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紅茶發展史
2024/05/26 17:02:15瀏覽120|回應0|推薦0

1888年 巡撫劉銘傳有意開發台灣紅茶,即向印度阿薩姆聘請技師來台試製紅茶,因當時製造數量極少即無商品價值。 

◎ 1899年(光緒25年) 有三井合名會社在台北海山及桃園大溪,開拓大規模茶園,嗣後建設新式製茶廠於大豹、大寮、水流東及磺窟等地,專製紅茶。「日東紅茶」即是該社重要品牌,其品質可與印度紅茶媲美。 

◎ 1901年(光緒27年) 為配合日本企業會社在台發展紅茶,於台北廳文山堡十五份庄及桃園廳桃澗龜崙口,著手設立茶樹栽培試驗場,該場於1903年廢止。同時苗栗三叉河從事試驗研究茶樹改良,茶育種、改進烏龍茶之製造與試製紅茶。 

◎ 1903年錫蘭茶樹栽培業組合場八巴巴技師來台視察,將製茶試驗場以各種處理製造之茶葉樣品,寄住錫蘭評審,並在每一樣品茶均註明品質之優劣點及其市場價格,自此台灣紅茶因安平鎮製荼試驗場設立而奠定發展紅茶基礎。 

1903年 台灣總督府在草湳坡(今桃園埔心)設立製茶試驗場,開始試製紅茶,1906年開始生產,並在1908年輸出土耳其、俄國。1910年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成立,以製造紅茶為主,輸出俄國,1918年該公司發生財政困難,經營不良,被台灣拓殖製茶株式會社合併,台拓雖擴展紅茶之製造,卻因製造技術欠佳,品質粗劣,不被歡迎,出口量一直不多。直到1928年三井合名會社設置新式機械製茶廠,極力發展紅茶,台灣紅茶才逐漸發達起來。 

◎ 1904年 台灣製作綠茶的開始較紅茶還早,但是外銷的開始卻遠遠落後於紅茶。 

◎ 1905年 光緒三十一年日本台灣茶業株式會社成立,專營製造紅茶。 

◎ 1905年 另有台灣茶葉株式會社成立,借用草湳波製茶試驗所,買下苗栗三叉河的茶園,專門製造紅茶。 

1906年至1908年,試驗場出品的紅茶到俄國及土耳其試賣,取得不錯的成績,總督府因此於1910年補助設立「日本臺灣茶株式會社」來經營臺灣紅茶,沒想到卻陷入困境,於1918年宣告失敗。直到1928年,由三井合名會社生產的臺灣紅茶,成功打開倫敦市場,才讓臺灣的紅茶製造事業有了轉機。 

◎ 1908年 安平鎮製茶試驗場廢止,無償借予日本台灣茶業株式會社專攻紅茶製造,此後每年自該社輸出紅茶總量達25萬斤以上,至1917年因歐洲大戰東勝輸出紅茶62萬8千斤。 

1910日本台灣株式會社成,以製造紅為主,輸出俄國。 

◎ 1915年 (民國四年)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由印度 Assam省引進Jaipuri、Manipuri、Kyang三品種種籽。

 

◎ 1918年 平鎮試驗所完成調查,選定青心烏龍、大葉烏龍、青心大冇、硬枝紅心為四大優良品種,並大量推廣(因戰爭中斷延至民國42年才開始由平鎮茶業試驗所大量繁殖推廣)。 

1920年代,日本政府將大豹社群原住民逐出三峽山區之後,三井合名會社便大肆經營茶業產銷事業,設立了大豹製茶工場(今大板根森林渡假村)和大寮製茶工場(今臺灣農林公司北區精製廠大寮茶場),主要生產烏龍茶及包種茶。1929年(昭和4年),以進軍國際為目標,考量紅茶交易量在茶類中首屈一指,於是引進印度的阿薩姆紅茶試種與改良。1933年(昭和8年),以「日東紅茶」之名亮相,成為臺灣第一個世界性的企業品牌茶。 

