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1 10:44:15瀏覽2835|回應0|推薦5 | |
遏止假新聞的方法 ◎沈政男 假新聞越來越氾濫,歐盟最近提議以「惡劣資訊」取代「假新聞」,用來指稱基於獲利或危害大眾的動機而編造的錯誤、扭曲或誤導的資訊。就這樣的定義來看,行政院為了打擊假新聞而成立的「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其網頁上所列條目大都不是假新聞,而是民間對新聞事件的詮釋,或者對政府政策的批判,因此整個專區給人政令宣導的印象,根本吸引不了閱聽大眾的關注。 對於如何防杜假新聞,歐盟認為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升媒體與網站的透明度,讓閱聽大眾可以知道新聞供應者的資金來源、獲得新聞的管道、選擇新聞的流程與審核新聞真實度的機制。以「某汽車網站宣稱政府將消滅十年以上機車」為例,可要求該網站註明背後金主是誰、該新聞來源為何,以及該網站確認新聞有憑有據的標準流程,這將有助於網友辨認該新聞的可信度。 第二個方法是提升媒體與網路的識讀率,也就是培養更多具備批判式閱聽能力與習慣的民眾,如果大多數閱聽人都不被誤導,假新聞就不容易傳播,就好像群體免疫力達一定程度,就可以防杜傳染病的流行。 第三個方法是媒體與網路使用者,以及記者與編輯的充權,讓他們擁有辨認新聞品質的資源,具體方法則是推行「新聞履歷標章」與「新聞品質標章」,只要閱聽人對新聞品質有所質疑,便可查詢相關認證,並過濾惡劣資訊。 歐盟也提醒,在遏止假新聞氾濫的同時,也必須維護媒體與網路的多元發展空間,切莫還沒打擊假新聞,先打壓了新聞自由。 在網路時代,製造假新聞的門檻大幅降低,有人因此擔心妖言惑眾會影響社會安定,然而依據《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人們對新聞資訊通常未必照單全收,而是依照原本的信念自動過濾,不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反覆接觸假新聞固然會讓人更易相信,但即使是在澄清的脈絡底下反覆接觸假新聞,還是可能造成散播假新聞、讓更多人相信的反效果。 蔡政府擔心假新聞氾濫已達威脅國安程度,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甚至有人建議以刑罰遏止,然而如果欠缺學理根據,只會治絲益棼。 ------------------------------------------- 這是我在聯合報的投書,花了不少時間把歐盟的報告與《科學》期刊的論文看過以後,才寫出自己的意見。 應該是第一篇以實證為基礎的談遏止假新聞的文章。 蔡政府為什麼那麼害怕假新聞?因為支持度越來越不穩固,於是擔心假新聞腐蝕其政權基礎。 「即時新聞澄清」專區說是幾個月來抓到了多少假新聞、做了多少澄清,問題是有多少人會去看你的澄清?看了以後又有多少人相信? 就好像我這篇投書寫得那麼好,你會仔細看嗎?看完會改變你對假新聞的看法嗎? 不會的,你直接看了標題與作者,頂多胡亂掃視幾行,決定要不要按讚,就離開了。 假新聞也是如此,絕大多數的假新聞未必能動搖閱聽大眾的認知,大家沒那麼容易改變信念,尤其是對於政治與重大社會議題的看法,不是你澄清了什麼,我就會相信你。 有人說,「兩成假新聞來自對岸」,請問,這樣的數字,其查證機制為何?這樣的指控,聽起來跟當年的「匪諜就在你身邊」有何不同? 有一個親綠媒體,每天都會刊出「謠言澄清」,你仔細追蹤可以發現,裡頭很多其實都是政策政令澄清,也就是幫蔡政府澄清,於是,請問,刊出這樣的澄清,誰來出錢?還是免費奉送?為什麼可以免費幫忙政令宣導?依照歐盟的建議,該報紙應該說明資金來源。 做政治與談政治,都要以實證為基礎,才不會浪費大家時間。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