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念如何看待情緒〈下〉----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
2024/08/21 13:15:55瀏覽139|回應0|推薦1

2021-05-03 胡君梅 執行長

上過本中心正念減壓課程的學員都知道,所有情緒想法,身體都會有相對應的反應。如果覺察不到身體的反應,只是練習還不夠,而不是身體真的都沒反應。

結 論

從正念的角度看,情緒是好友,不是敵人。情緒好像郵差,捎來一些訊息,不論這樣的訊息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但它的存在,就已經表示一些意義,需要我們適度地關注。因此,會產生問題的,其實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如何對待情緒。正念的練習給我們新的方法來面對情緒,這是一種友善的、不快速切割的、不迎不拒的、有覺察的、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去了解的、而且不會很快就落入是非對錯的態度。這樣的態度,讓我們慢慢成為情緒的主人兼好友,而不再是奴隸或敵人或陌生人。

正念是心理治療嗎?

2021-04-30 胡君梅 執行長

很多人對正念會有這樣的誤解:以為正念是種心理治療的方法。這可能跟引進當代正念的人,多為精神醫學工作者有關。這篇文章將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 當代正念發源於醫院的內科部,而非精神科部 在〈正念減壓課程是從哪兒來的?〉一文中,曾說明當代正念開創者卡巴金先生,本人是分子生物學家而非精神醫學家。因此他當年是從醫院的內科部門開始減壓門診,而不是精神科。因此,雖然正念練習對各類精神障礙都有實證研究與良好療效,但正念其實並非隸屬於精神醫學。 從〈正念的四大根基〉一文,可以得知,正念對身體覺察的重視,甚至大於想法與情緒。因此卡巴金先生一開始就將正念歸類於身心醫學(mind-body medicine),也就是既重視身也重視心。 此外,在醫療中的正念,很強調病人親自投入,為自己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例如各種正念練習,因此正念也被視為是參與式醫學(participatory medicine)。 正念不是認知行為治療(CBT)的第三波 既然正念不隸屬於精神醫學,就不會是認知行為治療的一支。正念2500多歲,認知行為治療60多歲,兩者的年紀真的差很多! 正念不是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三波,但第三波的認知行為治療大量的運用到正念的概念、方法與技巧,從而衍生出新的治療方法,例如 : 治療邊緣性人格的辯證行為治療(DBT)、接納與承諾治療(ACT)、以及運用於憂鬱症復發預防的正念認知治療(MBCT)等。正念練習對許多心理病症很有療效,許多心理專業人士會善加運用,協助病人邁向療育。 自從MBCT問世後,對正念最有熱情的專業人士,大多是精神醫學相關工作者。他們從文獻上看到正念被運用到壓力處遇、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等,面對許多長期慢性不容易處理的個案,很認真且開心地找到正念這個新方法。 正念減壓的練習開出康莊大道。 正念對許多慢性疾病(尤其是壓力病)也很有幫助 但正念不止被運用到精神醫學,其他科別或病症也經常用到,例如在美國國家研究院,就將正念減壓訓練作為是癌症病人非藥物處遇的首選。正念訓練也運用於 : 慢性疼痛、普通感冒、愛滋病、糖尿病、牛皮癬、腸躁症等。文獻顯示,正念減壓訓練對於壓力引起的各種病症都很有幫助。 正念也適用於無病症者 當代正念雖然是從醫院開始的,40多年來也擴及到許多其他領域,例如:各級校園、企業、運動、表演藝術、軍中、監獄等等。 畢竟正念練習人在心在,本質上就是通往健康、快樂與智慧的道路。因此即便沒有疾病,也能在正念的學習中大量獲益喔。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93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