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何清漣
2009/09/14 21:24:18瀏覽1485|回應0|推薦1

【蔣瀾鵬簡介內容2006 7 3

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中國問題”叢書中何清漣著的《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經濟社會問題》(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8年出版。是當今一部不可多得的討論政治經濟方面的好書。該書語言雅俗共賞,立意正直深遠,剖析深刻全面,議論精闢獨到。乍翻開書,便有一股震魂撼魄的浩然正氣撲面而來

“知恥者為勇,思索痛切才領悟深刻。可以說,改革的更大成就有賴於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大家才發現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最後形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

“在權力市場化作用下由資源分配所造成的差距,其後果的嚴重性遠遠超出了國民收入的分配所造成的差距。”

只要劣幣與良幣等值,只要現存體制不能使手持劣幣者受到懲罰,人們便不會奉公守法。 

作者認為當今腐敗根源是“權力市場化”前幾年的“股份制改造”是腐敗分子對“公有制的一次大規模免費午餐”。作者是這樣評價“股份制改造 ”和“圈地熱”(房地產熱)的:

“雖然以世界罕見的速度造就了一批大富翁,但卻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的生產率的提高,滋長了人們的投機心理劣化了社會道德,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為害極大。”

聯繫現實,仔細想來,確也如此。那麼,又如何反腐敗呢?作者獨具火眼:

“反腐敗,不但要警惕權力和金錢結盟,更要警惕‘理論’與金錢結盟。”

因為當今有些學者竟公開彈出“歷史從來就是靠不公平推進的”“在中國目前這種狀況下根本不能考慮公平”“不要反對行騙,要騙出一個新體制來”“腐敗有利於消解舊體制力量,對推進改革有利”等論調。

為什麼會出現“理論”和金錢結盟?作者一針見血指出:“鼓吹腐敗有利,實際上是對既得利益者無恥的獻媚取寵。”“是既得利益者自己大張旗鼓,製造輿論,欲將‘黑錢’合法化。”這使我不禁想起過去的“幫閒文人”而今又多出了“幫閒學者”,畢竟時代在發展啊!確實,警惕啊,人們!我們身邊的資源的財產隨時有可能被這群碩鼠巧取豪奪席捲而去。我們不應再沉默和逆來順受了。

本書還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引深思的問題:文化道德的衰退,經濟倫理的惡化,黑白合流的危害,人情對法律的干擾地,下黑色經濟的蔓延…… 文章有立論駁論,但無論如何作者都是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說話的:

“一個每年在公款吃喝上要揮霍將近2000億元,在洗桑拿浴上要花掉100億元,在吸毒上要消耗上百億的國家,絕不是一個善用財富的國家。”

“至於那些擁有‘別墅、轎車、美女、 叭兒狗’這90年代的‘大件’的爆發戶在我的眼中,也只不過是全身披著人皮的野蠻人。”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感覺到作者一顆真摯深沉熱切期盼的愛心。本書沒有古典的深奧,沒有數字的枯燥,沒有符號的抽象。資料詳實,論證嚴謹,剖析透徹,語言流暢。

本書像一支鎮靜劑,給昏熱病者以鎮靜理智。作者像一個孫行者,對紛紜世象能洞察姦弊。這是一本能讓人輕鬆讀完但讀完後讓人沉重的書。這是一本每一個關心中國國情的人都該一讀的書。本書作者是位女學者,我為中國能有如此優秀的女學者而自豪而慶倖。

【張清溪簡介作者何清漣----湖南才女俠骨鐵肩妙手

 

     1989年六四之后,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中國知識份子留在國內的不多,何清漣女士是其中之一。她留在深圳悄無聲息地做研究,19968月本書初稿完成后,作者周游北京等五省市九個出版社長達一年半之久,雖獲得編輯贊賞,但最終還是沒有人敢替她出版。何清漣后來寫道:「在無可奈何之中,我這本寫給大陸中國人看的書,卻只能拿到大陸之外的地方出版,其中所蘊含的种种無奈和痛苦,已不是几千字的短文所能述說的。」

為反腐獻計獻策 官員有請

在一篇〈何清漣敲響了中共的喪鐘〉的文章里,前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的法律編輯兼記者張偉國說,就在《中國的陷阱》19979月在香港出版后,中共最高層就有過激烈的爭論。當時,他們不僅曾派人專程到香港購書,并由安全和公安部門同時做好了拘捕何清漣的一切准備工作。但不知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讓這位出自湖南邵陽的才女逢凶化吉。因為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吉的關系,本書刪節版得以用《現代化的陷阱——

