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面對「結構性損壞」的全球經濟架構?----工商時報
2011/07/10 00:33:47瀏覽328|回應0|推薦0

2011-06-30

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德盛安聯Allianz Global Investors)日前在台北舉行金融論壇,邀請全球最大的債券公司PIMCO投資長依爾艾朗發表演說,艾朗以「循環性的復甦、結構性的損壞Cyclically Recover but Structurally Impair)」來描述全球面臨的經濟挑戰。

全球的經濟發展架構遭到「結構性損壞」,的確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未曾出現的嚴苛挑戰。不只是面臨倒債危機的希臘與歐盟各國必須面對,隔著大西洋的美國,也受到本土經濟無力復甦、美債信用評等可能遭到降級的威脅;遠在亞洲的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關卡,不論是工廠歇業或者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驚人債務、中國大陸的金融股最近跌幅慘重,這些警訊的規模都令人驚訝。

歐美經濟結構損壞對亞洲的衝擊,實際上已經非常顯著。例如大陸廣東省增城市兩周前突然爆發的暴動,表面上是警察取締四川來的懷孕攤販,執法嚴厲,引發增城的四川勞工集體暴動,但是取締衝突只是引爆的火苗,真正的火藥來自大量無業的工人。增城是牛仔褲輸出的重鎮,全球三分之一的牛仔褲都出自於此,歐洲持續的財政緊縮與美國海嘯之後的節約消費,使得牛仔褲的需求大減,增城的牛仔褲生產線被迫大量停工,大量四川來的工人雖然還有底薪可領,卻無工可做,不滿情緒逐漸累積,終於在取締攤販事件上引爆。

台灣科技業最近的窘態,也跟歐美經濟結構損害有關。同樣筆記型電腦品牌銷售,宏碁會比華碩嚴重,一方面當然是宏碁內部有組織調整的問題,真正的關鍵則為宏碁在歐洲是第一品牌,受到歐洲財政緊縮的衝擊也最大。最近科技業傳出「五窮、六絕、七上吊」的說法,已經「平淡」了半年的科技業景氣,如果下半年再「繼續平淡」下去,對於台灣的經濟就會產生負面的傷害。

台灣的金融體系由於故步自封,誤打誤撞躲掉了歐債危機,台灣的銀行持有歐洲債券的比例,是亞洲工業國家中金額最低的。此外,台灣過去受限於兩岸交流的政策,銀行無法前進大陸,因此也沒有受到大陸金融股壞帳上升的波及。但是台灣這種小型經濟體,無法自外於全球經濟的波動,過去幾個月國內核心高科技產業的困境,兩兆三星產業紛紛跳水,正是受到歐美經濟結構損毀的衝擊所致。特別是台灣的銀行體系對於科技產業的放款比重甚高,光是已經長期陷入經營困境的茂德,銀行體系的聯貸就高達560億元,其他的DRAM廠、面板廠,合計的銀行聯貸金額更為可觀。當然,除了DRAM與面板廠之外,台灣的中大型企業這些年都累積了不少現金,負債比例不高,估計不會造成全面的危機,但是所有科技業的高風險,卻都集中在銀行,特別是公營行庫帳上,加上這兩年公營行庫大量承做建築融資,潛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行政院與金管會都必須要了解。

現在歐盟的領袖們選擇以展期的方式來以拖待變,無法徹底解決希臘的債務問題,就算獲得短暫的喘息,後面還有愛爾蘭等國等著更鉅額的資金來紓困。歐洲現在無法以結構性的方案解決歐豬四國的債信危機,只能不斷撒錢來避免倒債,過一天算一天。美國的問題也越拖越大,根據伊爾艾朗的估計,美國聯準會買入美國公債的金額,竟然高達美債發行金額的70%,柏南克的量化寬鬆實際上根本無法退場。令人驚訝的是,聯準會釋出的6300多億美元的強力貨幣,銀行體系卻只增加了三千多億元的放款,刺激景氣的政策完全失敗。而且大量的美國資金跨海流到歐洲銀行的帳上,美國前十大貨幣基金的餘額有22兆美元,其中高達44%都去買了歐洲銀行的金融債券。柏南克量化寬鬆,無異創造了另一個更大的泡沫,必須設法回收以避免災難。

結構性損壞的經濟架構,必須要結構性的政策來修復,但是歐美各國政府今明兩年都面臨大選,政治領袖不敢提出結構性的解決方案,寧願苟活以圖政權延續。面對二次戰後罕見的經濟結構大調整,我政府當局應該提高警覺,更要全面評估歐、美、中、日同時進行結構性經濟調整,台灣所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機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同樣即將舉行大選,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位總統候選人,至今還將寶貴的時間投注在跑學校畢業典禮、到處與人握手寒暄、不斷釋放股市利多等作為上。這些競選技術性手段,在經濟穩定的承平時期或許還有效用,但如今處於全球經濟結構性損壞的陰影下,景氣的衰退、消費的萎縮、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都已經對台灣的產業產生衝擊,如何面對國際經濟的大調整,帶領人民趨吉避凶,才是總統候選人們最應重視的課題。

相關閱讀:

1. 劉軍洛:從日本房產泡沫折射今天中國的市場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96032 

2. 劉軍洛:我們離全球第三次大蕭條還有多麼近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952395 

3. 羅比尼示警:全球經濟 醞釀「完美風暴」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343215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40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