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整合台灣各縣市茶商公會推手~呂志強
2014/05/11 21:25:53瀏覽1753|回應1|推薦0

 

二百六十年前,呂志強的祖先於清乾隆年間(第十一世袓呂蕃堂17351795年)從福建漳州府昭安縣渡海來台,定居在桃澗堡八塊庄(今桃園縣八德鄉)。於清光緒年間(18351845年)呂志強的第十三世袓呂潮妹,從福建引進茶苗與製茶技術,闢園種茶、設廠製茶。60年代,呂志強的袓父呂義趁此將茶園轉型,為種植農產和蔬果,最終改種水稻。世代以種茶、製茶為生的呂家也因此暫停歷代傳承歷經130餘年的製茶事業。

 

    6代傳承,呂志強表示,從小訓練所吃的苦沒有少過,外型瘦小已年近半百的他,直到前年還照常扛著上百公斤的茶業上上下下,忙進忙出。好勝、凡事追求完美的個性,造就今天的成就,他挺腰驕傲的說,靠自己雙手、血汗打拼來的成就,好比台灣茶的好滋味「甘、甜、香、濃且紮實」。

 

    1996年呂志強洞悉先機了解台灣茶由於地理環境優異,及製茶技術改良,品質不斷的提昇,受到國際人士的好評,此時正是台灣茶由內銷轉外銷拓展的好時機,由於呂志強從小就看著父執輩製茶、烘焙、品茶,恪承祖業的念頭隨著年齡不斷強烈的增長,為了延續130年的祖業,呂志強於1996年以製造商的身分重新跨足茶葉的生產、製造,創立了聯合茶業公司。

 

   從建築業跨足到茶業,再從茶葉批發商轉型為製造商與行銷商,呂志強帶領著自然之味一路走來,外在環境的風風雨雨彷彿沸騰滾燙的開水,他總能蓋穩壺蓋,溫和地將這壺開水提起,沖入杯中,沒燙到自己,也沒燙到別人,更泡出一杯好茶。

 

    「聯合茶業」為呂志強、陳志忠、 鄔秀月三人,秉持相同的理念,共同集資50萬成立,當時以批發業務,走傳統路線為主,並且以「提供品質等於價值」的商品給茶莊業者,以及「協助茶莊業者經營管理、開創業績」的理念,為2大經營方針,總算站穩了第一步。

 
擔任桃園縣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桃園縣茶商業同業公會,以集合同業、推廣台灣高山茶、促進茶葉輸出為宗旨成立, 20037月呂志強獲得全體會員的推舉當選公會理事長,今後更將一本過去促使業者和親共益的宗旨,持續推動促進會員團結、矯正惡性競爭弊病、增進同業專業知識、謀求茶葉改良發展,共同將台灣高山茶推廣到世界各地。 

 

整合全省十一個茶商公會成立聯合會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依據人民團體組織法的規定,省級同業公會應以縣市級同業公會為會員,因此,原先在戰後初期組成的台灣省茶葉商業同業公會奉命重新改組以縣市級的同業公會為會員之聯合會,於是二月五日,由省公會內台北市的會員原班人馬組成現在之「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並繼承省公會一切的財產與會務。而原欲組成的聯合會,後來並未成立,省公會於1952年一月辦理撤銷。

 

從民國四十一年到九十四年有五十年的時間有台北市、高雄市直轄市的茶商業同業公會,而擁有十一個縣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卻沒有省級的茶商業同業公會,有感於此由呂志強先生與宜蘭縣茶商業同業公會游濟民理事長及台北縣茶商業同業公會張仁德理事長等人發起,結合宜蘭縣、桃園縣、新竹市、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台東縣等十一縣市茶商公會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622日成立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並假台中通豪飯店舉行成立大會。

 

    雖然成立省聯會的過程漫長且艱辛,但是呂志強基於台灣茶的總體環境立場考量,認為只有全省茶商公會的團結才能抵抗WTO體制內會員國茶葉的衝擊、壯大台灣茶市場,終於獲得十一個縣市公會理事長的支持,順利成立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成立這個會最主要的是希望能團結茶業界的力量,共同研究茶園管理、製造技術、各項優質認證、品質分級來提昇茶葉的品質。並透過知識交流與專業課程的訓練來提昇專業能力;從形象規劃、品牌建立來推廣國際市場。

 

民國九十五年(200674日~812日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舉辦「2006世界名茶評鑑」暨「天下第一好茶選拔」,來自全世界20幾個國家參與,參加點數800多點。並於812日舉行頒獎,天下第一好茶得主:林(人召)賓。過程雖然內部雜音很多,到最後活動還虧損了,留下諸多問號,但不可諱言呂志強已經成功打響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的第一砲。

 

由於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的成立,形成台北市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及高雄市商業同業公會四足鼎立,再加上整個茶產業經費有限下,也因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搶國外參展與國內辦活動預算搶的兇,在經費排擠下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成為箭靶,成為業界攻擊的對象。

 

本業不放鬆追求品質

 

    1996年,呂志強因為沒有客戶,所以損失了50萬,這讓他深深體認到,「擁有客戶,我們就擁有了一切」,2000年聯合茶業擁有380幾個客戶,所以他就建議股東,在嘉義梅山自己設廠投資廠房生產

 

   20004 月於嘉義梅山太和,設立第一家茶廠,開始首批茶葉生產,當季生產結束後,所有茶葉銷售一空,更加証明提昇定位的重要性,也因此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肯定。

 

    經過四個月,聯合茶業很快速地,又在梨山華岡翠巒,投資了第二家茶廠,目前在梨山,他們每一季的產量,已經達到1 萬斤,這對業界而言,是一項可觀的規模。

 

    2002年的11月,公司搬遷到桃園泰成路擴大營業,也就是現址,並將公司分為四大事業部門,目前各事業部門都有專業經理人在負責,分別是生產事業部(茶廠梨山跟太和 )、國內批發部(傳統式30斤真空大包裝,批發給全省與東南亞各茶葉公司、茶莊經營者 )、品牌行銷部(用茶葉仙子包裝品牌行銷,於國內籌畫「連鎖加盟」,把品牌推廣出去)、國際貿易部(把「台灣茶」,無論是散茶、品牌茶,透過國際貿易、國際展覽的方式,推廣到世界各地)。

 

    2007年即深入台灣各山區做林相及各種調查,尋找地目、海拔高度、坡度、溫度、濕度、及地質適合茶葉生長的山區。發現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緯度高、氣候冷涼,年平均溫度1618度,濕度達90度,且日夜溫差高達10度以上,林相保持完整,土壤屬於石礫土,排水性特佳,以拉拉山得天獨厚的環境種植茶葉,品質一很好,可與梨山茶區並列為全台灣最高品質的新興茶區。

 

    呂志強指出,台灣茶要有前景,品質提升是根基,如果要比價格、比量,永遠比不上中國、越南的低價工資及土地。但茶業好壞除製茶技術外,種植土地條件是重要關鍵,茶講究的是「產地」,土地是搬不走的,這是台灣茶的優勢,無法取代。他堅信台灣茶農只要肯用心下功夫,「TAIWAN TEA」與「高品質」絕對是劃上等號的。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329

 回應文章

87
2018/03/25 15:25
(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