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刷盤子,還是讀書?─反思中、日強國之路》-- 鐘慶  
2009/09/08 15:07:24瀏覽453|回應0|推薦1

  值此中、日關係敏感,民族情緒高漲之際,同道新文公司推出《刷盤子,還是讀書?──反思中、日強國之路》一書,有助於國民更加冷靜和理智地看待中、日兩國在現代工業化道路上的不同選擇,反思自我的差距。

本書作者鐘慶長年旅居日本,通過其留日的所見所聞所感,結合自己在中國的經歷,從自然科學規律的角度,嚴肅批駁以吳敬璉、樊綱、張維迎、林毅夫、茅于軾、張曙光為代表的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及其指導中國改革實踐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其對中國現代工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害處。

本書提出,一個國家技術力是本族安身立命之本,日本產經聯歷史上誓死保衛技術力的信念值得國人借鑑。全書比較了中、日近百年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關頭的經濟路徑,並以西班牙、英國、美國、法國的工業化歷程,以及對東亞神話、拉美現象、俄羅斯改革的剖析,揭示國際社會中西方發達國家重工業體系對其他國家進行弱肉強食的本質。

 

內容簡介:】臧云鵬 20058

這是一部全面反思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全景式著作。作者以海外留學生最常見的兩種行為──刷盤子和讀書,來比喻一個國家工業化道路的兩種模式:前者指出賣簡單勞動、以GDP速度為目標的模式;後者指出賣知識和技術、以技術力提高為目標的模式。要想求得國家的強大,就必須捨棄眼前的利益,專心致志發展技術力,而不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長。

本書在詳細剖析了先進工業化國家的“心臟”──重工業體系──的形成規律和進化規律,並將中國的經濟發展史與世界諸國,尤其是日本的經濟發展史進行觀察與研究之後,得出如下結論:土地資源錢財是身外之物,知識和技術才是寶貴財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這才是真正的強國之路。

作者提出,科學精神、長遠眼光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動力。科學精神是腳踏實地,在實踐中找出問題、發現規律,不斷修正前進的航向;長遠眼光是要使民族的每個成員從心底認識到知識和技術才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民族精神則是集合民族全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拼搏奮鬥。

一、重工業體系不是任何一個個人或任何一個企業所能建立的,因此與農業、手工業、輕工業和消費品製造產業不同,衹能採取計劃體制而非市場經濟的辦法去建立;

二、重工業體系的建立投資巨大、周期漫長、效率低下,其規律不符合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

三、在一個全球化的自由貿易競爭背景下,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是無法獨自建立自己的重工業體系的。因為任由本國的國民和企業對全球化的商品進行自由選擇,本國相對幼稚的重工業體系必然會被瓦解。這是本書的核心邏輯。  

按照比較優勢理論,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適宜發展資本、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而通過貿易得到比較優勢利益;同時也使進口這類產品的發達國家因付出相對較低的價格而獲得比較優勢利益。這個理論歷來受到各國學者的質疑,但卻是我國主流經濟學家所推崇的。

比較優勢理論是以自由貿易為基礎的。但是在作者看來,自由貿易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國際社會其實與一個國家內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衹是理想,但不是現實。”“當一國從弱變強時,它就會開始贊同自由貿易;反之,當一國由強變弱時,它又會回到貿易保護主義路線上去。”當然,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經濟學家的簡單批判上,而是順勢把我們拉進了西方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西班牙帝國的興衰、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霸權的形成、德國工業化的艱難突破。

在“戰火中誕生的發達國家”一章的結尾,作者總結了先期工業化國家的共同特點:“在崛起階段要通過貿易保護來保護自己弱小的工業,從而使民族產業擁有積累技術的時間,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而不是固定的信條,對任何經濟規律的無條件信奉都會帶來災難。”在本書的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中,作者專題研究了落後國家在工業化道路上的追趕路徑。重點分析了落後國家在這個已經為西方嚴密控制的世界上創造新的重工業體系,所面臨的四大挑戰,詳細比較了中國和日本的追趕模式,深刻剖析了“東亞神話”的衰敗原因。

