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白茶外銷比大陸還早
2022/03/03 16:54:11瀏覽1058|回應0|推薦1
3/2聽聞茶業主管機關首長對台灣白茶了解不夠,認為白茶是大陸的工藝不能全面在台灣發展,聽聞後只能無語。為了驗證台灣白茶工藝不是大陸的才會撰寫此文。台灣白茶的加工工藝就是現在大陸的白茶新加工工藝。所以台灣白茶外銷比大陸還早,大陸為了搶占市場才於1968年仿效台灣白茶製程。台灣絕對有發展白茶的潛力。
圖一,是2019年作者到石門茶區參觀一家謝姓工廠中所吊製茶過程解說,這張圖應該有一段時間了!最右邊是白茶製程,它有輕揉。

作者在編《茶百科全書》茶葉傳播史中的〈福建茶葉發展史〉找福建茶葉進出口公司有關白茶資料時,如圖二所示,找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1950~60年代,台灣就有生產白茶並出口到香港。
總算搞懂~為什麼民國72年會命名台茶14~17號,白文、白燕、白鶴、白鷺的品種了!而且這四個品種都有白毛猴品種的基因。可惜1980年後市場被大陸白茶取代。難怪台茶14-17號就很少見了!
【說明】 20世紀80年代以前,台灣也生產白茶及出口香港地區,並且在50~60年代的市場份額超過福建。1958年中茶公司白茶出口僅占香港進口的34.89%,而台灣白茶占65.11%;1961年中茶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占23%,而台灣白茶占77%。1968年,中茶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為適應香港地區的市場需要,仿效台灣白茶的製法,在福鼎白琳廠創造了白茶的新工藝,投放到香港市場,大獲成功。新工藝白茶的鮮葉等級類似壽眉和貢眉,但萎凋後經過輕度揉捻,乾茶外形呈條索狀,有類似烏龍茶的香氣。由於揉捻導致細胞壁破裂產生理化反應,雖然是輕微的,但與傳統白茶的不炒不揉有根本性的區別。直到1973年,中茶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白茶出口才占有了香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達到了63%,超過了台灣白茶;1977年達到501噸,占香港市場容量的80%以上,占據了主導地位。為此台灣白茶也從20世紀80年代後,逐漸退出了香港市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718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