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識:讀後心得 (九) 無明與意識 ---- 青松讀書會
2024/05/25 23:00:14瀏覽100|回應0|推薦2

2024.03.29

佛家認為人生痛苦的根源在「無明」。何謂無明?

無明,佛教術語,煩惱的別稱,為「明」的相反詞 ;在佛經中,常常見到無明二字,它的意思,是指愚癡黑闇迷沌的心。人們對於自己這個心,不能以智慧覺照明了心內和心外一切諸法事理的光明,及一切業因業緣果報的事相。迷失了一切眾生原本具有的光明覺性,就叫做無明。無明,泛指無智慧、愚癡。無明也就是愚癡與煩惱的代名詞。修行的過程,可以視之為,從局部回到整體。修行的過程,也可以視之為,從無明回到明。

楊定一說,人就是因為無明而把自己從整體制約成局部。透過無明,人把自己真正的身分忘記了,人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全部的身分,挪到一個狹窄的局部。這樣的局部,我們將之稱為「人間」。 楊定一說,他過去會用「無明」這兩個字,也只是想表達一種遮住的觀念。就好像太陽的光,會被雲遮住,然而,如果雲挪開,太陽也就照明出來。然而,他說,他現在必須再講清楚一點:其實,太陽的光是什麼都遮不住的。會感覺好像被遮住,是因為「你」這個小小的體還在做種種的區隔。對你,太陽有光可以照明,而你有時候照得到光,有時候會被雲或窗簾遮住。但是,對太陽,關於照不照明你,它其實什麼都沒有做,也沒有動。它本來是太陽,現在是太陽,接下來還是太陽。它隨時都是太陽。它從來不擔心要照明誰或為誰去照明。它最多是活出自己、承擔自己、照明自己。

楊定一說,「絕對」、「主」、「意識」、「心」就是如此。太陽,也只是來比喻絕對、主、意識、心。對無明的你,意識一直都在。最多只是站在你這個小你,還有一種區隔、分離或隔閡感。但是站在意識,沒有你前,意識就是意識;就是有你,意識還是意識。在你認為的無明當中,意識還是存在。甚至在無明當中,意識還是照亮出來。楊定一說,他跟我們談這些,並不是無謂的閒聊。這些話想表達的,其實含著一把關鍵的鑰匙。 首先,楊定一說,他希望我們能回轉−−回轉到自己,回轉到意識的出發點。我們所忘記的,最多也只是真正的你−−意識。意識從來沒有離開你。

無明不無明,也是一樣,還是同一個本質,隨時都在。在無明,隨時可以找到意識。有了這種領悟,繼而,我們要將自己長期以來的身心經驗做一個徹底的整合,跟自己相對意識的源頭做一個結合。這樣,我們才能夠徹底用這樣的領悟來面對自己身體和人生的經驗,而不會在心中產生矛盾。樣樣,你都能回到相對意識的源頭。楊定一說,這就是他過去所講的:「在每一個角落,你都可以看到主。」這個境界其實是我們修行最難過的一關。但是,透過這個領悟,本身可以讓我們最徹底的轉變、甚至顛覆自己的行為。

( 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5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