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長文:反台獨無法成為信仰 ---- 澳洲日報
2014/06/01 06:35:03瀏覽192|回應0|推薦1

20140504  

太陽花學運主要成員表明支持台獨。

馬英九主席宣示黨務改革,爭取青年認同。

  藉由這樣的並列,我想談一個問題,為什麼國民黨看起來,在爭取年輕人的認同上似乎遇到不小的困難?

  不久前,和一位我的學生聊時局,他说了個有啓發性的觀點:「綠營對於國家定位,也許論述或有不同,但究其實,核心就是台獨;而國民黨則是反台獨。」接着他说:「台獨是信仰,但反台獨不是;信仰産生说服、信仰産生力量,當信仰與非信仰對決,信仰的力量會大於非信仰。

  我忽然理解,為什麼國民黨在青年認同的爭取上,會出現障礙。那已不只是組織層次的問題,更是思想層次的問題。確實,台獨是信仰,反台獨卻不構成信仰。反,是一種中心不定的否定。之所以反台獨,嚴格说來,反的核心,是擔心實踐台獨要付出的代價(來自當前中共政治、經濟乃至軍事的威脅)。這樣的反,力量懸於「恐懼」,恐懼只能讓人逃避,並不能從內我中形成擁抱的力量。恐懼也讓人反感,而拉遠恐懼方與恐懼源的距離。試問,如果台獨不需要付出代價,反台獨還會擁有力量嗎?

  也有人認為,也許反台獨不是信仰,但中華民國是信仰。藍營基本上不在統獨的坐標上表態,但緊緊抓牢中華民國認同,這可以上綱成信仰,這一點,大致符合目前社會氛圍。也由於符合社會氛圍,所以綠營也不願,或至少階段性的不願否定中華民國認同,形成藍綠當前某種公約數。

  但從現實內涵端,中華民國信仰代表的是現狀的維持。但這樣現狀維持的中華民國,還是有內在定性的不穩定性,是暫時狀態?還是永恆狀態?或者在詮釋上,中華民國信仰就是反台獨?或者是一種台獨的轉化?

  台獨是信仰,中華民國也可詮釋為信仰(如只看包容性而不看未來的不確定性的話),那還有什麼是信仰?

  統一是信仰。然而,去問問國民黨,國民黨的意思極限大概也只到「不反對統一」,最多再上推到「未來的、有條件的統一」,卻恐怕说不出「支持統一」!

  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正是一種典型的「反台獨」論述,不統,是说不出統;不獨,是反台獨;不武,是不想與威嚇者同邊。這三不,一度支撐了藍營的意識定位,但終究帶着偏安的消極性。

  再跳回所謂的台獨信仰論,綠營的領袖,不管心中對台獨的傾向是濃是淡,在公開的表態上,也須讓自己的內在台獨保持某種程度的外在曖昧。這可能是一種「有條件、非現在式的台獨論」,也可能是一種「把現狀等化為某種台獨形式的獨台論」。所以,台獨,在政治外觀上,也並非可以完全的發揮其「信仰力量」。所以,綠營才會階段性的不排斥中華民國做為公約數。

  但這種經過轉化或詮釋,非直白式的台獨,在太陽花學運中,已經開始産生了質變。太陽花學運主要的領袖成員的直白台獨,意謂,一種純粹的台獨信仰,已經突穿了老式綠營政治人物在純粹台獨之外所加的曖昧外衣,這純粹的台獨,已在新一代的年輕綠營菁英的號召下破繭而出。

  若要再進一步深探,則會發現,這樣的信仰與非信仰,在年輕人身上的落差作用,又會被特別的放大。為什麼呢?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人具有對冒險鐘情、對束縛反抗的傾向,愈是壓抑,只是蓄積年輕人更大的彈力。

  年長者也曾年輕,但已「彈性疲乏」,這疲乏是熱情的冷卻,也是對冒險的退卻。年長者,在經年累月的奮鬥后,多多少少已建立了一定的社會基礎,擁有了一些社會資源,他們傾向於安定,也曾經熱血衝撞過的他們,知道衝撞后滿身是傷的痛苦,知道跳上雲端摘月會摔得骨折筋斷。他們學會了務實。而這也是長一輩綠營政治人物要為台獨加上曖昧外衣的緣故,他們不想冒進,而造成務實的人的疑慮。

  但年輕人不是,因為還不確切意識到何謂痛苦,甚至會有一種衝動,正因為要承受痛苦,所以更要去試它一試,當做曾經年輕的某種證明、某個勳章。

  可是,要知道,此時年輕人的想法,是未來社會意見的預測,台獨一旦在年輕人的世界取得更大的信仰,也等於預言,直白的台獨將成台灣的意識主流。對這樣的發展脈絡,藍綠紅,不同的政治系統,要如何看待呢?(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379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