當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在大陸出版,并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因此表面上,何清漣曾有一段意气風發的日子。在《陷阱》一書出版之后,她的個人文集陸續在大陸出版,政論和時事評論也廣受歡迎。

部分認同她的官員大力為她宣傳,張偉國透露,汪道涵就隨身帶著一本《陷阱》,所到之處,不遺余力地向全國党政官員推荐。大學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門紛紛邀她專題演講。中紀委也邀請她為反腐敗「獻計獻策」。國際上一些關注中國問題的國家,也十分重視何清漣的意見。一九九八年下半年開始她先后應邀訪問日本、瑞典、美國等國,与各界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揭腐敗命危旦夕 逃离中國

不料,二○○○年六月何清漣訪美回國不久,即被告知,已依中央指示「降級減薪」、

解除《深圳法制報》專稿部副主任職務,并且不准以本名或筆名在任何報刊雜志上發表任何作品。据說,發表在《書屋》雜志(二○○○年第三期)的〈中國社會結构演變的總體性分析〉一文為作者遭到整肅的導火線。被整肅的何清漣,并沒有按中央暗示,妥協地赴香港暫避風頭。對這段迫害,她自述說:「從戊戌變法開始,為了中國的民主富強,有仁人志士不斷在流血,我們本來主張不再流血,走改良道路,促進民主憲政,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已經竭盡棉薄,我今天有這個遭遇,在我們這個國家也是必然,所以我已經想好了。這段時期,如果我要是有什么人身意外,比如車禍、搶劫、入室殺人,都可以看做是某种黑箱操作的行為。」還好,在這類政治暗殺之前,何清漣選擇了一條逃亡的道路。在經歷了長期被跟蹤、監視,住處被入侵,她發覺生命危在旦夕之后,二○○一年六月她逃离了中國。

年少慕文革青年 道德文章

到底何清漣的俠義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呢?這可能大部分是個人天性,但女士在一篇〈追尋學者生命的真諦〉文章里,自述她的思想成長歷程。生長于湖南邵陽的何女士說:「六○年代中期的邵陽市,曾生活著一批頗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之志的青少年,這批人后來成了該城市『文革』中兩大圈子的核心人物。……他們的才華當時在文革的特殊產物大字報上盡展風采,讀到這些大字報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女孩,但也被他們文章的气勢所震懾,更為那种被革命英雄主義道德理想主義陶冶出來的精神气質所感動。我是直到十五、六歲,那兩個圈子因其核心人物星流云散而不复存在時,才和其中的部分人交上朋友。

那時的他們已經不再怀有「文革」初期那种激情和浪漫主義,多了几分成熟和凝煉。從他們那里,我常借到一些十九世紀俄羅斯古典文學与法國啟蒙時代的文學作品,對別林斯基的作品更是情有獨鍾。也許正是受了這种影響,几乎從青少年時期起,「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維就不太像一個小女孩。這段時期的思想營養以及影響我一生的那种道義責任感,几乎全得益于這個圈子的一些朋友……。」

擎如椽巨筆救國 不讓須眉

    這份道德責任感迫使何清漣自認有責任指出中國現代化的陷阱。也就因為講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真相,這位中國現代俠女不見容于當道,流落外鄉。她揮出智慧之劍想拯救的那個國家不要她。何清漣或許會以為,向國外人士述說自己那牽腸挂肚的祖國,掉進陷阱,是既痛心又無奈的事。但我們相信,讓國際社會更多了解中國現代化的真相,是挽救中國的有效途徑。

    對何清漣用如椽巨筆橫掃貪污腐敗的道德勇气,張偉國說:「一位新聞界的前輩曾經感嘆:在推翻滿清皇朝的時候曾經涌現過一位名垂千秋的劍湖女俠——秋瑾;現在,中國知識界卻鮮見『半邊天』的身影。如今,何清漣以自己的思想、言論和一身俠骨,彌補了這位新聞前輩的缺憾,成為中國知識份子精忠報國又一典范,也是中國『巾幗不讓須眉』傳統的一個現代版。」(作者係台大經濟系教授)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31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