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鶴教授:人為什麼要行善更要求慧(4)
2010/03/28 23:23:48瀏覽484|回應0|推薦0

雖然以下這些智慧經驗僅是掛一漏萬,根本談不上完整,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果能夠對這些寶貴的智慧加以細細體會,並且時時刻刻以此提醒自己,作為今後言行舉止,待人處世和安身立命的指針,相信必有相當的助益。(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23491.htm)

△ 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由於深具智慧和辯才,因此極受學生的愛戴。不過不幸卻娶了一個兇悍潑辣的太太,學生常常為此替他感到委曲。蘇氏有一次聽到後就向學生說:「一個人如果娶到一個美麗而溫柔的太太,那是他前生修來的福報,如果所娶到的是一個兇悍潑辣的太太,那麼他可以成為一個哲學家。這有什麼不好呢?」學生聽後很疑惑連忙問他這是什麼道理,蘇氏答稱:「一個人如果有一個蠻不講理的太太,那麼這是他修身養性培養耐心的最佳機會,因此,如果對這樣的人都能夠加以容忍,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人不能加以容忍呢?」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的任何遭遇,都能夠用幽默的態度泰然處之,並且加以「善解」,只想到好的、有利的、積極的一面,而不要只注意壞的、不利的、消極的另一面,那麼不僅不會怨天尤人,大發脾氣,而且還可以化阻力為助力,化逆境為增上緣,使自己更具成熟和智慧。老子著名的寓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便是最好的例證。最近有一位法師常向信徒表示,如果有人罵你,你不僅不應該生氣或與他爭議,反而應當好好謝他才是,原因是人家罵你是替你消災,而佛寺消災一次的費用大都是五百元,因此以後凡有人辱罵你,你都應該向對方說:「謝謝你替我省了五百元。」另有一位法師常勉勵信徒說,如果一個碗有了一個缺口,我們在使用時不要看缺口,只要看其他完好的大部分,那麼我們也會認為這個碗仍然是圓的。筆者有一同事,每天均由高雄駕車來嘉義上班,筆者很驚訝地問她,這樣不會很累嗎?沒想到她竟很輕鬆地表示,她每天這樣上班,不僅不會感到累,而且還是一個很好的享受,因為她每天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好好欣賞一些音樂及某一法師演講的錄音帶,現在她對佛學有相當地認識,事實上都要歸功於每天這樣的上下班。由此可見,如果凡事都能加以「善解」或「善用」,則一般人所謂的「業障」或「逆境」都可以獲得超越而成「境界」或「順境」。

△ 元曉大師有一次因戰亂與同伴一齊逃難至一個偏僻鄉下,時已黃昏,兩人又饑又渴,只好找了一個小廟暫時棲身。他們看到神案前的供桌上有幾個糕餅之類的祭品,由於饑餓難忍,只好合掌向神佛稟告,然後兩人就拿起這些祭品狼吞虎嚥。後來覺得十分口渴,同伴又覺得肚子開始發痛,大師乃外出尋找水源,不久在蒙矓的月光下發現樹林中有一個水池,大師連忙用缽取水,然後直奔回廟。同伴喝後不斷稱讚此水極為甘美,非常清涼舒暢。次日兩人醒後,再度前往取水,他們探索不久便發現昨晚取水的水池,兩人非常高興,不料剛要取水時,無意中發現池中浮有一個腐爛的屍體,身上佈滿了蠕動的蛆,兩人當場愣住,在驚嚇之余,立即將昨夜所喝進之水悉數吐出。大師受此刺激,立即開悟「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同樣的水,有時被人認為清涼甘美讚不絕口,有時卻被人厭惡棄絕,大倒胃口。可見一切眾生對世間一切在的事物或現象的好惡均為自己的心念所決定,也受心念的轉動而變化。換言之,「心」常隨「境」而轉,外境無常自心也隨著變幻無常,人生的各種苦惱大都由此而生。因此人如果能夠由禪定而得到智慧,並重顯如如不動的寶貴自性,領悟外境的一切都是緣起緣滅的幻景和無常的本質,則心不再受外境所迷,也不受世間名利榮辱所惑,如此必能了卻生死,斷絕煩惱,而得到真正的解脫。

△ 佛經上有一則「金丸打雀」的故事。一個大富翁的兒子喜歡用黃金鑄造的彈丸去打鳥狩獵,許多人無不認為這是極端奢侈浪費,毫無意義和價值的一種愚癡行為。然而一般人卻不知道自己也經常犯有「金丸打雀」的錯誤。我們知道,人間最寶貴的並不是黃金鈔房地產,也不是名利地位權勢,而是生命和時間。因為前者如果失去了我們還有機會賺回來,但是後者一旦失去便永遠無法挽回,縱然有再多的財富,再大的權勢,也無法使過去的加以複返。因此生命和時間是我們最應當珍貴愛惜的寶貝。然而一般的眾生卻很少能夠愛惜時間,反而日復一日,經年累月地隨意浪費和虛擲,完全不知道應早日清醒,做一些有益社會眾生的事,實在令人十分惋惜。陶淵明曾經為此寫了一首令人警惕的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普賢菩薩亦常常用一句偈來提醒生命的可貴:「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圓瑛法師曾向弟子勉勵,修行一定要趁年輕的時候,他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據說印光法師在自己的精舍從不掛佛像,只掛一個很大的「死」字,目的在時時警惕自己,一定要認為修行,不可浪費時光,否則一旦無常來臨,就要後悔莫及。有一位法師常常提醒弟子說:「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定要趕快去做,第一個便是孝順,第二個是行善。」許多人都認為現在父母健康還好,來日方長,以後再來孝順不遲。此外又常常認為自己現在能力還有限,等到將來賺了大錢再來回饋社會,幫助別人。其實這種「等以後再說」的態度,往往會令人後悔莫及。我們應當把握現在當下的時刻立即開始去做,去實踐,倘能如此,則我們的生活將立刻充滿了喜悅和溫馨,我們的生命也將立刻脫胎換骨「立地成佛」。倘不如此,凡事蹉跎猶豫,則「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無常來到,那麼就必然要悔之已晚,抱憾終身了。最後筆者想引述一些佛教法師開示之名言以供自修自勵和共勉。

△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不要小看故事的作用,一分錢的蠟燭可以幫人找到一枚遺失的金幣。

△ 要改變別人(很難而且易生苦惱),不如改變自己(看得開放得下),先擺平自己(的心)才能擺平所有外在的一切。

△ 具備菩薩慈悲心的人有三無—— 普天之下無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普天之下無有我不能愛的人,普天之下無有我不能信任的人。

△ 好漢不怕天來磨,不遭人嫉是庸才。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89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