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變飲茶習慣的先驅~劉漢介
2014/05/11 21:10:54瀏覽3979|回應0|推薦0

        劉漢介,雅號:甘侯,河南彭城,1952年台灣雲林生,虎尾高中畢業,逢甲研究所畢業,普考及格,曾任公務員、業務員、出版社經理,現任春水堂實業總經理。

 

著作:中國茶藝:全國出版社:1982

論文:(一)台灣飲茶現況:1994

 (二)掙脫工夫茶的樊籠:1995

 (三)促傳統產業到創新產業2010

 

長年用功于風景攝影、人文攝影、影展三次;工夫茶茶藝教學、專研煎茶道、壺泡文化推廣;資深古董收藏、鑑賞者;忙錄於書道研習、水墨創作。

 

社團服務:曾任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第九屆理事長

 

籍貫台灣雲林的劉漢介,因自幼看長輩喝茶,種下了與茶結緣的因,父親是小兒科醫生,帶給他不虞匱乏的經濟生活,二十二歲那年就有能力選購上好的宜興茶壺,把玩養壼的樂趣,也因著這興趣讓他投入中國茶藝的追求行列當中,廿九歲那年即著手編著茶藝書刊,經過一年時間即順利出版《中國茶藝》,由此更可印證劉漢介先生的才華。

 

當年對茶藝有興趣,閒來就在報刊上寫寫文章,陸羽茶藝中心總經理蔡榮章先生對他頗為賞識,並且鼓勵他在茶藝界繼續努力,希望將來陸羽茶藝中心能擴展連鎖店由他來負責。在陸羽茶藝中心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覺得不如將自己的理想由自己付之實現。於是他於七十三年回到台中開設「陽羨茶行」,當時是以泡沫紅茶為主要號召,劉先生提到當時會以泡沫紅茶為主要訴求,是因為紅茶最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冷熱飲皆相宜,況且紅茶是世界最普遍的茶,他如是說。以陽羡為店名,是希望大家「飲水思源」,引發了冷飲茶的革命。

 

劉漢介先生說:有人認為,茶是水最美的變調,更迷人的是我們把它詮釋精義,古曲新奏,讓音符跳動而流行。茶與酒是人的知己,酒固道廣,茶亦德素,古人以為茶性儉,適於精行修德之人,我們把它變得更慷慨適合任何人。

 

「追求個人品味,講究與眾不同。」是當今台灣茶藝界所呈現的景象。劉漢介所走的路線是以組合色彩,擷取精華,古今中外,包容並蓄為原則,因此不走開發路線;而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把現成的東西做感性的配合,走向自然、乾淨、經濟、實際四大要點。在品茗環境的佈置方面,古典而貴重的傢俱當然生色,然而杉木釘製成的桌椅架,更自然而容易取得。名人字畫所費不貲,自己運筆塗抹,則別饒趣味。

 

劉漢介認為正確的泡茶代客之道,應該是靈活運用當代傑出茶具,給予適當組合,就地取材,突破古董珍玩窄門。重視小壺泡茶,從客人到來之時就給予鼻、眼、耳、口、心五種意識享受,把茶藝的範圍由單純茶湯享受給予擴大。現代種種茶具的開發和茶藝的活動,無非為茶。

 

自民國73年起,劉漢介就開始推廣茶藝,開辦茶藝講座,他特別重視「台灣人認識台灣茶」的工作。他所以提倡冷熱飲茶,是有鑒於台灣飲熱茶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冷飲可達九個月,中老年人在人口金字塔尖,青少年充滿底基,市場潛力極大,照顧這些人喝茶也是責任。因此,他認為:「冬日泡茶待客,宜以熱飲驅其寒意。」「春夏秋泡茶待客,宜以冷飲解其暑渴。」

 

劉漢介認為:客人會到您這邊來喝茶,可以說大多數是人的魅力,他是要來和您聊聊,覺得跟您在一起是一種樂趣,可以得到一些什麼?別的地方所沒有的東西。因此,茶藝館除了提供好的茶,好的設備之外,經營者是影響成敗的重要因素。

 

劉漢介研習歷代中國茶藝,深諳日本煎茶、抹茶茶道,熟知詔安、潮洲及台灣泡法,因深感台灣四季炎熱,可樂、汽水暢 銷,冰紅茶只停在引車販賣階級。故劉漢介投資設立新風貌茶行,在『焚香、掛畫、插花』的環境中提供小壺泡般色香味俱全的冷飲茶。

 

台灣的年輕人流行吃冰,喝可樂,汽水在三、四十年前〈19601970〉冰果室是台灣最流行的商店,當時的青少年,幾乎都在冰果室長大的,冰果室賣刨冰,水果盤和其他碳酸飲料,不曾有人在冰果室喝過茶。

 

直到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台中陽羨茶行〈春水堂前身〉的出現,一如宋時汴京的茶館,掛畫、插花、焚香,不同的是『西式吧檯』,才使傳統的茶道冷飲化,創造出泡沫紅茶!泡沫紅茶成為流行名詞。而後更於1988年創造出「珍珠奶茶」,再度迅速地擄獲年輕人的口味,數年間,風行草偃同業競相效尤,其魅力由台中颳向全台灣乃至流行到香港,大陸及東南亞。

 

在這裡,您可以享用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的各類茶,從小壺泡、大壺泡到冷熱飲,從鹹到甜、從加料到不加料的茶飲料,春水堂已成為外國人到台灣必到目的地之一。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