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茶藝文化的拓荒者~林易山、蔡榮章
2014/05/11 21:07:00瀏覽2211|回應0|推薦0

◤林易山,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如有錯歡迎指正與提供

▲來源:網路,圖片如有錯歡迎指正與提供

 

     台灣茶藝的發展天仁集團功不可沒,而在天仁首推掌管茶藝文化的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長林易山與陸羽茶藝中心蔡榮章二人,他們在茶藝文化的推廣有目共睹,也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今天台灣茶藝文化的蓬勃發展,進而影響中國大陸茶藝文化。以下就二人進行概述。

 

(一)、林資堯(易山)

 

台灣省彰化縣人,1941年出生,終於二零零四年。 曾任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董事、秘書長、茶道師、華夏茶會創辦人、國際茶會聯合會副會長。

 

在天仁集團支持下,每年經常舉辦「茶文化講座」和「茶道示範」。歷遊世界各地,推廣茶文化工作和教授「茶道藝術」,包括中國的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廣州和漳汕;日本的東京、京都、橫濱;漢國的漢城和釜山;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加拿大的溫哥華和滿地可。創作的組訓茶會有「天仁茶會」、「九如茶會」、「醒吾茶會」、「清淨茶會」、「清華茶會」、「清和茶會」、「清心茶會」、「清穆茶會」、「清雅茶會」、「天福茶會」、「無生茶會」、「幼幼茶會」和「西門茶會」、「四序茶會」、「東方美人頌」、「獻五方佛茶禮」、「金色蓮花茶禮」。平生志願是做個「快樂的修行者」。接受林易山先生頒發為茶道師的門人共廿七位,分散於世界各地。

 

林易山先生以做個「快樂的修行者」為志趣,經常舉辦茶文化講座、茶道示範,長期推廣茶文化,教授茶道藝術,成為宣揚台灣茶文化的一代宗師,所著作之茶心更為闡揚茶道文化的經典代表作。

 

林易山所創制的茶禮,乃是將茶禮的精神源起與功用和茶道禮儀、節操的教養、藝術生活化、落實於日常生活規範中,希望於潛移默化中得以正人心術,期使社會向上及向善提昇。

 

《茶心》為林易山的遺作集結而成,書中談到茶道之禮儀、茶花、茶掛、香賞之整合與啟迪,並詳述林居士生前所創制的茶禮,如:「四序茶會」、「東方美人頌」、「獻五方佛茶禮」、「金色蓮花茶禮」…等等,讀者可以從本書了解這些茶禮蘊涵的意義,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依循的方向而不至於迷失。

 

書中除收錄許多林易山潛心修行的感言,及收藏之書畫、詩詞賞析,並有 上師仁波切給予林易山的偈語。如:

 

若來已至 何來之有

若去已逝 何去之有

無來亦無去 是無二離來去

 

「四序茶會」乃是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前秘書長林易山先生所創制,結合了點茶、焚香、掛畫插花的生活四藝,透過群體參與的茶會形式呈現大自然的圓融律動。

 

牆上懸掛「四季山水圖」,及「名壺名器名山在,佳茗佳人佳氣生」對聯點出了「四序茶會」的主題精神。茶席和正中央的花香案則鋪以青、赤、白、黑、黃等五色桌巾以呈現「四序遷流,五行變易」。伴隨著悠揚的古琴樂聲中,司香與司茶迎賓入席。司香以香禮敬天地之後,四位司茶分別依冬、春、夏、秋的次序入場,向來賓行花禮後入座,沖泡代表四季的四種茶湯:(春)文山包種、(夏)白毫烏龍、(秋)桂花金萱、(冬)阿里山金萱。司茶依序奉上四道茶湯,讓賓客在品味茶湯的過程中亦品味自然時序的遞嬗輪轉;最後,司茶起身收回賓客手中的茶杯,司香行禮撤香,司茶行花禮後,樂聲停止為茶會劃下完美句點。

 

 

編者與蔡榮章合影

 

 

(二)、蔡榮章

 

蔡榮章台灣高雄人,19482月生。

 

1981年接任大台北茶藝業者聯誼會創會會長,19905月創辦國際無我茶會。現為陸羽茶藝中心總經理兼茶學研究所所長、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天福茶學院茶文化系主任。

 

【專長】茶文化研究和推廣。無我茶會是源於台灣的一種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於中國本土的新茶道文化,為當代茶道思想的載體。創辦以來,已成為世界主要喝茶地區通行的茶會形式,目前正在各地愛茶人群中流行開來。

 

【著作】

《茶學概論》、《無我茶會180條》、《台灣茶業與品茗藝術》、《說茶——陸羽茶道》、《茶道教室——中國茶學入門九堂課》、《現代茶思想集》、《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茶道入門泡茶篇》、《茶道基礎篇泡茶原理與應用》等。主筆《茶藝月刊》社論26年以上。

 

