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立普洱茶辨識年代第一人~鄧時海
2014/05/11 21:18:17瀏覽4591|回應0|推薦0

       鄧時海,194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籍廣西,現為台灣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普洱茶學會會長,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著有《普洱茶》和《普洱茶續》。《普洱茶》一書,茶業界稱之為「普洱聖經」。鄧時海教授則說「寫書的目的是想給普洱茶留下點歷史。」

 

鄧時海教授主張:享受普洱茶的原則是「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品賞普洱茶首在分清「霉味,熟味,老味」;品嘗老茶的心態是「重在鑑賞,在於藝術」。

 

約在1990年代初期,紫羅蘭茶館主人與普洱茶大師鄧時海等人開始收集整理這些古董茶的內飛內票,並且搜尋雲南的歷史文獻資料,找尋私人茶莊時期的蛛絲馬跡;以及1950年代之後國營茶廠普洱茶的生產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去建立起辨識普洱茶的生產年代的知識與技巧。也從這裡開始建構「法國葡萄酒的故事」。

 

19934月普洱茶大師鄧時海在參加雲南所舉辦的國際普洱茶節暨學術研討會所提交的論文中,提出「生茶乾倉」品味標準的完整論述,並且進一步區分出「乾倉」與「濕倉」、「生茶」與「熟茶」;鄧時海主張普洱茶的品飲標準為「越陳越香」,而要達到「越陳越香」,必須要符合「曬菁」、「生」和「乾倉」三個標準。

 

所謂「曬菁」是指茶菁的萎凋是採用日光萎凋而不是熱風萎凋;日光萎凋會留給普洱茶一種別於熱風萎凋的特殊風味。而生茶則是為經過人工發酵工序的茶品,經過長時期的儲藏而達到「愈陳愈香」的境界。所謂「乾倉普洱茶」與「濕倉普洱茶」在於儲藏環境的差別。

 

鄧時海認為:「普洱茶是屬於後發酵茶,在後發酵過程中有兩種現象,一是曲菌後發酵;一是無菌後發酵。…要形成曲菌後酵,必須要充足的水分或濕度。在普洱茶儲存在濕氣很重的地方,都會引起曲菌生長,促成曲菌後發酵。如果在乾燥程序中將茶中水分乾透,同時儲存在濕度低就不引起曲菌生長,是茶葉本身自己在繼續發酵,稱之為無菌後發酵。曲菌後發酵的普洱茶,俗稱『濕倉普洱茶』;無菌後發酵的普洱茶是經過了『黴變』,對普洱茶新鮮品味有了極大影嚮。…有好的乾倉,才能儲存出最新鮮的陳年普洱茶。」

 

從「越陳越香」這一品味標準,則衍生出了普洱茶的「儲存年份」這一評判標準。台灣社會早期接受來自香港飲用經過儲存陳放的老普洱茶品味,對香港而言將普洱茶入倉陳放是做為處理普洱茶的一環,並不是為了「年份」,所以也沒有「年份」的概念與相關資料。台灣社會直到1980年代,對於普洱茶也只有產品生產先後「次序」,而沒有明確地將「年份」作為評判普洱茶的標準。為了要強化普洱茶「越陳越香」這項品味標準的正當性,鄧時海還模仿法國酒商、酒廠逐年陳放新葡萄酒賣陳年葡萄酒的經營模式,虛構了「傳統上普洱茶的專業是爺做,孫子賣」的故事。(鄧時海,1993149)但這一故事卻弄假成真,使得普洱茶從「越陳越香」品味標準衍生出了「儲存年份」的評判標準。而且「法國葡萄酒的故事」更是為日後台灣的普洱茶經營者所實踐。

 

「生茶乾倉」的品味標準主張,在1995年鄧時海所著的-兩岸第一本普洱茶專書-《普洱書》一書出版後,迅速地在1990年代後期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主流品味標準。而普洱茶的「年份」也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普洱茶從臭曝茶轉為「越陳越香」。

 

1995年年底,鄧時海所著《普洱茶》一書出版,這是海峽兩岸三地第一本普洱茶專書,也是第一本普洱茶茶譜,更重要的是在書中首度明確地標定了茶譜上每一種茶的「年份」。此書一出,立刻造成風潮,普洱茶的愛好者及經營者人手一冊。也帶動了普洱茶的熱潮。

 

「年份」作為評判普洱茶好壞的標準形成後,普洱茶的茶譜依循著「年份」標準被建構起來。茶譜建立起各種普洱茶茶品之間的次序關係。「年份」的多寡一方面成為市場價格的指標,另一方面也是提供消費者消費的符號。

 

20058月,鄧時海、耿建興著《普洱茶‧續》由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內容以如何挑選生茶、熟茶、老茶、如何挑選七子級普洱茶、七子級茶品錄、如何選購喬木級普洱茶、喬木級茶品錄…等,讓消費者再選購生茶、熟茶、老茶時更瞭解其中訣竅

 

1995年以前,普洱茶的品飲者一直局限於少數人。直至鄧時海教授出版《普洱茶》一書,正式將普洱茶帶入高級品飲的境界,以當時的歷史時空背景,根本沒有多少人瞭解普洱茶,先不論書中資訊正確與否,鄧時海教授首先將相關資訊系統整理與闡述個人品飲觀點,是開創新時代的先驅,對普洱茶推廣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