◎ 1921阿里磅、老梅等四家茶業公司便成立「合同會」,1925年更進一步成立「石門庄茶業公司聯合會」,來促進石門地方的茶業事務。 

◎  1925~1926年 民國十五年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將印度阿薩姆茶種引進台灣,於南投魚池地方試種成功。1926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開始在魚池,以Jaipuri、Manipuri、Kyang等阿薩姆種籽分送平鎮茶業試驗支所、林口庄茶業傳習所、日本九州本土,以及魚池庄蓮華池藥用植物試驗地試播。前三者失敗收場,蓮華池的Manipuri、Kang 和Assam等大葉品系則成長性狀良好,試作後送到倫敦參加評鑑,評語是:「香氣佳,具有過去台灣茶所沒有的特質。」 

1928年 定植之Assam茶樹發芽,經採摘製造紅茶後寄送倫敦,經專家評審,認為該紅茶香氣有如在海拔2,000~3,000公尺處栽培之茶樹,滋味也相當濃厚有力的評價,自此以後魚池地區正式奠定製造Assam紅茶重要茶區。

    1930年 印度、錫蘭,爪哇及蘇門答臘等紅茶生產國家,因感當時紅茶價格低落,互相協定限制紅茶輸出,在這種情況下,正好是台灣紅茶擴展外銷的機會。 

1933年,世界三大紅茶產地印度、錫蘭和爪哇為了控制茶葉價格,締結輸出限制協議進行減產,結果造成市場對臺灣紅茶的需求大增,臺灣紅茶的輸出量從1933年的1,371,797斤,暴增到1934年的5,494,220斤,亦促使新竹州與臺北州的臺灣人茶業公司,紛紛加入紅茶生產的熱潮。 

◎前田長太郎(1933)對當時的茶業發展寫道: 「...今後紅茶生產顯然朝向增加之傾向。即利用機械製茶乃以製造紅茶為第一,因為紅茶為完全發酵茶係一種得以行大量生產的茶葉,故從輸出之單位價格與生產成本而言,生產紅茶比其他茶葉有利。」

  1934年,全臺灣316家茶業工場中僅有40家從事紅茶生產,其中37家在臺北州,2家在新竹州;到了1937年,全臺灣356家茶業工場已有214家從事紅茶生產,其中64家在臺北州,148家在新竹州,這212家生產紅茶的茶業工場之中,有196家屬於臺灣人茶業公司,比例高達九成以上。

◎ 1935年 台灣總督府於南投縣日月潭畔設立「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紅茶試驗支所」(茶改場魚池分所前身),以發展台灣紅茶為目標。成為台灣大種紅的研究中心,栽種的紅品種多達、七種,包括自印三個地區的阿薩姆紅,泰國、緬甸,以及台灣的野生山。開始大開闢園,並開始製造紅外銷。

1936  山本博士旅行大陸祁門,認為祁門春、夏紅茶之香味較台灣紅茶特殊圓潤,故在此一時期考慮以印度或祁門製造方法改善台灣在來品種製成紅茶之品質。

1936年 台北市士林望族郭少三先生於民國25年(1936年)在埔里鎮北門里新建紅茶工廠一座開始製造紅茶,為曰據時代在魚池埔里紅茶區唯一的本省人紅茶工廠,同時創立「東邦紅茶株式會社」。

    1937年 紅茶的最高峰,達到五百八十萬多公斤,台灣紅茶繼烏龍茶、包種茶而興起,形成台灣茶葉外銷市場競爭的第三種主要茶業。

    1937年,淡水郡的粗製茶當中烏龍茶佔84,600斤、包種茶有441,565斤,紅茶則多達823,025斤,佔粗製茶總量的六成以上。

    19371937年成立創立的「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台灣紅茶株式會社)」,所製造的茶葉外銷,為台灣十大貿易公司之一,規模之大超乎我的想像,原來關西是一個值得台灣人驕傲的地方,從日據時代前就是一個擁有過台灣茶葉輝煌外銷歷史的城鎮。

    1937 據1937年的官方紀錄,淡水郡的淡水街、三芝庄、石門庄的紅茶製茶產量共49382公斤,占了這一帶總製茶產量的六成以上,這種情況特別以新興的石門、金山等地的茶業公司為主。1936年出版《金山萬里誌》更以紅茶為地方特產。

    1939由中央研究所官制廢止,改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稱魚池紅試驗支所

    1940年殖產局鑒於台灣茶葉輸出量2,200萬斤中,利用在來品種(小葉種)製成之紅茶即佔45%,所以其品質不及阿薩姆紅茶,乃提出「山地茶園開發助成事業概要」計畫,並計畫在1940~1950年11年間,擬在新竹以南及東部山地開發推廣面積為11,000甲,其中僅台中州即佔地2,500甲。但本計晝初實施未久,即逢太平洋戰爭,本項計晝遂未能按進度實施。

