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代官窯主人~蔡曉芳
2014/05/11 21:13:56瀏覽4641|回應0|推薦0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如有錯歡迎指正與提供

許多人認識蔡曉芳,是因為他為故宮仿製歷代器物,從器物的比例、角度、弧線,至釉彩的呈色等,唯妙唯肖地重現。蔡曉芳將窯爐轉換成時空隧道,自由徜徉於每個時代的名窯。創作包括「溫潤的宋瓷,元、明、清的青花瓷,以及孔雀藍、嬌黃、青瓷、天目與單色釉瓷等。」 曉芳窯成立三十多年,作品有花器、茶具、桌椅與單件式收藏等。每樣作品皆是手工,連底部的落款都是親筆繪上,無法找到完全相同的兩款。燒窯多年,曉芳窯一直做實驗,只因各種作品需要的條件有差異,沒辦法穩定;事實上,他們也不想穩定。渴望從不同的溫度、時間,打造出不同的生命。解致璋表示,曉芳窯無論杯子、茶壺皆有水準,選擇性也多,很能找到自己相看兩不厭的茶具。器物看起來美,除了強調作品賞玩的情趣,更希望發揮好用的價值;兼具美感與實用,是最粗淺認知。貴子坑環境清幽,地層屬於「五指山層」,是很好的陶瓷原料。因過度開發造成土石流,1970年代末禁採後,北投陶業自此走到盡頭,曉芳窯的陶瓷廠,也被迫移往淡水河左岸。

 

1975年,蔡曉芳夫婦胼手胝足地於北投創設了曉芳窯,屹立三十多年。從最初對陶瓷單純的喜愛,到後來一頭栽進這個領域直至今日,他們揉捻創造出了一顆「超時空膠囊」,研究中國陶瓷文物,累積歷代陶瓷技術,從宋朝「汝窯」的溫潤內斂,到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呈色及圖案紋理,乃至清朝粉彩、鬥彩的清亮、豔麗;以及孔雀藍、嬌黃、青瓷與各式紅釉等單色釉的再現。中國陶瓷的精髓就這麼地被包含在每一件作品裡,讓我們在經過百千年後仍能感知古人的氣骨與神韻,此外,那對於現代(當代)性的美學苛求亦無疑地著附現顯在其精粹的造型之中。連美國老布希總統、前荷蘭女皇、故國畫大師張大千等人,都使用過曉芳窯的作品。目前,北投貴子坑的陶土已禁採,不過,當地知名的曉芳陶藝工作室繼續燒窯,作品以仿古宋瓷為主,愛好者稱為「故宮分身」。北投貴子坑老樹成蔭的半山腰上,曉芳窯屹立三十多年,經營相當低調,門口甚至連招牌都看不見;踏入展示間,宛如走進千年以來的中華陶藝世界,而往來看陶、買陶的文人雅士、政商名流都是互相之間口耳相傳而尋得此處。

 

在曉芳窯的器物中,其如同玉或君子一般曖曖內含光的特質,十足顯透出宋代以來相承的氣韻與風骨。她所附帶給觀者的,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以及一種生命的潛質,而此種種均來自于曉芳夫婦對陶瓷的堅持與執念。

 

曉芳窯一向堅持追求于作品的完美,無論在釉色、坏土、繪工、形制比例及燒窯技術上均要求達到美善的境界。也因此,其作品常受邀及代表台灣赴海外展出,將中國精致的陶瓷文化帶回世界的舞台;此外,曉芳窯更希望藉由進一步的推廣,以消弭藝術與生活間之區隔,盼能將此種細緻重置於每個人心靈的角落。

 

 蔡曉芳二三事

 

蔡曉芳先生1938年生於台中縣清水。其兄長們對於藝術和設計方面均多有涉獵,但家長為其未來出路著想,乃鼓勵他選擇台北工專電機科就讀。畢業後不久,他為了想瞭解窯業以及進一步研究電子和電機材料用爐的知識,故於1962年進入中國生產力中心與貿易中心所舉辦的第一屆窯業工程人員訓練班。期間因表現受到肯定,遂於第二年,經日籍教授田中稔先生推介進入北投一家瓷磚窯業工廠擔任技術課長。越年再通過甄試,乃赴日本國立通產省名古屋工業技術試驗所陶瓷部深造,師事加藤悅三、金岡繁人等。返國之後仍繼續原瓷磚廠的工作,並憑藉著所學得的經驗,一方面從事釉藥研究,一方面擔任生產技術指導,解決從制壞施釉到燒成的所有問題,並于這期間創造出台灣首見的窯變釉瓷磚。同時間,應顔水龍先生之邀于實踐家專美工科擔任陶藝老師,春風化雨近三年。

