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末期病人的身心護理(四)
2021/07/14 12:35:27瀏覽3359|回應22|推薦152

  終於來到完結篇,台灣的疫情也稍見緩解;截至7月12日,累計確診15273例,死亡共741例。為了一個3+11,台灣這兩個月來付出的代價不言可喻。分次整理30多年前的譯作,著手寫完結篇之前重新審視,決定更改標題;雖然只是淺介,仍該維護原書的完整性與一致姓,也避免讀者因篇名而受混淆。本篇淺介原書末三章:分別為第十一章 誰來照顧末期病人、 第十二章 死別的反應、 第十三章哀悼與復原;本文循前篇之例,分別條列拾壹、拾貳、拾參三項依次摘述討論。為符合台灣社會現況,本人亦參考網路上所能蒐集的資料,融合原著摘要刊出。

  拾壹、生命的末班車到底何去何從?誰來照護末期病人的最後一程?根據辛頓教授30多年前的調查,英國死亡人數一半以上死於醫院;到如今,相信無論國內國外,這個比率至少已到三分之二。這裡所謂的醫院,涵蓋範圍包括:養護院(特別是為末期病人設立者)、疾病醫療中心、慢性病院、療養院、安老院與理療院等。入院意味著無望出院,末期入院是一種漸進式的死亡;多數人希望葉落歸根,但在設備不足、技術不良的環境下,照護者與受照護者同落一個慘字。雖然衛福部長照專區只要符合:(1)65歲以上獨居或衰弱老人(2)持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失能者(3)50歲以上失智者 都可以市話或手機撥打1966專線,或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居家服務。但對末期病人而言,即使各類服務人員能盡其所長,卻不可能隨叫隨到;提供的服務項目有些的確足以援助末期病人及其家屬,但是受者往往囿於鄉愿或不習慣而不能獲最大益處。他們通常多少知道自己應該入院,但在其內心深處,救護車的到來無異死囚車臨頭。

  在雙薪小家庭盛行,無人力也騰不出房間雇人專心看護的情況下,找一家有口碑的養護院似乎是最好的選擇。養護院、安養所或醫療中心,若要不淪為令人望而生畏的場所,需要有如下條件:1.設備完善 2.物資供應充足 3.配置合宜的工作人員素質與數量。末期病人需要較為細膩的看護,患者到底要選大醫院或可受到妥當照顧的療養院,必須在神智清明時就打聽清楚,按個人喜好與需要安排好。若末期病人無法表明「喜歡或想要的護理方式」,那麼應該有個人為他(她)做持平的判斷;無論親朋、護士、神職人員、社工、家庭醫師或主治醫師,只要有一個了解其醫療情況與個人境況,就可以負責擬定最好的看護程序。

  病人最後一哩路,嗎啡、海洛因、止痛貼片都無法緩和疼痛、譫妄、窒息感與嚴重精神混亂,最後的手段就是緩和鎮靜。用安眠藥或極微量麻醉劑,降低病患的清醒程度;針對不同時段,用不同劑量,讓病人按需要用輕度鎮靜發呆一陣、或晚上用深度鎮靜讓病患可以好好睡一覺。這種減除病人痛苦的不得已手段,好處是:需要時病人可以喚得醒。醫療團隊確定癌末折磨已無計可施,取得病人和家屬同意書,可以用臨終鎮靜取代安樂死;在必要的情況下,以彷彿壽終正寢般的自然方式走向另一個世界。安惇法師說,「安寧是人去解決問題,安樂死是問題把人解決了。」

  拾貳、未亡人對死別的反應並不只限於哀傷的宣洩。死亡可能先引起一陣茫然,接著情緒紊亂,以致擴大成種種因人而異的行為改變。喪親的打擊對兒童具有隱伏的影響,失怙或失恃的兒童容易引起長期性的改變。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否定所需之愛已被剝奪,這樣的代價可能嚴重傷害兒童正常的人格發展;他們成長後的確有易沮喪、反社會行為或抑鬱企圖自殺等明顯自我傷害之傾向。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一大創慟,意外死亡對心理的衝擊更大;因自殺而意外死亡給未亡人的困擾極大,除了悲劇性與衝擊性外,更大的是失敗感。長年病痛後的死亡,未亡人可能感到鬆一口氣;既然生命除了受苦以外別無指望撒手歸西對生者死者都是一大解脫。戰爭或疫病肆虐期間,過於頻仍的喪亡會削弱人對悲傷的表達力或感受力;無論如何喪親之後的反應,即使表面上看似無動於衷,情緒困擾難免,康情況改變的,也相當普遍。

