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業界國寶~徐英祥
2014/05/10 11:58:23瀏覽1672|回應0|推薦0

右起三為徐英祥先生(引用自日本綠茶協會)

徐英祥為桃園縣楊梅鎮人,早年畢業於桃園高農,自1952年學校畢業後即投入了茶業的領域,任職於當時的茶業試驗所,當時從基層做起,歷任技術員、課長、秘書、研究員等職,至1997年退休,服務茶業單位達45年又4個月,一生致力於茶樹品種研究改良與茶葉製造方法之改進與發展,提高品質貢獻卓越。徐先生認為如果有心。

要在茶業的領域裡尋求發展,基礎非常重要,惟有靠一步一腳印的累積,才體會出豐碩的經驗與成果。在茶改場自技工到研究員,一路走來全心投入台灣茶業的發展。在職其間經常奉派出國指導友邦種茶技術的提升,替國家作農業外交,鞏固邦誼任務,亦被指派赴日吸取他人經驗,發展國內茶業,克服與突破台茶發展瓶頸。因此,在他服務公職的一生中獲得了無數的獎勵、嘉獎、記功、獎狀和勳章。鑽研茶葉栽培技術有成獲國家傑出科技人才獎。

「退而不休」是徐英祥先生的座右銘,累積數十年的豐富經驗,即使從公務生涯退休但仍不得閒。自1997年從茶改場屆齡退休後,始終以「台灣茶人」的一份子竭盡所能,協助台茶發展國際市場。尤其徐英祥先生日文造詣頗深,凡聽、說、寫、譯,無不精通,因此,凡是日本茶界來台或台灣茶界與日方交流,非請徐先生出面不可。

例如製茶公會為推廣台茶,每年都舉辦一期日本茶人來台學習瞭解台茶,回日本後,做為台茶在日本宣傳的種子部隊,研修過程中,依靠徐英祥先生的教授、講解指導,才能圓滿達成任務。他也經常會受邀赴日演講,如:20041123日應日本產經新聞社及關西學院大學共同邀請在日本京都商工會議所舉辦專題演講,內容為「台灣茶發展的歷史」,當天會場爆滿座無虛席,可稱是一場成功的宣揚台茶之活動。

其所主編《茶業改良場場誌》,對於茶改場從無到有的設置過程、發展及茶業相關的技術研究都有非常詳盡的蒐集與整理,讓筆者對茶業技術研究能有概略性的認識,並從資料中得到許多更深一層相關的訊息。徐氏退休之後協助編寫的台北茶商公會及製茶公會會史,此也是了解台茶研究發展的重要參考書籍,他表示退休後從來沒閒過,除了纂著文章書籍外,還經常性從事教學、翻譯的工作。

由上述可以了解徐英祥先生長期研究台茶改良,在茶業界已受到肯定並擁有很高的風評。

另外,據傳,球形包種茶在1930年代(日治時代)即由中央研究所平鎮茶業試驗支所開始進行研製,如此所做成之茶葉形狀屬條形與球形之間,即今所稱的半球形包種茶,但此項成果當時並未推廣。(茶第一次用布包起來揉捻大約是19391942年間,自從茶業改良場研究員徐英祥先生發明『布球包種法』以後,從此製茶與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讓台灣製茶業進入全球形的時代。

徐英祥先生是唯一會做白茶中「銀針」和「白牡丹」的人。他說會想到研究白茶,是因為茶業改良場在民國72年時,提出新命名的台菜新品種中,其親本都有「白毛猴」的血緣,因此其茶葉的心茶就有茸毛密長的特性,他為了讓台灣的喝茶族有新的選擇,因而投入這項研究工作。徐英祥說﹕「白茶的品質是依茶芽嫩度區分,若單採心芽做原料就是『銀針』,若採細嫩之一心二葉為原料,就是『白牡丹』」。

徐先生曾與許賢瑤合編《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會史》,著有多本專業茶書,曾於20111028日獲頒2010年日本綠茶協會茶業先驅者特別

Ps:台灣老茶人徐英祥先生20111019日辭世,於20111111行告別式

◎台灣茶訊編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1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