 

在對於陶瓷那股強烈的興趣驅策之下,使其每每在工作之餘,仍繼續於家中做實驗。且常常就地取材,利用如雞蛋殼、木灰、粗糠、牡蠣殼等等材料研製為釉藥後做成試片,寄放於包含隧道窯、煤炭窯、美國製瓦斯窯等等不同的窯場中燒製,如此一來,便能瞭解各種窯場的燒結狀態差異與獨特之處。

 

到了1974年,他在士林中正路213巷裏的租屋處內僅只一坪(二層樓房樓梯間轉角)的角落,根據經驗、理論甚至想象,親手打造出第一個窯爐,並為了測試而燒出了第一件瓷品——『寶石紅釉杯』(Ruby red glazed cup)前往古董街尋求專家鑒賞,意外竟受到多位古董商的激賞而紛紛向他索求作品。這一件事,強化了他持續創作的動力與信心,自此,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創作,遂逐漸脫離了瓷磚方面的工作,全心致力於陶瓷創作。

 

1974年結束瓷磚工作之後,受聘於鶯歌隧道窯場任職技術顧問與廠長,負責配釉、開工運轉等等工作,不過,期間卻常因某些因素干擾以致叠換工作。接著,應友人之邀合夥製作瓷器,專研於配釉與燒窯,其種類含括各種高溫紅釉、鈞窯、天目釉、鐵釉等等。只是一年不到,在合夥人要求增資而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不得不同意離開。為了能繼續創作,他在鶯歌租了一間約67坪的小工作室,在裏面放置一台拉壞機、一些二手老舊的配釉機具很克難地繼續工作著,且因無力負擔窯爐成本,故於鄰近處租窯以暫時解決燒窯問題。而很快地,部份同業就發現他總是能燒出不同於他人的釉色,也因此他們均爭恐地將自己的試片放入他的窯中燒制,並視其為標準窯。只是沒過多久,工作室卻屢遭不名人士侵入翻閱燒窯與配釉記錄,並多有東西失竊,於是只得再次覓尋工作場所。

 

離開鶯歌之後,為了能打造屬於自己的窯,故在1975年於北投杏林三路找到一棟有院子的住處,至此始能免受外在干擾而專心創作。蔡曉芳夫婦倆在原物料極度缺乏與取得不易的情況下,仍克服種種困難,製作出許多良品美器。起初,作品幾乎為自創的各類小型器物,漸漸也接受如台灣與香港古董商的各種訂製,種類從天目、鈞窯、紅釉、桃花紅、民窯青花、越窯青瓷等等不一而足。此時並聘用拉壞師父以外的人才從事繪畫與雕刻,如此更能將創作的觸角延伸至更深更廣之處。在這段期間,因此常至故宮研賞歷代陶瓷,有一回因為神態過於投入而引起當時瓷器組組長的注意。于交談中,蔡曉芳直率地表明個人的研究興趣。正因為他那真誠的態度,始能經由該組長向上級反應,在工作人員與警衛的戒護之下,破例打開展示櫃讓他以最直接的方式,盡情研究賞析故宮的鎮館之寶——紅釉觀音瓶。蔡曉芳說從櫥窗看跟接觸真品實在有差別,特別是一些形狀複雜的,感覺不一樣。

 

數年之後,更因此機緣得以為故宮仿製歷代器物赴海外展覽。1977年強颱來襲造成北投地區淹水成災,一樓工作室院子到處為污泥覆蓋,多年心血幾乎毀於一旦,於無奈中只得再覓新所。多方打聽之下始得知錫安巷山坡上有一些出租的房子,但向來只出租給外國人,不過在夫婦倆誠心的拜訪後,遂得到屋主信任乃應允將房子出租。往後的數十年間為了作更多樣的作品,並隨著人員、窯爐設備與原料的增加,於是慢慢地將周圍的房子租下。直到近年,工作室才由此地遷至八里,而將其中一棟房子改建為展示區,陳列著曉芳窯多年來的創作軌迹。時至今日,此地仍是曉芳窯與家人們共同的記憶之所。

