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評茶交流先鋒~游濟民
2014/05/11 21:29:39瀏覽800|回應0|推薦0

真付出的行動

 

       在父母親眼裡,游濟民的成就便是一大欣慰之處,原先以為無人接手的傳統製茶事業,在游濟民的努力下,重新開啟新頁,游濟民說,茶葉不只是飲品而已,而是富含內涵的品茗文化,透過文化的推廣進一步的將台銷往全世界,這是游濟民努力的成果,也是台灣茶農辛苦的代價。

 

出身茶葉世家,繼承家業成為期待

 

        出身於茶香世家游濟民,家族五代皆以產為生,大學時期就讀電子相關科系的他和弟弟本無接收家業的想法,不過,命運的安排將他帶領至茶葉的世界,身為長子的他從小到大便是在製茶工廠中打滾打大的,耳濡目染之下,熟知製茶的程序,農忙時刻便化身最實用的製茶工人,他笑稱自己的薪水和每位工人都一樣,目的不在賺錢,而是分擔父母肩頭的重任。殊不知,成長過程中從未離開過茶葉的他,便一步一步踏進父親安排的道路之中。

 

        傳統產業最怕面臨後繼無人的狀況,業也不例外,父親對於游濟民的期望勢必是相當深遠的,父母親的觀念認為長子繼承家族事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游濟民能夠體認到:每一杯茶香都是來自茶農的努力栽培,於是乎,身為製茶世家長子的游濟民仍是由基層工人做起,由他負責學習茶園現場採摘和管理,由弟弟學習製茶工廠的運作掌握,兩兄弟在父母的期待下,逐漸接手家族事業。

 

自負盈虧,品牌形象擺第一

 

        游濟民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父親「放手一搏」的舉動,那天,父親告訴他:「眼前這片一甲大(約是一公頃)的茶園價值五十萬,這一季的春就交給你了,賺錢就歸你,相反地,賠錢也得你自己負責。」當時信心滿滿的游濟民並沒有太多的疑問,便答應了父親的要求,暗自發下一定會賺錢的宏願。

 

        這一次完全自我管理茶園的過程中,父親不曾插手管過任何一件事情,錯誤的地方也不會指正他,希望他從錯誤中學習,每一片葉、每一口都完完全全來自於游濟民的打理,但一切的努力卻在銷量上證明了他的初次失敗。游濟民不甘心,父親這時才告訴他:「季節、節氣的掌握是茶葉好壞的關鍵。」父親明確的指出他所不足的地方,並且將這批茶葉便宜販賣給飲料工廠,無論游濟民怎樣的不情願,父親堅持品牌的形象不可以因為一次的次等品而破壞,寧可賠錢也不願意將次等品包裝成優等品販售。

 

        父親的要求讓游濟民知道「自負盈虧」(產品的賺賠需要自己承擔)是身為一名農人、身為一名商人必須要先體認到的,商品的好壞取決消費者,而非他能夠決定的,他更清楚的了解到父親的用意,維持長久建立的品牌形象凌駕牟取利益之上,絕對不能因為貪圖小利而賠上名聲。這次的經驗不但讓游濟民有了金錢上的損失,也深刻的體會到,父親對於製茶的堅持和品質的要求,這讓往後接手家族事業的他,受益良多。製茶,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父母親的辛苦游濟民看在眼裡,這也是他毅然決然接手家族事業的原因之一,他說:「那是一種使命感」。因為世代的傳承,使得這個責任更加重大。

 

開拓新視野,挑戰大陸市場

 

        游濟民來說,2000年受政府政策影響而投入中國市場無疑是一大考驗,為了成為中國市場中重視的「評員」(QS認證必備條件,公司內負責茶葉的評鑑分級),2003年他再度成為學生。在浙江大學茶葉學系學習更多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識中國簡體文字的他在第一次考試便碰到的危機,許多字看不懂,但為了家族企業,電子科系出身的他不但考取的評員的資格,也在中國開闢了台灣的市場,將台灣成功打進中國市場。

 

        也就因為游濟民在2006年給筆者看了其結業證書與結業照片,才會觸動筆者的腦筋,決定找大陸來辦評茶的訓練課程,在誤打誤撞下與陰錯陽差下,筆者沒有與浙江大學搭上線,反而促成筆者與中國茶業學會與中國茶科院茶業研究所的緣分,並於20082月份率團到中國茶業學會進行高級評茶員課程交流,及2009年、2010年到中華全國供銷總社茶業研究院進行評茶師與高級評茶師課程交流,也才有2010118月在台灣舉辦海峽兩岸評茶制度研討會,更刺激2010年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與2011年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組團到天福茶學院進行評茶員課程交流。亦刺激了福建省茶科院2010年在永福台商創業園區舉行高級評茶員課程。也因為游濟民的關係才讓筆者有機會參與大陸新的評茶原教材的編定。評茶員課程的交流讓台灣茶農茶商有機會接觸到不同茶類的製造與評鑑方式,相信這只是開始,往後想要到大陸發展的茶農茶商都要了解大陸的評茶制度與QS制度及大陸各地區的飲茶習慣,知己知彼才能在大陸市場開拓市場,不至於掉入自我感覺良好的迷思。

 

        另外說道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在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622日由呂志強先生發起,結合宜蘭縣、桃園縣、新竹市、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台東縣等十縣市茶商公會成立聯合會之初,游濟民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陪著呂志強跑全省,並發揮期調和鼎鼐的工夫聯合會要成立可能會拖很久。第三屆理事長按照默契原本是要南部縣市推出理事長,卻因南部內部矛盾誰都不服誰,只要對方接另一方就退出,致使聯合會快鬧分裂,也因為其調和鼎鼐的工夫與無私的精神,讓原本第三屆理事長快要難產之計,各縣市公會理事長都將接任人選指向北部的游濟民,也因為他的出線,讓原本要退出的南投縣茶商公會不再有雜音。

 

         2011329日榮任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後,即馬不停蹄的參加各種國內外茶業活動,41日參加茶改場場長交接,28日參加中國信陽茶業博覽會,610日參加第三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街活動並參訪永福、安溪、南靖、彰平等茶區,710日參加農糧署所舉辦國內評茶制度公聽會,7月召開理監事會確認舉辦『台灣茶產地標章』認證與『台灣老茶比賽辦法』兩項重點工作,期能在台灣茶的行銷有幫助,讓台灣茶在大陸行銷更順暢。812日在2011年海峽兩岸評茶制度研討會上分享將盡20年大陸行銷經驗。一路走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台灣茶能夠在大陸更好銷售!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