1942日東殖農株式會社再改名為三井農株式會社。      

◎ 1944年 台灣茶葉外銷量包種茶高達7,346公噸,紅茶亦達5,800公噸,年銷量13,146公噸。使紅茶成為繼烏龍茶、包種茶之後台灣外銷之第三種茶類。

    1951年 臺灣光復初期(民國40 )曾由大陸引進小葉種紅茶品種(主要為祁門種)進行實生選拔(茶改場41 年年報)

    魚池紅茶試驗所於1946年起選出形質優良茶樹品系進行特性考。,並精密審查再予選擇與淘汰,當選品系經扡插繁殖後,進入株行試驗,選出試驗成績優良者5118號、184號、239號三品系,加上Manipuri F、Manipuri K、Jaipuri K三品種為對照品種,於1959年在魚池紅茶試驗所與三灣二處進行區域試驗,1963年在瑞穗試作一區,試驗成績以5118號最優,不僅產量高適應性廣,紅茶品質亦甚優良,且萌芽整齊適宜機採,其他二品系亦各具特色,經申請命名審查通過後,5118號命名為台茶七號、184號命名為台茶八號,並同台茶五號、六號於1974正式命名公告推廣。

     1946-1949

    戰後 1946 年開始之三、四年間,正是所謂的「茶金」年代,那時候因為主要茶產地南洋一帶茶園長期荒廢,恢復原來的生產力需要相當時間,全球茶葉之供需關係在短期內難以平衡,歐美茶市需求迫切,茶產業之黃金時代便順勢而起。當時的台茶,不問品質好壞,只要是茶葉就有人要而且供不應求,茶農、茶廠、茶商均霑其利,人人笑口常開 當時,永光公司主要的合作對象是怡和洋行,永光公司把做好的粗製紅茶,經再(精)製後,銷往歐美各國。由於世界紅茶市場需求殷切,因此怡和要求永 光無限量供應紅茶,怡和則全力支援永光所需資金。而且,永光公司除了屬下幾間茶廠全力生產之外,還利用茶菜48販子大量搶購新竹一帶最大茶產地關西茶菁市場的茶菜,且在龍潭一帶租借多家茶廠加入生 產行列。一方面配合事業擴張而大量採用新進職員,購買卡車 8 輛載貨並搬運因為貶值而不得不用茶袋包裝的大量鈔票,縱橫穿梭於遠近茶葉產地,風光之勢少有同行可望其項背。有一次永光卡車從台北滿載袋裝台幣經過竹東時,多位竹東人士放鞭炮表示讚揚,一時傳為佳話。

◎ 1948年 政府因實施「出口結匯辦法」。台幣改換新台幣,由原有台幣四萬換發新台幣一元,這些突如其來事件,使得台灣茶葉元氣大傷,台茶的經營再度陷入困境。美商協和洋行(Hellyer&co)到台灣來設立分行,發現台灣如果照中國大陸製做綠茶的方法來製造綠茶和精製出口,必定有很大的成就,於是,請上海派綠茶專家來台灣試製,綠茶、在新竹縣的新埔、竹東、關西、楊梅,湖口等地,設定了十二個製茶廠,獲得很順利的成果。

1955繁殖苗推廣,添購新式機器,引進紅製造改試驗。因農公司開放民營,改台灣農業試驗所,稱魚池茶葉試驗分所

1955 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促使農林公司轉向民營化經營4,民營化後的農林公司仍然擁有魚池鄉將近90%的茶園,但不再享有壟斷買賣茶菁的權力,茶農可自由販售茶菁給茶廠(簡汝育,2007)。戰後紅茶產業持續發展,魚池紅茶產業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一位私人茶廠的製茶師(F2P1)提到:「在民國60年前後,整個魚池紅茶產量最多,也最好的時候,當時一斤茶的價格跟一個男工一天的工資一樣,對當時的農民有很大的誘因。」同一時期,國際主要紅茶生產國也在戰後重整生產步調,印度、斯里蘭卡以及非洲肯亞和馬拉威等地快速發展,來自過去殖民母國的投資,廣大的茶園面積和眾多低成本勞動人口,有利以大規模農場式的企業經營方式大幅壓低生產成本,在產量和價格上皆挑戰台灣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 1956年5月  南投縣首屆大葉種(阿薩姆種)採茶比賽會在魚池鄉中明村,台灣農林公司自營農場舉辦,參加婦女選手40名,經評審後在現場由莊榮榆局長頒獎盛況空前。 