 

三十多年歲月裏,蔡曉芳先生成就作品逾數萬件,種類涵括溫潤的宋瓷,元、明、清三代風格各異的青花瓷,清亮豔麗的清朝粉彩、鬥彩,以及孔雀藍、嬌黃、青瓷、天目與各式紅釉等不可勝數的單色釉瓷,也因此被許多人譽為「當代官窯主人」。當有人對曉芳窯竟有如此多樣的釉色感到不可思議時,他即常帶著點童心的笑容表示其配方時從夢中得來,這聽起來實在頗為「靈異」,似乎他的成就部份是來自「天授」。但說來無非是因為其鎮日研究而近乎廢寢忘食,偶有小睡但腦中想的念的仍儘是些配方技法,也無怪乎醒來總有些「秘方」殘存腦中了。

 

從寶石紅釉杯出窯的那一刻起,陶瓷成了蔡曉芳生命中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志業,其憑藉著一份超乎常人的執著、努力與使命感,終日不斷地試煉陶瓷的土性、釉色與火候等等,並耐心地守候著一座座親自設計的窯爐,然每一次的日夜守候,不只是焠煉著窯爐內的器物,更是在焠煉自己的心志,而窯內炙熱的焰火和他對陶瓷的熱情則由此緊密地交融成長著。雖然他當初只是憑著單純的熱忱與興趣開始這項工作,但從這微小的源頭所彙集出的卻是一項跨越時代的成就,而曉芳窯在夫婦兩人全心的帶領之下,不僅能讓千年至今的歷代名窯菁華跨越時空於當下重現,更能使觀者在接觸它們之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窯火與我們所傳遞出的摯切的溫度與脈動。

 

197892年獲得“台灣省優良手工業產品獎” 最優獎多次。

1984年受中國婦女蘭藝社之邀為「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重現多樣~古~畫中的花器。

19832000年受故宮之邀承制宋元明清陶瓷精品赴海外展覽。

1984年于德國Selb市作品展。

19941996年日本陶瓷展「Topkapi Saray Museum ~複~制~文~物展 」
1997
1999年日本陶瓷展「中國歷代精品 ~複~制~文~物展」
1998
年手工業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曉芳窯」
2000
年受故宮之邀製作千禧年紀念龍鳳盤(千禧盤)
2000
年日本「升龍展」
2002
年受邀參加美國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 「農曆春節馬年特展」
2002
年台灣當代工藝 澳洲日本巡迴展
2002
Asia Living亞細亞佳展覽 「禪與生活」
2002
年廣達展覽「明式家具與曉芳窯的對話」
2003
年陶博館 「古意與新顔.台灣彩繪陶瓷展」
2003
年鳳甲美術館「北投 陶瓷 願景」北投百年陶瓷回顧與創作展
2003
年德國波昂「曉芳窯個展」
2003
年良品美器陶最美質獎
2004
年應邀于故宮「古色特展」期間演講~仿古與創新
2004
年曉芳窯 「滄海遺珠展」
2004
年良品美器最美質獎

 

PS:官窯

在陶瓷史上官窯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泛指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其二、是指北宋及南宋時期的著名瓷窯。

 

宋代的五大名窯:

 

雨過天青話汝窯如玉似冰哥窯瓷紫口鐵足宋官窯窯變花釉話鈞窯潔白典雅話定窯

 

宋代的民間名窯:

北方青器耀州瓷名噪中外龍泉窯明澈麗潔影青瓷樸實粗放磁州窯稀世珍寶話建盞自然天趣吉州瓷

 

為宮廷生產瓷器的官辦瓷窯,最早出現在唐晚及五代十國時期,當時偏安於浙江的吳越王錢氏,認為青色乃天賜之色,稱越地青瓷為「秘色瓷」,並且言明「秘色青瓷」只限帝王使用。

 

由於官營窯場是官府經營,不以營利為目的,唯以精美為根本,所以產品藝術成就之高,也非其他窯場所能比。而且其精湛細膩的工藝,古樸莊重的造型,溫潤如玉的釉質,均在宋瓷中卓然而立。

 

官窯釉色最好的粉青,其次有月白、米黃、灰白,也有綠色的。這幾種色釉都是天然的呈色,自然純粹,百看不厭,可以想見古人崇尚天青自然的藝術性格。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