  喪慟造成的心理障害過於嚴重,任何撫慰無以平復、不能照顧自己、尤其有自殺傾向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精神療法每每可以幫助未亡人,以自己的努力排解沉沉的失落感。未亡人必定經歷到某種程度的自恨、自控與自咎,這些情緒若趨極端,將會造成嚴重沮喪。以心理療法治療喪慟,並不是醫生對病人表露同情與親切而已。心理治療師必須引導喪慟者暢談內心的感受,對病人心境痛苦之來龍去脈有通盤的了解,從而有效幫助對方整合各種互相衝突的情感與動機。喪慟者糾結的情緒緩緩平和鬆解,就會有勇氣重新計畫未來。

  拾參、社會喪葬禮儀除了幫助人們節哀順變以外,通常也很能配合喪家的心境。守喪儀式、殯葬之前的追思彌撒比一般社會禮俗更有淨化哀傷的作用。生死大事家家都會碰到,目前台灣喪葬全委由葬儀社處理;在「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原則下,橘世代周報網上列出的五條 「Q & A」值得參考。

Q1.怎麼選擇葬儀社? A.依口碑挑選或各縣市府網站查詢評鑑優良名單,並到店面查訪。

Q2.選定後可做甚麼? A.留下業者手機與聯絡窗口。患者彌留即可聯絡業者隨時待命。

Q3.壽終當日做那些?A.申請死亡證明10份(用於申辦火化、入塔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等等),立即連絡業者並婉拒其他業者,按個人宗教信仰請神職人員頌禱或祈福,布置靈位喪宅。

Q4.壽終前該留意那些? A.在往者生前就弄清楚其資產與負債,弄清楚其所有密碼印鑑。

Q5.目前一場喪葬花費? A.一般葬禮費用約20萬元,靈骨塔位約10萬元上下;此為參考數字,會依喪禮禮儀內容、物品、式場規模..而有很大的增減空間。費用價格可參考「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chershen&aid=16517681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馬州知更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28 23:16

謝謝您有系統地介紹,這是人生最後的大難題

對未亡人而言,心理學家說,情緒分五個步驟

Denial, Anger, Bargin, Depression, and Acceptance

不一定依序發生,但會反復,一生糾結。

好難,好難 ......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8-31 18:03 回覆:

真抱歉,回覆晚了些...

這本書譯完出版時,台灣對末期病人尚未有妥善的安寧療護;目前教學醫院甚或大型區域醫院,大概都設有安寧病房.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30 23:20

死亡是生命結束的悲哀,有人愛的才有人哭,其他就剩下銷毀那個人還存在沒人要的物件,爭奪錢財了,如果有的話。

我的父母都安息在天主教墓園,我則喜歡樹葬。當然,子女方便也許會把我的骨灰放在老爺子上面,在國軍公墓,反正不要錢。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31 08:40 回覆:
鴻妹想必來自天主教家庭。我ㄧ向算得上名實相符的天主教徒,心裏頭一直有靈魂不滅的概念。
死後骨灰怎麼安置處理,只要子女們依照教會儀式就好;我們教會每年11月是煉靈月,專門為親友亡靈獻彌撒祈禱。我覺得這樣的追思蠻有意義。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6 02:03
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m/GArticle.aspx?id=ARTL000078076 2016年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26 20:31 回覆:

感謝Dear AL提供「環保葬」這個概念。天主教會比較執著於「死後復活」這個教義,直到1963年才允許火化;2016年10月25日有一則新聞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866923 

台灣天主教有不少教區有墓園,我們堂區就有個聖三墓園;現在土葬的幾乎沒有,只是有個地方安放骨灰罈。2010年到CMU參加小兒畢業典禮,看到校園裡很多樹下有標示:XXX樹葬之處。環保葬的海葬,若是隨便找個地方把骨灰拋掉,我也難認同。我們教會每年清明節與11月諸聖節(煉靈月),都會到教區公墓做追思彌撒。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0 22:05
「年紀大了,有什麼好?」有位長者常問別人,然後他自己回答,「比死了好。」他不以為忤。歹活勝好死,仍仁智之見。
您這題目勇敢,歷久彌新固然,畢竟殊途同歸,遅早都抵終點。死不可知說不清,且細數今朝樂事。🦋🐳🐬🦕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21 09:08 回覆:

「好死不如歹活」是有條件的,如果耋耄而睿智如楊絳,那真是該好好維持「一息尚存...」。如今即使無病無災,老來也難免體衰昏聵;連續四篇困在「末期病人身心護理」的泥淖裡,感覺餘生該致力於:追求善終。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0 16:09

