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曾巨威:資本利得稅「非碰不可」
2012/03/16 08:22:03瀏覽263|回應0|推薦0

記者鄭琪芳/專訪

最近政府頻頻拋出稅改議題,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認為,若以改善貧富差距為目標,資本利得稅「非碰不可」。他建議,可用證交稅當籌碼,將一部分證交稅轉成證所稅,再提供兩種課稅方式讓民眾選擇,一是併入綜所稅課稅、一是推定所得分離課稅,以耐心換取民眾的信心。

至於不動產交易所得,他認為,可先鎖定一年內的短期交易利得課稅,區域性房價飆漲再用交易稅性質的奢侈稅處理,亦即奢侈稅由全面開徵改成特定區域課徵,類似中央銀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

以下是專訪主要內容︰

1:你過去一直在體制外發聲,這次出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會不會擔心一個人力量不夠?

曾:我長久以來沒有政黨色彩或屬性,希望提供任何執政黨改革建議,但我碰到的困擾就是,當一個政黨在野時,對學界的尊重及信任相對提高,執政時就相對減弱。所以,當我接到徵詢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是不是真的需要我的幫忙?可能是因為選舉關係或社會氛圍,讓我感覺好像真的希望在租稅方面有一些調整,所以就想說是不是親自進入戰場,可以有更大的機會促進一些改革的實現。

我知道立法院是合議制,一個人不一定能有作為,但在學術界我只能發表一些看法,到立法院後,至少能把想法跟專業理念付諸法案或提案,看看會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不過,如果你問我對這個職位是不是很在乎、非要不可?對我來說當然不是。

2:近幾年台灣貧富差距惡化,外界對於稅改一直有所期待,你曾表示資本利得稅「非碰不可」,要如何著手?

貧富差距大寄望稅改來改善

曾:貧富差距是目前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為什麼會走到這個地步?一個因素是課稅前的分配,每個人賺到多少錢,會形成一種分配;課稅前的所得差距越來越大,顯然跟課稅無關,而是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就業市場及兩岸關係等有關,能夠解決的方式不是課稅,而是經濟、金融及兩岸政策等。如果這些政策可以改變,讓每個人分到的經濟成長果實更平均,當然有助於解決貧富差距;但因牽涉的問題太大、太複雜,短期可能沒有辦法明顯改善,大家自然就會寄望稅改。

現在租稅所得重分配的功能每況愈下,即使還有一點矯正的功能,卻越來越弱,顯然是不符合期待的;原本資本利得稅最能發揮重分配功效,但現行稅制有缺失,重分配的功效受到約束。所以,如果稅改目標是為了幫助改善貧富差距,資本利得稅當然非碰不可。

證所稅敏感可由不動產著手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不是沒有可能性。首先,資本利得應分成證券、其他金融商品及不動產,不要把資本利得看成只有一類,一想到資本利得就是證所稅,一想到證所稅就是七十八年的歷史夢魘;資本利得如果能夠區分,也許對證所稅還是不太放心,可能暫時不碰,但不代表不動產就不能碰,這樣至少不會一開始就胎死腹中。

要碰證所稅以證交稅當籌碼

證所稅如果要碰,稽徵技術一定要讓民眾放心,民眾可能產生的疑慮,都要先有把握處理;另外,就是心理的夢魘,這是最難的,難在會沒有理性地形成風暴,所以政務官要有本事展現能力、說服力及風範,去除民眾心理上的恐慌,否則就做不下去。

我建議用證交稅當籌碼,目標還是證所稅。但民眾已習慣證交稅,所以將現在千分之三的證交稅切成千分之二及千分之一,千分之二維持證交稅,千分之一轉成證所稅,但讓民眾選擇課徵方式,一種是併入綜所稅課稅、一種是推定所得分離課稅。

如果民眾要計較得很清楚,就併入綜所稅課稅,損失也可抵稅,最後繳的稅可能低於或高於千分之一,結果由民眾自己承擔;如果民眾覺得很麻煩,就由政府推定所得十%,再分離課稅十%,等於還是課千分之一。

這樣做是要恢復民眾對所得課稅的概念,用耐心換取民眾的信心,雖然政府稅收可能減少,但不要只看稅收,我們談的是稅制公平。

3:不動產部分要如何處理?

房地產利得房地須合併課稅

曾:不動產資本利得課稅遠比證券複雜,且牽扯政治利害關係更大,加上長久以來幾乎都不敢動,如果不是現在積怨這麼深引爆出來,相信大家始終不敢談,尤其執政者更不敢談。現在可以談了,但也不可能大刀闊斧通通幹完,因為政治代價太可怕了。

不動產利得課稅的不公,第一個問題在於房地分開課稅,第二個問題就是課稅價格不實;要解決問題,就是房地合在一起實價課稅,但因碰到土增稅問題,就牽涉到修憲的困難,問題複雜度超乎想像。而且,如何讓實價課稅上路也是一大問題,好不容易上會期通過實價登錄,付出的代價卻是不實價課稅。

以實價課稅先鎖定短期交易

我的想法是,可鎖定短期交易先做,因為一年內的交易課不到土增稅,就沒有土增稅的問題,何況,奢侈稅都在課了,短期交易的資本利得為何不能課?奢侈稅還按實價課稅,且當時開徵也沒有實價登錄,顯示短期交易政府可以掌握實價也許短期交易案件不多,產生效果也不大,但可以先讓民眾開始學習合理的稅制應該這樣課。

4:鎖定短期交易不就跟奢侈稅有點重複?

曾:奢侈稅是交易稅,不是利得稅。當時提出奢侈稅時,我是反對的,不是反對奢侈稅,而是反對課稅方式,因為炒房是區域性的,一做下去卻全台受影響。其實,打投機有兩種,一種打行為,一種打誘因,奢侈稅是打行為,但賺錢才是誘因,所以應該針對短期利得課重稅。

不過,如果某些地區的炒房行為很令人痛恨,除了利得稅之外,要課交易稅我也同意,但要當成區域性工具,讓行政院針對特別地區選擇性課奢侈稅。短期交易只要有賺錢,全台都要課稅,但區域性飆漲用奢侈稅處理,有點像中央銀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

5:除了稅制不公,台灣財政問題也相當棘手,目前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已逼近舉債上限,如何改善財政問題?

曾:從最近二十年數字來看,前十年的赤字是支出增加太快,後十年是收入減得太多;現在赤字問題的主要癥結是開源,而收入最大宗就是稅收。所以,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也許要慎重考慮哪些稅收可以增加,能源稅可能就是不得不面對的選項,雖然帶給民眾有一點加稅的感覺,但至少符合「環境正義」;能源稅在賦改會時期已有具體雛型,如何循序漸進推展,是即將成立的「財政健全小組」要面對的問題。

6:賦改會提出的能源稅方案,稅額分十年大幅調高,民眾負擔得了嗎?

能源稅開源分十年不下猛藥

曾:設計成分十年調高,就是不敢下猛藥,最後民眾要接受加稅的可能性、容不容許加稅,就要看環境永續的目標有多大,這中間有很多的分析、計算;分十年調高,就是十年後達成環境永續目標應有的數字,也剛好是創造稅收最好的數字。

相關閱讀:

1.聯合社論:富人稅不能規避資本利得問題2012. 2.10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124212

2.獨家!曾巨威砲轟富人少繳稅(2012. 2.15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127187

3.林建甫:均衡所得分配 稅改別走錯路(2012. 2.15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125954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22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