◎ 1960年代石門區的茶園面積皆有900公頃以上,占總耕地面積30%以上。1952年,石門區登記在案的製茶工場共有13間。日治時期石門區的茶葉以包種茶與紅茶為主,戰後則以鐵觀音茶為此區特色。 

◎ 1960年代

台灣大量使用農藥始於 1960 年代,國際知名的昆蟲學家李淳陽博士便曾在 1967 年協助國外的農藥廠拍攝一系列的宣傳影片,對於防治農業病蟲害、提昇農產品產量,有莫大的「功勞」。不過,就在台灣大量引進農藥的同一時期,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學家瑞秋. 卡森(Rachel Carson)在 1962 年 9 月 27 日出版了一本書《安靜的春天》(SilentSpring),書中詳述農藥對環境造成的各種危害,激起了美國群眾的廣大迴響,也促使了美國政府自 1972 年起全面禁用 DDT。 

◎ 1961年 台灣種植Assam紅茶面積已達1,800餘公頃,其中魚池、埔里及水里茶區即佔l,700公頃左。 

◎ 1963(民國52年)  在卑南鄉美農高台地與鹿野鄉永安村台地推廣種類大葉種阿薩姆紅茶供應外銷。 

◎ 1963~1968年農林廳計晝推廣種植阿薩姆紅茶,其中花蓮縣以推廣新品種台茶七號,台東縣以台茶八號為主,總共推廣種植面積為250餘公頃。此一時期可能受到台灣綠荼外銷暢旺之影響,推廣面積並不理想。 

◎ 1964年至1967年間  政府除了輔導茶園更新機械及採摘技術(動力採茶機採茶)以外,同時也研究碎型紅茶的製造技術,建立本省碎型紅茶的國際市場,同時輔導東部花蓮及台東紅茶的開闢。 

◎ 1965年,台灣紅茶的外銷量來到12,908公噸,佔該年茶葉出口量的64%,但這年登峰造極的外銷量,卻同時是走向下坡的分水嶺。 

1965會邀請英籍錫專家威遜與茶葉貿專家惠蘭度觀考察,除舉示範製外,並研究採用錫方法改善台灣紅產銷。

    日月潭紅茶具有獨特的氣味,1960年代,茶園栽培面積廣達1700公頃;1980年代產業雖曾一度沒落。 

◎ 1971年 全面補助實施茶園與茶葉生產工廠半機械化及全機械化。 

◎ 1971年以後台灣工業之快速發展,國民所得提高、農村勞力外流及台灣茶葉生產量僅佔世界生產量之1%,幾無影響力之情況下,國人並提倡飲茶藝術,養成飲茶習慣,促使高價位之內銷部份發酵茶達總生產量之50%,台灣紅茶價格雖然穩定,但仍然保持在低價位之情況下經營,至1990年外銷紅茶僅佔茶葉總輸出量之9.61%,但仍較1989年增加487,492公斤。 

◎ 1971年 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台灣紅茶產地除魚池(埔里茶區)外,還有花蓮鶴岡、台東等地均屬大葉種茶區,而以小葉種紅茶製造者比較少。產品外銷美、英、新加坡、荷蘭等很多國家,由於大葉種製成紅茶其水色艷紅、清澈、香氣醇、滋味濃厚,媲美其品質堪與原產地印度、錫蘭媲美,南投縣生產的大葉種紅茶一般稱為「日月潭紅茶」,花蓮鶴岡生產紅茶稱為「鶴岡紅茶」。 

◎ 1971年台灣有粗製茶廠206家,精製茶廠41家,粗兼精製茶廠37家,共計284家製茶工廠。1971年,全臺製茶工場僅284家,但在廢除製茶管理規則後,1986年全臺製茶工場便暴增至5,278家,其中南投縣就有2,262家,其次則為臺北縣1,711家,當中八成以上的茶廠都是以自產茶菁製茶。

