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茶藝帶入中國大陸的使者~范增平
2014/05/11 21:33:30瀏覽2230|回應0|推薦0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如有錯歡迎指正與提供

        范增平,台灣新竹縣人,東吳大學畢業,歷任教師、講師、教授。現任台灣明新科技大學專家級教授。大學時代研習哲學、文學、宗教,因「喫茶去」公案得到啟示。 

1979年從林馥泉先生習茶。

1982年發起組織「中華茶藝協會」並任秘書長。

1984年赴韓國、日本親近韓國茶文化泰斗韓雄斌先生、日本煎茶道學會會長西山泰生先生。

1986年「中華茶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並設立「良心茶藝館」。

1988年任「中華茶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

 

19829月,中華民國茶藝協會誕生,19833月《中華茶藝雜誌》創刊。由當時的秘書長范增平主持,內政部的登記證是三八四四號,以范增平為發行人。范增平辦雜誌相當認真,在十四期的《中華茶藝》,以當時的文化水平看來,實在可圈可點。但是由於雜誌是以范增平之名登記。當范增平離職時,產權的歸屬就產生問題了。到底《中華茶藝》是范增平的,還是茶藝協會的?

 

范增平以「茶的傳道士」自居;1987年開設「良心茶藝館」長達十年之久。是第一位把茶藝帶入中國大陸的使者,深入參訪大陸18個省市產茶區及台灣的茶園,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個城市公開演講和表演茶藝。推動並參與中華茶藝專業教育的設立和茶藝師認證考試制度的完成。筆者在20087月份在大連就見識到范增平在大陸茶藝文化界的影響力與倍受尊崇的眼界。

 

曾應邀前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澳門等地講學,開班授徒。接受全國及中外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專訪,不計其數。也數次擔任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報告人兼主持人。

 

30多年來,專業從事茶文化的研究發展不遺餘力。茶文化值得推廣,正確的喝茶方法,更是應該推廣。

 

茶文化之所以能成為一門雅俗共賞的生活藝術,實在是因為品茶的全部過程,包括挑選茶葉、茶壺、尋求好水,到泡茶的連續動作與技術,品茶、奉茶的儀態與禮節,乃至久久之後的細細回味,無一不是學問、無一不是美。所以有人說,中國的學問有三難,一是文章、二是風水、三是茶。尤其是茶,看起來無甚學問,不管懂不懂,人人都能喝茶;然而不入堂奧,不能窺其宮室之美;它對中國的影響更是無不在。范增平很感慨的說,台灣現在是有茶而無道,各種促銷手段只知道鼓勵大家喝茶,肯下功夫研究發展、教育民眾的並不多。事實上,盲目喝茶也會喝出問題來;因為每一種茶的茶性不同,要跟體質、飲食習慣搭配才行。

 

范增平專業從事茶藝文化的研究發展工作,迄今已近三十年,深切體悟到:「任何藝術、文化,一定要規範化、符號化,能放在圖書館,才能流傳長久。」所以經過多年思索,將泡茶的程序和禮儀,規範化、文字化,制定了三段十八步的行茶法,著錄在他的大作『中華茶藝學』一書中,現在成為國際承認的茶藝師認證考試的範本。

 

泡茶的程序和禮儀是茶藝形式部份很重要的表現,這部份也稱為「行茶法」。行茶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段是前置階段,也就是準備工作。

第二段是操作階段,也就是行茶十八步。

第三段是完成階段,也是收拾工作。

 

操作階段:行茶十八步

 

第一步:絲竹和鳴

準備茶具、掛畫、點香、演奏音樂、等待嘉賓。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每一次的茶會,可能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來做準備工作,以很喜悅的心來等待嘉賓的來臨。

第二步:恭迎嘉賓

打開煮水器、置杯就定位。學茶藝的目的在提昇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所以泡茶要有順序,動作要文雅。

第三步:臨泉松風

水沸。陸羽《茶經》有水三沸之說。靜坐爐邊聽水聲,初沸如魚目,水聲淙淙似鳴泉,二沸、三沸聲漸奔騰澎湃,如秋風蕭颯掃過松林。

第四步:孟臣溫暖

溫壼。先溫壼,稍後放入茶葉沖泡熱水時,才不致冷熱懸殊。明朝工藝大師惠孟臣製有孟臣壺,乃工夫茶四寶之一。

第五步:精品鑑賞

賞茶。評茶四步驟,首先在賞乾茶。以好茶餉客,當請客人先觀賞茶葉,油亮美觀的茶葉,還未沖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宮

茶置壺中。宮者,室也。蘇軾曾有詩言:「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葉輕置壺中,如請佳人輕移蓮步登堂入室,滿室生香。

第七步:潤澤香茗

溫潤泡。先溫潤泡,將緊結的茶葉泡鬆,可使未來每泡茶湯,湯色維持同樣的濃淡。

第八步:荷塘飄香

溫潤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茶海雖然小,有茶湯注入則茶香拂面,能滌昏昧,清精神,破煩惱。

第九步:旋律高雅

泡茶時兩手的動線以向內畫圈為原則,如音樂的旋律,畫出高雅的弧線,表現有韻律的動感。

第十步:沐淋甌杯

溫杯。主人將茶海中的溫潤泡茶水,平均倒入聞香杯中,客人將自己聞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將品茗杯中的茶水倒入水方中。

若深甌是工夫茶四寶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時間,先聞香暖手。泡茶要注意動作的平衡,所以用左手操作聞香杯,右手操作品茗杯;左手操作煮水器,右手操作主泡器,以顯示左、右手動作的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溫

斟茶。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湯濃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分茶入杯。主人將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中。中國人說:「斟茶七分滿,斟酒八分滿,盛飯九分滿。」主人斟茶時無富貴貧賤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滿,斟的是同一把壺中泡出的同濃淡的茶湯,如觀音普渡,眾生平等。

第十三步:熱湯過橋

聞香杯之茶湯斟入品茗杯。

第十四步:杯裡觀色

觀賞湯色。好茶的茶湯清澈明亮,從翠綠、蜜綠到金黃,令人觀之賞心悅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聞香。高口的聞香杯底,如同開滿百花的幽谷,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散發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溫香、中溫香、冷香,值得細細體會。

第十六步:聽味品趣

品茶。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茶藝的美包含了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滿足。所以品茶時要專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細品,飲盡杯中茶。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靜坐回味,品趣無窮。相聚品茶,是緣份,也是福份,以茶結緣,以福相托,和平、寧靜的氛圍,清心、誠意,進入無憂的禪境。

 

 

范增平著作:《台灣茶文化論》、《台灣茶葉發展史》、《茶文化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喝杯好茶》、《茶藝學》、《生活茶葉學》、《生活茶藝館》、《台灣茶人採訪錄》、《台灣茶藝觀》、《中華茶人探訪錄》(港澳卷)(大陸卷)…等書。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