為了進一步讓讀者了解日本這個“模範生”的強國路徑,本書在第十章把思維的觸角伸進了日本政治經濟體制的內核,使我們看到了工業化和一個國家的政經體制的有機關係。閱讀到此,作者已經以他廣闊的視野、淵博的知識和銳利的思維穿透力,使我們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對這篇罕見文章的欣賞,讀者似乎可以掩卷沉思一番了,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後兩章“追根溯源”、“打破歷史的宿命”,作者將讀者的閱讀狀態拉上了一個新的巔峰。“追根溯源”從中、日兩國19世紀同時被西方的艦炮打開國門開始,直至當今,縱橫一百多年的歷史,穿梭於兩國的社會階層、對外戰爭、經濟發展、精神文化等各個層面。在一場恣肆、跌宕、雄偉的思想之旅後,作者在最後一章,將全書收於簡單而深刻的強國之道:民族責任、長遠眼光、科學精神。可以說,本書將會引起關注中國經濟和民族命運的人們的思考和談論;也是當代中國出版社、同道新文公司繼《華為真相》開闢中國本土企業研究類圖書之後,拉開的另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許你並不同意書中的所有觀點,但你無法忽略它的力量:這本書,可能顛覆你;可能激怒你;可能……

 

◎無法積累人力資本的國家將永遠是一個窮國----左大培

200588

我向讀者全力推荐鐘慶所著的《刷盤子,還是讀書?》一書。我之所以推崇這本書,是因為它在經濟發展戰略上應用了人所共知的理性處世之道:在省下的資源能夠增值時,為了將來過得更好,需要現在做出犧牲。省下的資源之所以能夠增值,主要是因為有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能將儲蓄化作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

鐘慶用一個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碰上的日常問題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那些有學習潛力的青年人如果家境不好,就可能面臨兩難的選擇──不讀書去飯館刷盤子馬上就可以掙錢,改善現在的生活,但是由此荒廢了學業,將來還是窮人;不刷盤子而讀書有助於未來賺更多的錢,但是為此必須犧牲現在刷盤子可以賺到的錢,現在的生活就會困難一些。

我們中國人的古典智慧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必須叫他讀書,而不能讓他刷盤子去。不刷盤子而讀書,現在生活雖然困難一點,但是將來有了文化,才能變為富人。光刷盤子不讀書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這本書宣傳的上述思想並不新奇。

在主流經濟學的話語中,這種選擇就是“消費的跨期替代”:現在少消費多儲蓄,並將儲蓄化為資本,靠資本投資增加生產就可以增加未來的消費。消費者的問題就是決定現在消費多少、儲蓄多少。國際上公認,東亞各國的經濟之所以能高速增長,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儲蓄率高、老百姓的儲蓄傾向高。不過,現在的儲蓄要能變成未來更多的消費,就必須把儲蓄投向正確的地方,投向最能增加未來收入的地方。儲蓄的這種投向中,包括了增加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本,但是更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資本──人的技能。中國的父母們拼死拼活供兒女上大學,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積累人力資本嗎?人力資本對個人重要,對整個國家就更重要。沒有人力資本的國家注定是一個窮國。加拿大那樣的地多人少的國家之所以鼓勵“技術移民”,就是因為深知人力資本之重要。

鐘慶的這整本書強調的都是,為了給國家盡快地積累人力資本,我們必須全力發展中國的科技事業,培育自己的民族產業,發展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為此付出點代價也是值得的。可惜的是,在決定自己孩子的未來時,中國有文化的人都明白應當為孩子的長遠利益而犧牲眼前刷盤子那點蠅頭小利,可一到為國家規劃長遠的發展戰略,他們就犯了大糊塗。所謂“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勞動密集產業”、不要搞自主的研發、實行自由貿易等等的論調,其實質後果就是要我們整個中國都去刷盤子而不要讀書。這些論調的核心論據是,這樣可以讓中國人現在消費得更多,這與留學生刷盤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樣做的後果是中國人無法積累人力資本,將來也永遠是一個窮國,這也與不讀書的留學生得到的是同樣的下場──其原因都是為了眼前掙一點錢而失去了積累人力資本的良機。

這樣一番大道理,鐘慶用一整本書,用無數日常生活的、世界歷史的、中國的、外國特別是日本的故事給你娓娓道來,再夾之以妙趣橫生的議論,這是何等的引人入勝,讀後又會給人以何等的啟迪!作為一個留學日本多年的年輕學者,鐘慶已經參透了日本崛起的祕密,他以岳飛式的精忠報國之心,將自己的所知所學獻給祖國。願每一個真正期望中國崛起的人,在談論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和對外經濟政策之前,都好好讀一讀鐘慶的書吧!那樣我們會少走無數的彎路。(作者任職中國社科院經研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29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