【兼職】北京、上海、成都陸羽茶道教室總監。

 

蔡榮章是台北陸羽茶藝中心的創辦人和負責人。陸羽茶藝中心創辦於1980年,它即是台灣著名的茶文化傳播機構,也是茶藝的培訓和考試中心。三十多年來,它也為台灣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茶藝師、泡茶師。陸羽茶藝中心為弘揚中國的茶文化,編寫和出版了不少茶藝方面的教材與書籍,影響較大的有《茶道入門~識茶篇》、《茶道入門~泡茶篇》、《茶道入門三篇~製茶、識茶、泡茶》、《說茶~日本茶道》、《從唐詩看唐人的茶道生活》、《南方錄講義-日本茶道源流》、《無我茶會》、《心經講義-茶道精神領域之探求》、《現代茶思想集》等等。值得一說的是《心經講義-茶道精神領域之探求》是蔡榮章先生的夫人林瑞萱女士所著。林瑞萱女士和蔡榮章先生一樣,參與創設陸羽茶文化中心,也盡力研習茶道和香道,傳播中國的茶文化思想觀念和理論。《心經講義-茶道精神領域之探求》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茶文化理論書籍,它借助對佛教心經的解析,結合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觀念,對中國茶道的精神領悟和實踐活動,作了理論的闡釋,在海內外茶文化界產生了很廣泛的影響,是一部對中國茶文化作出了理論貢獻的著作。

 

蔡榮章還創設了無我茶會的形式。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的形式,參加的人自己帶茶具,在廣場上圍坐一圈。茶會開始後,每人自泡所帶的茶三杯,自己留一杯,其餘二杯送請自己左邊的二位茶友品飲。以此類推,這樣每一次泡茶,每人都能飲到三杯茶,而且有二杯是來自其它二位茶友。蔡先生還帶了自己的無我茶會表演團隊,在講台上進行表演,引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無我茶會,提倡的是一種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參與的一種茶文化精神。自己奉茶給誰喝,誰喝自己泡的茶,事先都不知道,因為位置是臨時抽籤決定的。位置無尊卑之分,這是茶會的第一要義;奉茶的對象不是自己所接受那二杯茶的人,這裡就無報賞之心,無所為而為,這是茶會的第二要義;每人喝到的茶,是三杯不同的茶,要以客觀的心情去欣賞和品味,所以無好惡之心,是茶會的第三要義;自己泡茶如何,去和別人的茶去比較,檢討自己,時時保持進步精神,是茶會的第四要義;茶會沒有司儀,是按照茶會的規定程式進行,遵守約定是茶會的第五要義;茶會的快慢時間,講究團隊統一,團隊的默契一致是茶會的第六要義。現在,蔡榮章先生和他的無我茶會,已經在海內外很多地區進行過表演,影響了亞洲相當一部分地區。

 

蔡榮章還把他多年對茶文化實踐和追求的思考,總結進《現代茶思想集》,他的茶道思想和觀念,深刻影響了台灣社會。他對中國茶文化的一些概念,比如茶藝和茶道的劃分,茶與花的冥想、茶味和茶香的表達等,都進行了很有意義的探求和闡述。我們從中可以欣賞到,在台灣時空下形成的茶文化理念的獨特魅力。

 

現在,蔡榮章把他的茶文化傳播擴大到了中國大陸,他在各地講述他的茶文化思想,他的茶文化著作在祖國大陸也得到陸續出版,我期望他的事業能在海峽兩岸架起一座橋樑,把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形成一種新的精神合力,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新的成績。

 

蔡榮章從事茶藝專業有30多年的時間,他說,茶道有助於促進人倫的關係,在泡茶、喝茶和奉茶的過程中達到修養的高境界。

 

蔡榮章先生提到不同的場合,茶道表演的茶具選擇也不一樣﹕在結婚的典禮上,適合選用彩色的茶具,以表現熱鬧的氣氛﹔而在朋友告別的時候,應選用顏色暗沈的紫砂壺。

 

在茶藝的演示中,泡茶的時間掌握很重要,精確到用秒計算。稍微的差別就會使泡茶的濃淡不一樣。所以學習茶藝必須有嚴謹敬重之心,不然就不能昇華到高層的藝術境界。

 

蔡榮章可說是茶藝沙漠的積極拓荒者,以理性的態度,繼續不斷的前往開墾,劍及履及、努力耕耘。也許,他的劍法不是最優美的,甚至不完全正確:但無可否認的,他披荊斬棘的精神,以及對文化投注的心血,鼓舞了許許多多其他的人,為茶藝開闢了一條新路。

 

我們樂於看到的是更多的拓荒者,以實際的行動來開拓這塊園地,為茶藝文化建立璀璨的未來。

 

蔡榮章可以說是發揚茶藝文化的行動家,他以藝術思想和堅忍毅力投身茶藝文化,推動這項有意義的復興運動。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