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2/16 17:36:56瀏覽35|回應0|推薦0 | |
2017-12-07 由 中國中醫藥網 發表于科學 人體能量可稱為系統 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貝塔朗菲將系統定義為:「系統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系統就是由若干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不同部分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人體的物質組分與能量組分都由不同層次、不同部分的相互連接和相互作用而成,故均可稱之為系統。人體的物質結構因其有不同層次的相互連接而形成系統,人體的能量運行因其有不同層次的相互溝通而形成系統。這兩種系統雖然都存在於人體之中,但由於人之肉眼感官的局限,二者的存在方式體現出很大差別:物質系統有形,能量系統無形。這裡有必要將有形無形、可見不可見做一界定。在古代,有形與可見是指肉眼直接可觀察,反之就是無形及不可見。現代有了放大、望遠等觀察設備,有形及可見的範圍就可以擴大至包括使用這些設備的可見,反之才是無形及不可見。 為什麼提出「能量系統」的概念 如上所述,物質與能量的一個根本差別是,前者可見,後者不可見(光的可見部分除外)。人體的存在並非只由可見的部分,還包含不可見的部分:能量和意識。例如,大腦神經細胞可見,意識不可見。不可見不等於不存在,古人將人體和宇宙均分為「形而上」與「形而下」兩部分,以期完整地認識人體乃至宇宙,即是對可見與不可見事物的哲學表述。這與現代物理學將宇宙的存在分為物質與暗物質有異曲同工之處。研究人體的視角如果僅放在可見部分上,忽視不可見部分,所認識的人體就不完整,有以偏概全之嫌。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往往傾向以可見部分的變化詮釋不可見部分。例如,以大腦神經細胞、神經網絡的可見變化解釋意識的形成,但迄今為止並不成功,客觀現象並不能直接解釋主觀現象。如果人體的不可見部分可以由可見部分的變化完全解釋,人體能量系統的假說就不必提出了;但在此之前,提出這個假說有實際意義。這個假說將人體不可見部分作為明確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去開拓,可能成為生命科學的新天地。 由於能量系統有其不同於物質系統的特殊性,例如,它不能直接觀察,沒有清晰的邊界和尺度(太陽黑子的活動影響人體生命活動),可以受意識支配(氣功修煉的大小周天運行),故研究物質結構系統之「可觀察、可測量、可重複」的實驗方法,在能量系統的研究中無法直接應用。如果不提出能量系統的假說,新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就難以開拓。著眼於物質結構的變化,是西醫的基本出發點;而中醫的基本出發點是能量運行的變化。前者是形態學視角,後者是動力學視角。西醫常常拿出治療前後的形態學變化依據來說明療效,這並無不妥。但僅僅出示形態學變化並不能說明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毫無疑問的是,任何物質形態的變化都需要有能量做功才能實現。中醫的基本視角即是著眼於能量運行和做功的動態變化,以現代科學的方法開拓這個研究領域,是有中醫特色的中醫現代化之路。 「能量系統」假說意義何在 首先是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醫的方法論和中醫理論。進一步,可望更全面、更深入地解釋生命現象和宇宙自然。 1.理解中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在現代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中,物質是基礎。但在中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氣或能量是基礎。現代物理學認為,能量也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愛因斯坦的質能換算公式表明,能量與物質完全可以互相換算。故能量也是物質性的,反過來說,物質也是能量性的。中醫的世界觀是氣一元論,可以理解為能量一元論。這與在宇宙大爆炸之初的極短時間裡,宇宙完全以能量形式的存在的物理學觀點不謀而合。能量與物質雖然可以等價,但存在方式不同,研究方式自然也不相同。如上所述,「可觀察、可測量、可重複」的原則用於研究物質結構系統有效,用於研究能量運行系統則有困難。 2.那麼古人用什麼方法研究氣或能量呢? 一個基本的方法就是內求。中醫氣功就是直接從氣或能量視角對人體和宇宙自然進行研究的方法。能量無法直接觀察,但可以被體驗,故可以從體驗變化角度去把握能量的變化,從而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過程;而且,能量或氣可以直接受意識和呼吸的引導,所謂「意到氣到」,氣功由此得以靠身心息三調合一方法去把握人體能量系統。再一個基本方法就是「取象比類」。應注意取象比類是外求合併內求的方法,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客觀觀察。取象比類不僅僅取外形的相似,更是取內外能量的感應,所謂「同氣相求」即是能量相互感應的意思。如果僅是取外形相似,那是外求,但取能量感應就完全不同了,而後者才是取象比類方法的目的與核心。因此,取象比類不是客觀觀察,而是主客觀聯動。氣功和取象比類的方法並非完美,但的確是把人體能量系統的適用方法。值得深入研究。迄今為止的現代科學,尚缺少、尚未能理解和解釋這類心身合一、主客合一的研究人體和自然的方法。 劉天君,男,1949年12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導師,主編的《中醫氣功學》教科書為高等中醫院校的氣功教材。全國氣功教育研究會秘書長,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理事,世界醫學氣功學會理事,中國健身氣功協會常務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氣功考試委員會委員。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