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詔安客家文化調查研究 ---- 詔安客家文化館
2010/01/24 23:26:11瀏覽5029|回應1|推薦0

壹、前言

在台灣所有的客家族群中,詔安客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族群。由於分佈範圍四散,且多位於閩南人聚居之處,因此深受閩南語言及文化的影響,福佬化的程度甚深,在客家族群中較為弱勢。
「詔安客」是指祖籍為福建省詔安縣的客家族群,其後代在台灣大約有60萬人。在一般的認知中,雲林縣應為閩南族群的住縣。但雲林縣內其實住著數量相當多的詔安客家族群,尤其集中在西螺、二崙、崙背等三個鄉鎮。

目前三鄉鎮境內仍保有豐富的詔安客家文化資源,例如二崙鄉的新店與惠來厝,尚保存著許多完整的客家合院建築與地景,是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此外,在本地區的客家族群仍可見客家純樸的生活習性、文化風俗以及較為完整的詔安客語。在二崙、崙背的部份村庄,老一輩的客家居民仍然使用完整的詔安客語,對於一個福佬化甚深的族群而言,實屬難能可貴。但是這些珍貴的詔安客資源卻因時代的變遷與耆老的凋零而逐漸消逝,許多中生代族群已經對詔安客語和文化感到生疏。幸而當地有心人士與社團警覺到這個困境,因此開始大力提倡母語教學,也同時致力於推廣詔安客文化,藉此強化文化傳承、凝聚族群集體意識。

貳、詔安客家原鄉概述

一、詔安縣概況

詔安縣位於福建省南端,隸屬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並非純客家人住縣,全境總人口約為57萬人(2003年末統計),族群的分布可大致分為三個範圍:北方的秀篆、官陂、霞葛地區以客家人為主;中部的太平、紅星是閩客混居的狀態;南部沿海地區則以閩南人為多。許多地區在過去都曾居住比現今更多的客家人,但如今多已福佬化(謝重光,2003)。目前在縣內仍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說詔安客語,約有14萬人左右,主要的使用地區在官陂、秀篆、太平、紅星等鄉鎮。其他相鄰的地區,例如雲霄縣太平鄉、平和縣大溪鎮,所使用的客語也與詔安客語同系,雖稍有不同,但仍能相互溝通使用。

二、原鄉考察

本案工作團隊曾在此案執行期間親赴詔安原鄉進行考察參訪,除了進行原鄉客家文化考察之外,也將原鄉與台灣的詔安客家文化進行比對。在此列舉幾項此行的收獲。

1、語言

原鄉與雲林地區所使用的詔安客語有明顯的差異。據廖偉成老師指出,雲林地區的詔安客語反而與廣東饒平縣新豐鎮一帶(閩客參半的地區)所使用的客語較為相近由此可推測雲林地區目前所使用的詔安客語已受閩南語的影響,而非純正的詔安客語。

2、飲食

原鄉的詔安客家人主食為米飯、粄條、芋頭等米食及根莖類作物,一般民間常吃的菜肴不外乎五香肉捲、酸菜炒大腸、竹筍湯、炒粄條、粉蒸排骨等。在調味方面,較少使用薑、辣椒等辛香料,惟蒜頭是常用的調味香料。

較特殊的是在霞葛的詔安客至今還保存著一套正式婚宴或是款待賓客的宴席禮儀,包含菜餚擺法、主客座席等都有一定的規矩,是其他地區所未見到的。

3、建築與聚落

詔安原鄉為丘陵地形,而雲林詔安客地區為平原地形。因此詔安原鄉的聚落多半聚集在河谷地帶呈線狀分佈。就民居的規模而言,詔安原鄉的土樓是以居住單元進行排列、成長,每一居住單元便滿足各小家庭應有的生活機能,包含起居間、廚房、臥室等,而且以居住單元所組合而成的土樓規模甚大,少則有半圓,多則有數圈向心圓樓;而雲林縣詔安客民居的單元是「間」,以許多不同屬性、不同機能的「間」來形成三合院,以滿足一個家庭單位的生活需求。而三合院之間彼此是獨立單元,沒有成長上的關連,因此雲林詔安客家民居的規模遠比詔安原鄉土樓要小。

參、詔安客在台灣

一、族群播遷

客家人自原居地遷徙來台的時間從明清時期開始。由於原居地地狹人稠、生活不易,又逢當時時居動盪不安,在原鄉無法生存的居民不得不開始往外地尋找安居之處。明鄭時期,鄭成功部將張萬禮(又名張耍)原是在詔安山區一帶出沒的盜匪,其部下多人是張廖後代。張萬禮戰死沙場後,這些張廖後代隨同鄭成功退至台灣,其他姓氏的詔安客家人也大約在此時期遷移來台(李坤錦,1998)。

清廷實施禁海令的期間,世居官陂的廖朝孔與兄弟一行五人冒險偷渡台灣,在雲林二崙落腳進行開墾,是漢人開墾二崙的第一人。廖朝孔擅長水利,對二崙一帶的水利工程、農業開墾有極大的貢獻。隨後在康、雍、乾時期,詔安人相繼登台開墾,在乾隆年間達到高峰。除了濁水溪下游至虎尾溪一帶的平原為移民最多的地區,台灣其他地區也有零星的詔安客入墾。西元1721年「朱一貴事件」之後,渡台禁令取消,更多的客家人開始移墾台灣,遷徙至彰化、雲林一帶,在彰化的埔心、員林、永靖、田尾、竹塘、二林,雲林的西螺、二崙、崙背,皆有許多點狀分布的客家聚落。

