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識:讀後心得 (六) 修行與制約 ---- 青松讀書會
2024/05/24 12:39:51瀏覽83|回應0|推薦1

2024.03.08

之前兩篇文稿,探討了意識與修行的關聯,本篇將繼續探討這個議題。

楊定一說,他曾說過:修行,其實是把一層一層的制約打開。一開始,你也許是從個人的制約著手。到某一個階段,你會發現家庭、教育、社會都帶來各式各樣或深或淺的制約。甚至,就連你身為人類,本身也就含著人類的制約。讓你與動物有所區別。這種制約所造成的束縛與壓迫,可能是你這一生根本體會不來的。畢竟,要不是有這些制約,哪裡有你的人性? 想一想,身為人類,你對自己、對別人會有什麼要求? 你可能會堅持,身為人,就要當一個有用的人、成為好人、要成功、要誠實、要正直、要照顧幼小……,然而,全部這些特質,再好、再完美、再重要,也不過是一層又一層的制約。

楊定一說,而你,還會想把這些制約,再往一個相對短暫的架構(也就是你)上頭套。對意識,祂是單純、是永恆、是無限、是全面、是絕對。楊定一說,你這一切的相對,和相對裡的相對,跟意識其實一點都不相關。對意識,一切,是寧靜、平安的,連個小小的起伏、小小的波浪都沒有。如果我們還要勉強用甚麼特質來描述祂,最多是愛、快樂、平靜、寧靜、沉默。是這樣,楊定一才說,意識並沒有偏袒誰。 至於「人」,楊定一說,是你在人間相對的觀念,你要有這樣的觀念,你得先把整體縮窄成一個小角落,然後,在這個小角落上,再貼上一個「人」的標籤。接下來,從這個「人」出發,你還會把樣樣再進一步限制、過濾、塗抹、遮掩、扭曲,讓你可以得到一個狹窄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人間。 在人間這個系統中有一個很清楚的機制,也就是「業力」。

楊定一說,在業力的機制下,你每一個動作都有後果。做好事,會得到好的業果;幹壞事,就會有壞的業果。還不用講到行為層面,一個好念頭,在宇宙轉了一圈還是回到你。壞的念頭,也是早晚回來傷害你。這一點,在這個相對的、有物質、有二元對立的世界,是違反不了的法則。你一點都不用懷疑。

楊定一說,如果你認為,意識並沒有偏袒好人,當好人或當壞人並沒有差別,因而認為,為何不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包括不該做的壞事;那麼,壞的結果很可能就在眼前。在業力法則下,你這一生即使承受不完,下一生也還是要還。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