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6 04:57:20瀏覽997|回應0|推薦0 | |
2013.09.16 美國聯準會(Fed)將在本周召開決策會議,多數專家及市場人士預期聯準會將宣布減碼量化寬鬆措施(QE)每月購債規模。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 QE退場對全球經濟將產生何種影響?會否在亞洲引發新一波金融危機?從各種跡象觀察,聯準會有極高機率在本周宣布減碼QE,理由如下: 第一,美國經濟情勢明顯好轉。8月失業率降至7.3%,更接近聯準會設定QE全面退場6.5%的失業率門檻,美國房地產與汽車兩大內需產業亦穩定復甦,雖然個人所得及支出成長減緩,消費信心仍有不足,但總的趨勢有利聯準會減碼QE的決策。 第二,金融情勢變化不利QE政策持續。美國經濟好轉及QE退場預期心理,導致全球金融市場丕變,熱錢大量回流美國,支撐美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6月中的2.19%飆升至最近一度逾3%;30年房貸利率亦飆升至近5%,顯示QE對降低長債利率的功能愈來愈低。 第三,全球政經情勢有利QE退場。近月歐元區經濟逐漸走出衰退陰影,日本安倍「三箭」經濟政策明顯奏效,中國大陸經濟在習李新政下亦有趨穩跡象。在政治面,德國國會9月改選,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執政黨可望勝選並繼續執政,將有助歐盟救市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美國對敘利亞用兵近來亦出現轉寰。這些全球政經情勢的有利變化,讓聯準會QE退場決策無後顧之憂。 聯準會啟動QE退場已勢在必行,差別只是在減碼幅度大小與速度快慢。市場一般預期,聯準會初期可能會將現行每月850億美元收購資產規模縮減100億至150億美元,影響尚不致太大,但一旦啟動QE退場,各種衝擊勢必漸次加強,各國皆難置身事外。 受預期心理影響,美債價格今年來已下跌逾4%,為35年來最大跌勢;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自5月來亦持續升值,是2001年以來最長漲勢;美國長債利率上揚亦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抑制作用;這些因素難免干擾美國經濟復甦,因而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連續第三次下修美國今、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值。 QE退場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可能遠超過對美國本身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在9月初G20會議時即公開表示,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計畫切不可忽視對世界其他地區經濟的影響,尤其對新興市場可能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事實上,歐元區經濟迄今仍問題重重,距真正經濟復甦仍長路漫漫;近月日本經濟受惠日股大漲及日圓貶值,亦可能因QE退場致形勢再次逆轉。是以,未來歐元區及日本持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恐不得不耳。 至於亞洲地區會否因熱錢撤出重演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更是全球關注焦點。自5月迄今,亞洲主要國家貨幣紛紛對美元貶值,尤其印度盧比、印尼盾、菲律賓披索及馬來西亞幣貶值最劇,幅度達到一至二成,也引發金融危機再起的憂慮。 不過,亞洲各國經濟實力和1997年時不可同日而語,各國外債及貿易赤字都還在可控制範圍內,且已採浮動匯率機制可調整總體經濟失衡,只要QE漸進退場,尚不致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但部分經濟體質較差國家如印度、印尼等,短期經濟的劇烈調整恐難避免。 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經濟的可能變化,近月人民幣對美元逆勢升值,對出口影響難以避免;大陸房價仍持續上漲,一旦熱錢流出瓦解房市泡沫,其衝擊之大恐影響大陸經濟改革及長期發展。 台灣有超過4,000億美元外匯存底,且仍享有貿易順差,外資機構認為受QE退場影響較小,但台灣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耐受衝擊程度較低,且又和大陸及東協國家經濟關係密切,QE若在亞洲引發危機勢必波及台灣,所以,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全力作好因應準備方為上策。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