◎ 1977年 民國六十六年南投縣政府為加強促銷此地紅茶,特命名為「日月潭紅茶」。 

◎ 1979年9月  為打開紅茶內銷於9月22曰在魚池茶業改良分場辦理紅茶精製茶比賽,由張瑞成、何信鳳、朱湧岳、林啟三聯合評審,結果條型茶及碎型茶均由農林公司魚池茶場獲得第一名,東邦紅茶公司獲得第二名,新芳茶廠獲得第三名。 

◎ 1979年10月 為向台中市拓展南投縣日月潭紅茶於10月27曰在台中市雙十路文化中心示範表演紅茶正統沖泡法並由南投縣縣內四家茶廠提出產品展售,得到台中市民好評。 

◎ 戰後至1980年左右,臺灣茶的產製多如上述透過大型製茶工場,生產紅、綠茶做外銷生意。隨著1980年代紅、綠茶外銷不敵國際市場競爭,導致出口量縮減,家庭式小型製茶工場亦逐漸興起,1982年政府更宣布廢除「製茶管理規則」,開放茶農可自行成立小型製茶工場。 

◎ 1984年 印度紅茶限制出口,台灣紅茶拓展最有利的一年。

198611

1、農林廳於11月8曰在魚池茶業改良分場舉開「紅茶前途研討會」對魚池、埔里茶區生產紅茶提出建議。

2、易開罐紅茶、冰紅茶包暢銷有國信、統一、開喜等公司每年使用紅茶50萬公斤,每公斤以75元計算總金額達2,800萬元。

3、東邦紅茶公司製造鋁箔袋紅茶飲料每袋零售5元且衛生檢查合格。向學校消費合作社及一般促銷。

4、泡沫紅茶由東邦紅茶公司郭湘勳總經理首創而傳到台中市紅茶店,由於價廉物美亦新花樣致被台中市青少年學生們所歡迎風靡台中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的官方文件記載著,「民國80年代末期,花蓮縣天鶴茶產銷班長高肇昫,開始嘗試製作生產蜜香紅茶,目前蜜香紅茶已成為舞鶴茶區的特產茶類。」

1999年,已故的台東茶改場課長陳惠藏,將西部「膨風茶」(又稱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與小綠葉蟬共生的原理,運用到東部的茶園,再經花蓮舞鶴茶農透過田間管理及製茶技術創新,促使留下來的茶農奮力一搏,讓平地種茶的農民也一夕翻身。過去競爭不過西部高山茶而蕭條的舞鶴茶園,由此重現盛況。

2004台新控與PAYEASY2004認養台灣關懷系之魚池紅台灣紅業文化館成,傳承台灣業發展經驗與史文化。

  2005121日 台中太陽餅王子與阿薩姆紅茶公主繼九月份的文定之禮後,在眾人期盼下在1211日(日)於台中公園湖心亭畔舉行『台中太陽餅、魚池紅茶世紀婚禮』。

 20061115日魚池鄉農會舉辦第一屆紅茶評鑑賽,分大葉組與台茶18號組。冠軍紅茶一斤6000元。 

由高肇昫開發的蜜香紅茶,茶湯呈香檳色,首波產品半個月就銷售一空,在競爭激烈的紅茶市場打開新局。2007年兩人開始教人製作蜜香紅茶,帶動舞鶴地區成為蜜香紅茶的故鄉。 

2009年9月22、23日三峽鎮農會在成福茶菁集散中心舉辦三峽鎮第二屆『蜜香紅茶』製茶比賽。

    2010/05/29台北縣三峽鎮農會今年已成立110周年,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地方農會。三峽農會這兩年輔導茶農種植蜜香紅茶,讓過去沒人要的夏茶價格翻兩番,今年7月舉辦產業文化季和第一屆蜜香紅茶評鑑,也打響三峽紅茶名號。 

◎ 2010年6月4日南投縣政府決定以最負盛名的日月潭為標誌,統一將南投茶取名「日月潭茶」,盼打響南投茶名號。 

◎ 2010年06月19日 台東第一間茶文化館開幕,當地第一家製茶廠新元昌第二代負責人溫吉坊將早已停產的舊廠房改造成紅茶產業文化館。 

◎ 2010年11月13日至11月28日 由魚池鄉鄉公所舉辦的「2010台灣魚池紅茶文化季」在魚池鄉假日休閒廣場舉辦,並以「魚池茶香.世紀風華」為主題,希望讓大眾感受到這在這紅茶故鄉裡,飄傳了百年的茶香。 