老來痛病 加上醫護照顧 是好長的一個過程。 我母親住呼吸病房時,看到許多孝子 孝女 陪侍在親人身邊,無微不至的照拂。 等長上大去, 最放部下的是這些 孝子孝女, 還在後悔沒有照顧好至親,才讓長上過世的 。通常我會雞婆的題醒 消瘦的她們, 陪伴也好 照拂也好 他們做得夠仔細夠好了 , 我是做不到的。

我母親過逝於子夜,尚不能交給葬儀社,我們姐弟三人家弟媳,給信佛教的媽媽念阿彌陀佛八小時,雖然熬夜很累,最後揭開蓋布 看媽媽的臉容是微笑的, 也很欣慰。 而我 原來是服膺孔夫子 "不語怪力亂臣"的。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20 20:41 回覆:
家母在醫院病逝,救護車送她回老家時,其實已經沒有一點氣息,可是她的胸口ㄧ直很溫熱。我們把她放在她原來的床上,兒孫圍繞在床邊不停地唸玫瑰經。一直到我妹妹沉潛抵家,幫她換好衣服,她的胸口、四肢才涼下來。靈魂的確存在,就像精神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可以感知。

意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捨-得
2021/07/19 23:49

其實只要看透生與死,以及生命的起源與消失,就不會畏懼什麼死亡之說了。

就像植物一樣,從土壤裡長出來,然後又回歸到土壤裡去。

萬物生生不息著。

守口如瓶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20 09:28 回覆:
活的時候好好活,生活大小事正念面對;事情碰到了,多蒐集資訊,遇結則解、見招拆招。我想這就是意樵所說的「捨得」:先捨掉無謂的疑慮與煩惱,善用、享用目前所擁有的一切。盡情生活,盡力而為,此生無憾了…

愛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9 01:22

適當運用藥物讓病人以最少的痛苦走最後一段路,可能會被誤會爲不醫治或要他/她早點走,其實這也是慈悲的讓當事人少受肉體的苦痛。

萬般不捨終須一別。

Maria 這篇文章十分實用,也讓人思考。

我想,喪禮相關事宜衹要簡單隆重就好。錢財與感情頂好都用在活著的時候。這也是活在當下吧。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19 08:59 回覆:
很高興讀到愛馬的迴響。
人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外活得平安健康,走的時候自在瀟灑。可很多都由不得人,整個地球生態變了;我們大部分人不得不在影響健康的環境下謀生,再怎麼注意還是無法保證自己每吞下致癌物質。能退休時趕快退休,避居山野,過最與大自然融合的生活,或許是個方法。若一輩子得結廬在人境,也只好學楊定一博士了。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8 19:15
姊姊原來這麼專業啊😍😍😍
這個議題好嚴肅
很高興姊姊這裡有最完整的指南
從今年二月來
一直陪伴一位癌症轉移的姊妹
歐洲紫杉醇化療副作用好強
有時沮喪到不知如何鼓勵她
好難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18 20:08 回覆:

月光別開玩笑,我只是整理自己譯過的一本書,再加上網路上可以蒐集到的資訊而已;僅僅一些概念上的參考,離專業實在不只差十萬八千里遠.....

遇過不少受癌放化療之苦的人,目睹過舍弟與堂區一位姊妹治療過程噬心的痛苦;文中「緩和鎮靜」的療法是最後的安寧手段。舍弟與堂區姊妹最後卻是靠對主耶穌的信仰,安然闔上眼睛...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8 14:42
至親臨終,生者的第一個反應大多是"難以接受"!後面馬上要面對的是"誰來處理後事"?
我和老婆都是長子、長女,兩家長輩都有同一個觀念,家裡只要有大事,都是長子長女來擔起。我早就料到老人臨終時會有糾紛,所以,四個老人生前都已買好"生前契約",事情來到時會有人來代為處理。雖然仍無法完全避免糾紛,但至少老人的善後問題不會受到阻難。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18 15:37 回覆:
台灣承作生前契約的公司不少,在「殯葬資訊網站」可以查到政府立案、合法營業的公司,也可以查到最新的價目表。像龍岩集團、金寶山集團…股市上還赫赫有名。這行業有很多眉角,也有很多油水。買之前還是多方打聽、比較。幸虧天主教會有不少堂區或教區有自己的墓園,教友不必花多少錢。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8 12:24
我母親過世時,我才知道人死後8小時內不能移動,因為死者還不能意識到自己已死,不願脫離肉體。所以佛教信仰就請人連續念八小時的"阿彌陀模"給死者送行,八小時之後才送殯儀館。若在醫院死,就在往生室唸經。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7-18 12:29 回覆:
載妳鄰居罹癌老先生那部救護車(或靈車)的司機就很懂;他在妳們社區繞三圈,才開去殯儀館。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