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人、漢人、中國人 ---- 無諍寂
2012/07/22 22:40:35瀏覽487|回應0|推薦1

2009.09.06

將人群做分類,很可能是人類的一種天性,這種天性使人類創造出科學.從生物學的觀點,人類只有一種(species),至於「物種」(species)是怎麼分的,連這個也很有得吵,最普遍的一種定義是能互相交配出有生育能力的後代者歸為同一物種,問題是一些單細胞生物根本不會交配.任何分類都有其困難處,任何定義都有其不足處.有些時候,討論到最後,會變得很奇怪.
   
這個世界沒有純種的民族這回事,所以單用血統去定義一個人的族種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漢人」這個詞最初指的是公元前二世紀崛起自漢水流域一個西楚人劉邦所建帝國治下使用漢語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中其實雜有許多種血統,而以文化角度來看,當時漢人中的南楚人還在使用一種非漢語的語言,所以,漢人本來也不能以通用語言來界定,漢人的定義在當時指的只是一種國籍,是匈奴人用來稱呼位在其南方的大帝國的國民.
   
漢人在漢朝滅亡之後,一度隨國名的改變,易名為晉人,因為這本是個國籍.直到南北朝時代開始,漢人一詞再度流行,而且意義轉變,因為北朝的統治者大多為鮮卑等五胡,他們要稱呼那群現在住在中國北方的原晉人時,無法再稱呼他們是晉人,因為晉朝政府已經退到淮河以南,這些晉人不再是晉國人了,只好起用舊名「漢人」來稱呼他們,這樣一來,「漢人」的意思就轉變成一種血統種族的名稱
    可是,到後來因為鮮卑人漢化,而一些漢人鮮卑化,鮮卑人與漢人的界線產生了模糊,加上兩個族群相互通婚,血統已無法界定兩者,漢人與鮮卑人的分別乃又轉為一種語言文化的認同,認同鮮卑文化的歸鮮卑人,認同漢文化的歸為漢人
   
由上可知,漢人一詞的意思,由國籍血統文化可是,故事還沒完,到了明朝滅亡時,漢人的意思又變回血統了,因為當時出現了一個哲學家王夫之,鼓吹「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認同滿清的正統,即使滿清使用漢文字,文化上尊重漢文化.
    一直延續至今,漢人都是一個血統稱呼,一個種族名,至於漢人的範圍多大,有些爭論,因為漢族的血統過於龐雜,又南北漢人之間的血統差異極大,再者,在古代一般庶民是否有這種認知尤其值得探討,特別是東南方的閩南粵東地區,互相稱呼對方客人與學佬,也有許多族群衝突,並不相認為一個族種,這兩族倒極似躲入山區的苗傜少數民族,特別是客家人,近來被視與畲族有可能是生畲與熟畲的差別.
   
中國人,最初較常出現的稱呼是「中國之人」,春秋戰國時代指韓趙魏等地文明程度較高的人,相對的詞是蠻夷,中國人這個詞本來反而是指文化界定出的一群人.一直到清朝都如此清以後,因為新建的朝代或稱中華民國,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詞有轉為國籍的傾向,一直到最近幾十年,因為星馬地區的巫華衝突,馬來西亞的中國人後裔為了要表明與中國人(國籍)的區別,仍開始以華人自稱,台灣使用華人自稱,援引自星馬的用法,都是表明自身為中國人(文化)的後裔.
   
如今,漢人係指血統,定義類似體質人類學上的種族(race),因為現代遺傳科技的發達,使用 DNA的方法區分,則漢人可分為北方漢人(即傳統所指的漢人)與南方漢人(古代稱為蠻子或島夷).
    華人的用法,比較空泛,因為中國文化的範圍到底包含到哪裏,就很有得吵,台灣人算不算是一種華人呢?以同樣廣泛使用華語這一點,台灣人應該算是一種華人,問題是很多人覺得華人的用法還是和中國牽扯不清,而且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雖有關係,畢竟不大相同,這種不同究竟算不算是一個本系與支系的關係,牽涉到這個支系是不是已經產生了獨立的生命,足以稱為一個亞系,日本文明在湯恩比的分類也是華夏文明(Sinic civilization)的一個亞系.
    在目前這個時空,這是沒辦法底定出一個沒有爭議的答案,如果硬要區分的話,我會說台灣人是一個可能正在脫離華人認同的群體,但,我不認為台灣人真的已經準備好要脫離華人認同,因為台灣人確實還是一個以華語華文為文化核心的群體.所以,在目前這個時空,台灣人被稱做華人還是正確的.除非台灣人下定決心,將自己的語言文字建立起來,否則不可能擺脫這個分類.而第一步就是學韓國人越南人一樣寫自己的語言文字,這是台灣人不可能迴避的課題.否則,台灣無論如何都只能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華人國家,這是肯定的.

相關閱讀:

1.台灣人、華人、原住民、數典忘祖(2005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490382

2.「臺灣人?中國人?」(2007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471553

3.我是台灣人,我不是華人!(2009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733137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6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