◎ 2010年11月15日由南投縣政府日輔導魚池鄉農會,首度舉辦台灣紅茶製茶技術競賽,吸引9縣市50名製茶高手參加,最後由南投縣名間鄉林洋毅勇奪冠軍。

201118日南投縣農會主打新推出「南投茶經」禮盒,嚴選優良茶農茶種,名間松柏嶺四季春、南投青山金萱烏龍、鹿谷凍頂、魚池日月潭紅玉紅茶,還有仁愛合歡山、竹山杉林溪、信義玉山和仁愛大禹嶺高山烏龍茶。 

◎ 2011年7月27日三峽區農會舉辦優良紅茶「三峽蜜香紅茶」比賽。

農會總幹事陳宏文表示,三峽區的茶樹品種是特有的「青心柑仔」(小葉種茶樹)茶種,適合製作綠茶及紅茶,春、冬產製的綠茶,就是碧螺春、龍井茶,59月的夏、秋季節則產製蜜香紅茶。

◎ 2011年9月10日從台灣移居馬祖的建商邱垂旺,偶然發現老茶樹,開啟他的「茶農人生」,四年前毅然投入七百萬,在馬祖開闢茶園,今年首創「馬紅」馬祖紅茶。

 

◎ 2011年10月8日~11日南投縣魚池鄉農會主辦的台灣名茶「日月潭挑TEA 」活動,8日起一連3天在台灣紅茶的故鄉、風光明媚的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登場。

 

◎ 2012年落成得廖鄉長紅茶故事館是一座以紅茶為主角的展覽館,外觀充滿歐式古典風情,內部則是懷舊為主軸,融合現代與復古令人感到驚豔。
故事館內介紹魚池鄉主要紅茶品種與紅茶採收、製作過程,一樓左方置放製茶機械設備,為館內鎮館之寶,即為館主廖鄉長的父親所傳承,至今已有六十年歷史,不論是切菁、篩茶、揉捻及乾燥等設備一應俱全,目前仍是紅茶館內的製茶主力機械!

 

◎ 2015年農林以近40億標下台鳳位於屏東的老埤農場,目前正積極規畫做為農林旗下最大茶葉生產基地。茶葉種植亦完成老埤農場452公頃種植面積,第一、二期茶苗已投入量產,新建自動化製茶場原預定今年首季產能稼動,因疫情延遲,2021年8、9月進入稼動,可能會比原定650噸產能稍減,2022年稼動穩定,產能可望倍增,預計農林的茶葉生產將在2025年成長三倍、達到每年3,000噸。2021年度更已取得474公頃茶園產銷履歷認證。老埤農場目前種有四季春、青心大冇、阿薩姆、金萱、台茶十七號、紅玉等6種茶。

 

2016年(民國105年) 將「三峽蜜香紅茶」競賽改為「新北市蜜香紅茶」競賽至今(2020年),擴大為新北市茶區辦理。

 

◎ 2019年9月26日 三峽區農會舉辦「108年度三峽區白茶製茶技術競賽」暨「新北市優良蜜香紅茶比賽頒獎典禮」

三峽農會總幹事張永巨介紹,三峽茶園有9成以上是手採茶,過去春茶有碧螺春,夏茶有蜜香紅茶,冬、秋茶茶菁量較多,2018年在農業局輔導下,鼓勵茶農參加研習,嘗試製作白茶,2019年試辦白茶技術比賽,農友得自己採收2斤茶菁,耗時3天2夜完成製茶,2020年希望能選出優秀好茶,經包裝後販售,建立三峽新品茶。


202378日冬山鄉公所在每年的素馨紅茶產季,也辦理冬山紅茶季,加強行銷素馨紅茶。今年度的紅茶季活動即將於78日到830日辦理,遊客在活動期間於25家合作茶園消費滿額與打卡,就有機會獲得好禮。


20237112023全國紅茶製茶技術競賽日前登場,嘉義縣派出7位製茶師代表參賽,與全台45名製茶好手同台競技,最後竹崎鄉郭紋廷、葉信佑不負眾望奪下雙季軍,受氣候影響,今年茶菁品質不如往年,茶職人還能做出好茶,評審一致肯定是真功夫。

 

