清德提名演說的三個主題分別評論。
第一個是民主團結,主要內容是:台灣已是事實獨立,不用再宣布台獨;台灣人大都拒絕統一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因此台灣社會沒有統獨問題;兩岸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
我的看法:民主團結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大家一下子恐怕看不懂吧。統獨如果不是問題,為什麼新潮流與賴清德講了幾十年?民進黨台獨黨綱要不要廢除?統獨如果不是問題,選藍與白,有何不可,為何一定要選賴清德?
把兩岸問題看成民主與專制的對決,其實是一種冷戰思維,來源就是美國。有趣的是,什麼叫一國兩制?不就是:大陸專制,但台灣可以民主嗎?
九二共識的民調,變來變去,前兩、三年因為抗中保台氛圍,支持度陡降,但一年以來已有回升的趨勢。科學治理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必須正確解讀民調,而民調趨勢顯示,九二共識在台灣並非全無市場。
第二個是民主治理,主要內容是建全公民社會、發展AI經濟與企業永續發展、注重區域發展與優質在地生活。
我的看法:台灣的民主,恕我直言,是由兩千三百五十萬個小小獨裁者建構而成!這是弔詭,卻是事實,證據就是能夠容忍不同意識形態、政治主張而不謾罵與攻訐的公民實在太少了。表面上台灣是所謂的多元與包容,但一碰觸政治議題,好多人就張牙舞爪起來,成了小小獨裁者。
關於這一點,賴清德的包容力遠高過蔡英文,而這也是他在2019初選遭受網路攻擊能夠得到的正面意義。事實上還有好多支持蔡英文的人至今仍然不願意支持賴清德,賴清德應該展現包容力,讓他們甘願臣服。
在經濟方面,請問,什麼是AI?如果領導人的科學訓練不夠,根本無法做出夠好的政策。事實上台灣經濟的最大挑戰是:台積電的榮景還能撐多久?台灣下一個火車頭產業何在?台灣品牌,又何在?
內政方面,賴清德沒提到教育與長照,須知台灣的大學排名已經是東亞最末了,這將影響到台灣的未來競爭力,而高齡社會到來,以台灣目前的長照體系,實在無法應付。
第三個主題是民主和平,主要內容是國防與備戰、兩岸交流、結交印太夥伴。
我的看法:一方面要向美國買武器,一方面同時要跟大陸談,是有衝突的!如何取捨,需要政治智慧,而背後更需要科學精算。蔡英文在這個光譜上所站的點,賴清德完全同意嗎?還是要往左或往右靠過去一些?講一個就好:麥卡錫如果明年五月二十一日,又說要來台灣訪問,賴清德會讓他來嗎?
再講一個:什麼時候,可以看到賴清德與習近平同台聊一聊?
所謂第一島鏈、印太區域政治,通通都是美國圍堵中國思維的產物,而隨著美中關係的演變,都會有不同實質意涵。問一個就好:美中貿易對抗,真的讓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decoupling)嗎?這樣違反經濟學原理的做法,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嗎?台灣如果要跟中國經濟脫鉤,像蔡英文所想那樣,請問,要有怎樣的經濟實力?
經濟脫鉤跟台獨一樣,要講大家都會,問題是該怎麼做。
賴清德在演說一開始,設定2024選舉的目標之一是高票當選總統,嘿,怎麼不是過半票數當選總統?
如果在三角督裡,沒辦法過半,那麼賴清德即使當選總統,台灣社會也不過就是繼續走上分裂與對抗的老路罷了。以「三角督底下過半」的目標來思考競選政見,就會有不一樣的格局與內容。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