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茶文獻宗師~連橫
2014/05/09 19:31:28瀏覽1562|回應0|推薦0

        1914春,連橫再度回到北京,「時趙次珊先生長清史館,延先生入館共事,因得盡閱館中所藏有關臺灣建省檔案,而經其收入臺灣通史」(連震東 1962a1052)。同年冬天,連橫回到灣台南,繼續在《台南新報》任職

        連橫在從中國回到台灣以後,一方面繼續在《台南新報》工作,另一方面也利用公餘之暇持續《台灣通史》的著述工作。經過了前後十年的時間,連橫終於在1918完成這部台灣史學上的重要著作。 這本書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了4紀、24志、8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大業三年(公元607),迄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凡約1290年的歷史(見連橫1962)。

        這本書的初版共分成3冊,由連橫自己籌設的台灣通史社出版。上冊於192011月出版,中冊於同年12月初版,下冊則於19214月出版(連震東 1962b)。這本書後來有種種不同的版本,不過,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台灣文獻叢刊」第128號為名出版的版本(共6冊),在學術界最常被採用。

        台灣中央研究台灣史研究所所長黃富三這樣評價這本著作:「《台灣通史》可以說是第一部把台灣當作一個個體來處理的史學著作,具有先鋒性的角色。如果說台灣史之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的話,無疑的《台灣通史》的貢獻是很大的。」(引自民視新聞

         連橫畢生研究台灣傳統,對於台灣傳統的史學、文學、民俗等等,均有重大貢獻。

        連橫著有《台灣通史》、《台灣詩薈》、《台灣詩乘》、《雅堂文集》、《劍花室詩集》、《台灣語典》、《雅言》…等,近人輯有《連雅堂全集》傳世。

       連橫對台灣茶文化的主要貢獻有:

一、著作重要台茶史料,計有《台灣通史‧經濟誌‧茶部》、《雅堂文集~茗談》、《劍花室詩集~茶》及其他茶詩茶文;

二、提倡功夫茶法,他雅尚武夷茶,提倡新舊茶合拌,既有新茶的清香,又有舊茶的韻骨。不論品茶、品泉、賞器、論法,均自成格局,不泥於古,是台灣茶文獻宗師。

        連橫《台灣通史》中記載,「嘉慶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於〈魚桀〉魚坑,發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隨互相傳,蓋以台灣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為盛。」柯朝從福建武夷山所攜來的茶種子,抵達台灣後的第一個落腳地,就位於今台北縣瑞芳鎮的〈魚桀〉魚坑地區…。

《雅堂文集~茗談》》:「台人品茶,與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雅堂文集》又記載:文山採茶(臺灣通史)茶商公會:臺北產茶,近約百年,以烏龍茶為最美,色濃而味芬,配出海外,歲值數百萬金;而文山堡之茶尤佳。

◎台灣茶訊編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1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