◎ 2023年9月19日 三峽區農會今(19)日辦理「新北市蜜香紅茶評鑑比賽」頒獎典禮,本次評鑑由三峽區青農周子耀拿下蜜香紅茶特等獎。周子耀為家中第八代,畢業後從事餐飲相關工作,因車禍受傷,在父親的建議下回家種茶,在這期間對自家茶行的傳承也多了份責任及榮譽感,另外本次獲獎數最多的「向陽茶園」,則囊括頭等、金獎及銀獎共25座獎項。


    1999年6台茶18號,原品系40~58,為緬甸大葉種紅茶母樹和台灣野生山茶父樹(♀Burmaχ♂台灣山茶)。俗名「紅玉」的台茶十八號,為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經過長達五十幾年的試驗研究後,挑選出最具特色的優良品種,為緬甸大葉種紅茶母樹和台灣野生山茶父樹的美妙結晶,於1999年6月經前省政府農林廳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台茶十八號」。


    2005年 起另規劃了兼具茶葉博物館功能的《臺紅茶業文化館》,以導覽解說的方式,介紹了台灣聞名世界的茶葉文化和歷史,場內完整保留了關於關西茶葉和外銷茶業的相關史料,在所保存的照片中,見證茶葉在外銷上的台灣發展史,從大漢溪開始是如何的讓三峽、鶯歌、大稻埕等地發展成茶香聚落,卻又因為開圳、公路、水庫等等,形成不再利用水路來運送貨物,歷史文物交代了這些過往的,挺很有意思的。


    2008年10 月17日 台茶21號,本品種於2008年10月17日 經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台茶21號」;且於2008年10月24日 為故新井耕吉郎支所長塑像揭幕式後,另取別名為「紅韻」以茲紀念。台茶21號樹型屬小喬木,樹姿直立,生長勢強,葉為長橢圓型,緣微波狀,茶芽萌芽期早,節間短,茸毛短而密,具易開花結果,抗風和抗旱性強等特性。台茶21號製茶品質佳,具阿薩姆種與祁門種親本之優點,茶湯水色金紅明亮,滋味甘甜鮮爽,茶葉香氣表現極為突出,帶有濃鬱花果香,其香氣類似柑桔植物開花時所散發之花香其香氣似淡柚花香),歷經中外茶業界人士審評讚譽有加,一致推崇為具有高香特點之紅茶新品種,極具推廣價值。


    2018年9月10日全國茶農關注的「第一屆全國御賞松紅小葉種紅茶比賽」,由名間鄉農會承辦,聘請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副場長邱垂豐及魚池分場場長黃正宗等專家評審,成績今(10)日出爐,陳金龍農友榮獲特等獎。


    嘉義縣政府主辦、梅山鄉農會承辦第一屆「2018年小葉種紅茶優良茶競賽」

特等獎售價14萬元;頭等獎每斤售價1萬元;金質獎每斤售價6000元;優等獎每斤售價4000元。


    台茶23號,臺茶 23 號為該場魚池分場自臺北帝國大學山本亮教授27年於安徽省祁門茶區採集之茶樹種子,由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即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前身)經多年觀察試驗研究,於90年挑選品系「祁辦1」,並於104至106年完成與青心烏龍為對照品種的品系比較試驗。新品種具有生長勢強、抗病能力強與耐旱性強等特性,又其所製作之紅茶品質表現優良,具有水色橙紅艷麗明亮,香氣芬芳幽雅具甜花果香,滋味甘醇韻濃具收斂性等優點。台茶23號為小葉種茶樹,且一年四季均可產製優質紅茶,將可成為台灣紅茶的生力軍。


    2021年 台茶25號,為台灣茶被命名的首款紫芽茶樹,可製成紅茶及綠茶,後者加檸檬汁還會變粉紅色,有潛力成為首款提供手搖飲使用的台茶,適合產區南投名間栽種。

    「台茶25號」是天然雜交而成,源自從茶改場園區找出2000多顆種子,定植出400多棵茶樹,再從中選育出,母本是緬甸Burma大葉種,父本台茶13號,2021年4月26日通過命名為「台茶25號」。


    水里鄉農會與茶農合作生產推出的「水里紅」小葉種紅茶,嚴選栽種於海拔1314公尺。


    魚池鄉農會花了將近8年的時間,斥資1億4000多萬元,終於完成了「日月潭紅茶館」,不但做為推廣紅茶的重要基地,2023年 12月2日正式啟用後,將成為鄉內紅茶領頭羊,不僅行銷在地茶葉的製茶文化,也可藉由賣店販售在地農民的農特產。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8065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