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里山比賽茶的推手~吳則叡
2014/05/11 20:33:01瀏覽764|回應0|推薦0

一位原本在梅山鄉的梅山國中擔任教職工作,對農會體系完全不瞭解,臨危授命擔任起梅山鄉農會總幹事一職,許多朋友都戲謔認為待不了三個月就又回去教書了,而他讓他的朋友都跌破了眼鏡,而且一待就待了24年,這位就是擔任六屆,即將卸下梅山鄉農會總幹事一職的吳則叡總幹事。

 

吳總幹事則叡從教職轉任農會總幹事一職可說是下了很大的決定,一個對農會體系運作完全陌生的人,從零開始畢竟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慶幸的是他本身就是農家子弟,長期在這個環境長大,接觸到的農會成員或多或少都認識,也因此如此,讓吳總幹事在接任總幹事之初不至於受到太多刁難。

 

吳總幹事一路帶領農會從寄人籬下(租屋)到成為嘉義縣屬一屬二相當健全的農會可說是蓽路藍縷。由於吳總幹事能夠洞察時代脈動,隨著潮流調整農會體質,從人力培訓、訓練專業、健全內部控管、順應外界危機風暴、更新設備、調整服務項目品質,並配合資訊電腦化作業及建立企業識別體系…等措施下,不僅讓農會體質日益健全,而農民的收益也因而提高許多(由於農民能夠配合農會的推廣經濟作物進行更替,所以從早期的傳統農業到現在的茶葉、愛玉…等高經濟作物讓農民的所得提高很多。

 

梅山鄉之所以會開始栽種茶葉起源於民國69年台灣省農林廳農業改良場在梅山試種約3分地的茶園,由於茶樹成長良好,因此從海拔7001300公尺的太平、龍眼、碧湖、太興、瑞峰、瑞里、太和等村爭相栽種,使得梅山鄉目前栽種茶葉面積高達1200公頃,佔嘉義縣茶園面積二分之一以上,所生產烏龍茶曾獲台灣區精緻農業考評第一名。

 

為了推動茶藝文化與讓後人能瞭解先民的生活,特於民國83年興建農村文化館,其內容涵蓋農村文物展示(包括梅山的由來、農村文化與24節氣、歷史人物、古蹟巡禮、觀光景點、農特產品及傳統農具等)、產業文化(包括梅山高山茶、愛玉子的認識、栽培造景、製造過程、多元化利用等)、茶藝教學(包括茶道、茶具、茶壺及泡茶方法等)。而茶藝教學更是讓梅山鄉有興趣學習茶道文化的人趨之若鶩,由於附近有二個軍營,所以茶藝教室中最多曾經出現總共6顆星(駐嘉義縣軍方最高將領)齊聚一堂的盛況。

 

為了提升茶葉的品質,從民國7374年開始每年就會舉辦春、冬二季的比賽茶,必僅僅是讓茶葉的品質提高,同時也讓茶葉的價格提升不少。短短20多年讓梅山鄉農會所舉辦「XX年阿里山春(冬)季高海拔優良茶比賽」,從剛開始數百點到目前全台灣參賽點數最多的高山茶比賽場,吳總幹事則叡功不可沒。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5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