台中縣市的開墾也是由廖朝孔所發起。在成功開發二崙、西螺之後,廖朝孔留下二兒子在二崙,到台中與張達京等人成立「六館業戶」,興修水利、開墾良田,許多客家人也移居至此,至今在台中市西屯區、北屯區、台中縣豐原、潭子仍可見廖氏子孫定居於此(李坤錦,1998),但詔安客語在此地區已是岌岌可危,幾乎無法保留。

二、族群分布

本研究彙整眾多論文、專書等文獻,釐清各地區詔安客的分布情形,並同時進行特定對象的深度訪談,大致呈現台灣地區詔安客家族群的分布地圖。地圖中顯示,詔安客家族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兩個區城:1】北部區域以台北縣市、桃園縣、宜蘭縣為詔安客聚集的主要地區;【2】新竹、苗栗兩縣也有詔安客族群,惟分布範圍較小;【3】中南部則是北起台中縣,南至台南縣皆有詔安客族群的蹤跡,分布範圍極廣,甚至連南投縣也有詔安客的分布。其餘則有高雄縣市、屏東縣、花蓮縣也有少數的詔安客。

三、語言使用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還會使用詔安客語的人數比例以崙背鄉最高,甚至超過只會使用閩南語的人數;在二崙鄉也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能使用詔安客語。崙背鄉的羅厝村、崙前村、港尾村、西榮村、阿勸村,二崙鄉三和村、大同村、來惠村、復興村、田尾村、崙東村等,使用客語的比例較高。普遍來看,會說、會聽詔安客語的人以年長者居多;年輕人使用人數較少,多數只會聽但不會說。西螺鎮能使用詔安客語的人數比例最少,普遍仍是以閩南語為主要用語,並且出現不少知道祖籍在詔安,卻不會說客語的情形。

詔安客語是本地區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近年來已有不少文史工作者或學者極推推廣詔安客語的復興工作,從詔安客語辭典編彙、架設客語教學網站、開設客語班,甚至設立詔安客語教學資源中心,都陸陸續續進行中。

四、文化

1. 宗族信仰:詔安客家族群有根深蒂固的宗族信仰,各姓氏族均有宗族家廟組織,其中以張廖氏族最為明顯。張廖氏族之祭祖活動是以祖先七欠箴規之七為序,以各村落人丁數及經濟狀況為考量,將分居的二十五個聚落合併劃分為七個大聚落,稱七欠,及西螺七欠之由來。此後就由七欠輪流舉辦活動,每七年輪一次(廖丑,1998)。

2. 宗教信仰:此地較為普遍的信仰有媽祖(七欠媽)、關聖帝君、三山國王、王爺信仰,以及一些民間特殊信仰,如崙背港尾的地岐公等。除關聖帝君與原鄉信仰雷同以外,其餘信仰均未出現於詔安縣原鄉。足見詔安客家之信仰已深受福佬人之影響。

3. 俗:詔安客家族群在婚喪喜慶均有習俗。如婚禮在米糕上插花(蓮蕉花)、新娘頭上插茉草、用八人大轎迎娶,或是生男丁家庭要 「正月半提雞酒」,迎神、謝神、繞境祈福活動中有精彩的布袋戲(西螺七座里)、陣頭(二崙崙西)、搶將軍旗(崙背五魁)、開口獅(崙背)等表演。客家有喪事會請法力較強的「烏頭師公」為往生者超渡等,都是特有的詔安客家風俗。除此之外,早期詔安客家人仍有女子裹小腳、童養媳、招贅等習俗,但因時代逐漸開放,舊時代的習俗便已經消失殆盡。

肆、結論 :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詔安客家族群是一支為數龐大的隱性客家族群,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卻鮮為人知。詔安客家文化在現今各種強勢文化夾擊之下逐漸式微,形成文化上的危機。在這危機中,更顯得詔安客家文化園區的設立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這也顯示出安客家文化園區亟需更宏觀、更具穿透力的規劃視野來賦予其振興詔安文化的任務。

無論從詔安客在台灣客家族群的定位來看,或是從台灣詔安客在全球詔安客家的位置來看,詔安客家文化園區的角色不應只侷限在雲林縣推動客家文化事務的機構,更可以是台灣主要的詔安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更可以擔任全球詔安客家文化交流重鎮的角色。無論從在地的或全球的視野來看,詔安客家文化園區都將具備不可取代的地位,雲林縣的詔安客家文化也因此可獲得更高的評價。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715534

 回應文章

詔安客家文化館
2019/02/02 11:03
西門觀雪先生您好:
本篇文章是雲科大研究團隊接受雲林縣府委託進行詔安客家文化園區(目前稱詔安客家文化館)整體規劃時所撰寫的精要報告。我們感謝您分享詔安客訊息,讓更多人認識詔安客族群。但請您在部落格中標明文章出處,以免讀者瞭解本文出處與背景。勞力!(yunlinhakk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