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建山:復甦兩極化 全球經濟隱憂
2011/06/18 04:57:48瀏覽216|回應0|推薦0

主要經濟體正以令人擔憂的兩極化速度發展,卻無法擺脫這波大衰退。國家與國家之間,復甦腳步不是太快就是太慢,這種雙軌世界,構成罕見風險。過多資金湧入開發中經濟體,刺激商品價格飆漲,助漲新興經濟國家股市,並使房地產價格吹起泡沫,帶來前所未見的風險。新興經濟體飛快成長,固然協助數億人脫離貧困,並為美國等先進產品和服務創造龐大的消費市場;但是,開發中國家的飆速成長,也導致美國及其他富國流失工作機會和投資資金,同時在國際掀起貿易及貨幣戰爭 

世界銀行新近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因北非中東局勢國際原油全年均價每桶將達107美元、食糧價格較去年增加二成的物價緊張狀況,在明後年局勢和緩後,均將大幅回檔。世界經濟受日本震災核變後效與美國失業率走高影響,未來三年即將明顯趨緩,成長率會從2010年的3.8%劇減為3.2%:已開發國家成長率將降至2.2%,開發中國家則從7.3%降至6.3%,若扣除金磚五國,成長率僅企及4.5%的偏低水準。

2010年以來國際物價全面上漲,主要受寬鬆貨幣政策與開發中國家需求強勁的帶動,通膨壓力升高,導致部分國家都會城市資產泡沫現象。開發中國家雖然已採升息抑制通膨,但尚待進一步貨幣緊縮與更大彈性的匯率政策,才能真正有效解抑制通膨。然而,包括新興大國中國在內的經濟體,卻似乎樂見外匯存底持續上升,以及繼續以人為手段壓抑匯率水準,以致不免迭起區域性「以鄰為壑」的不愉快效應。

製造業部門的復甦,才是國際經濟景氣真實復甦的基礎。但是直到5月底為止,美歐亞製造業復甦腳步已全面趨緩,美國製造業景氣及歐洲景氣都落到近一年半的最低水準,亞洲包括中國、台灣、印度與南韓等擴張腳步也全面減緩,日本震災核變打亂汽車和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加上歐美成長和消費疲軟,導致新興亞洲國家的製造業成長全面下挫,顯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已轉弱為軟。正因全球製造業成長的滯後趨緩,以致一進入6月,歐美股市同步不支倒地,美股道瓊指數重挫逾百點,亞太地區的股票市場當然無法不受波及;同時,美元、歐元也面臨國際匯價地位的嚴重拉鋸衝突。

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失業率盤踞高點,已成為當前世界低盪經濟的最大隱憂,若不立即進行全球性的協力改革,失業率持續高水位,恐怕會成為拖垮世界政治經濟的關鍵因素。最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顯示,歐美國家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國家的失業率增加率超過2%,英國、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葡萄牙和美國的失業率,增加率更高達5%,西班牙的失業率甚至增逾12%高失業率將造成全球廣泛性的國家人力資本流失,及勞動市場萎縮。這一波世界性高失業率,尤其對年輕人和缺乏技術的勞工,產生嚴重衝擊;長期失業的比重不尋常提高,對現階段歐美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更加令人憂心。

顯然與製造業市場直接聯動的勞動市場情勢,還未走出經濟大衰退的陰霾。最近半年來,各國政府施政的短期目標,無一不專注於推動促進勞動力需求,並藉由暫時性的減稅措施,刪減勞動成本激勵民間部門的投資開發,以創出更多就業機會。台灣整體環境情勢尤其受制於國際社會因素,此一變局挑戰,主政者宜妥為前瞻因應。 (作者是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相關閱讀:

1. 杜英宗:全球經濟 2012年才復甦(2009. 11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486929

2. 美國復甦慢而不亂 世界通脹兩極分化 ---- 陶冬(2010. 6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176163

3. 工商社論:三角貿易、無感復甦與所得分配惡化(2011. 5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241220

( 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33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