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叱吒風雲台灣茶業界~北華泰、南坤海
2014/05/10 12:08:54瀏覽6295|回應0|推薦0

         50年代民間流傳著「北華泰、南坤海」的佳譽,北華泰、南坤海曾經在台灣茶產業交易市場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二家茶行的茶葉進貨量決定了茶葉大盤批發價格,以下進行介紹:

(一)、北華泰~林華泰茶行

走進茶行,就看到許多茶葉鐵桶,古樸挑高大廳裡都充斥著茶香,批發商與客人絡繹不絕,這個茶行傳至今日已傳到第五代了。祖先在大陸福建安溪種茶,清末時台灣茶葉外銷極盛,於是林家第二代在大稻埕創立林華泰茶行。林華泰茶行,在1883年於重慶北路二段193號成立,從開店至今,一直堅持「貨真價實,不欺騙消費者」的信念。

進到茶行的裡面,有間古老的烘焙廠,就是將茶農批來茶葉進行加工,依照烘焙的程度不同,才有分出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種。也因茶行建築有百年歷史,所以數年前日亞航就曾特地來此拍攝告,留下了金城武和志村健共飲台灣烏龍茶的經典畫面,而到此找茶的日本客人特別多。茶行早期的祖先在大陸福建安溪世代種茶,清朝時遷到深坑石碇鄉楓子林,開始種茶與製茶。清末時外銷極盛,林家第二代在大稻埕創立林華泰茶行,就此展開百年老店的風光歲月。茶的極盛時期,是在日據時代,當時的茶多外銷中國東北。在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外銷逐漸減少,內銷增加。一方面是因為人口變多,另一方面則是台灣的貿易對象越來越少。

林華泰是老字號,本店在重慶北路,博愛路的店面是門市部,重慶北路那間,則為精製工場兼賣場,地上排滿大型茶筒,茶客絡繹不絕,往往直指茶筒,不聞不嗅,便買去五斤十斤。博愛路這家則是尋常茶行,常見五十歲以上客人,也常有靜默的日本人,大概是尋著旅遊指南一類書籍,探尋至此。店員也諳日文,往往讓人以為步入日本國度。

林華泰茶行,建築外觀並不起眼,不同於現代化的茶行,擺飾著各式茶具或茶葉,林華泰茶行只有一筒筒的茶筒和茶香迎接著客人。林華泰以批發為主,所以來店內採買的幾乎都是零售商。 

林華泰茶行,在1883年於重慶北路二段193號成立,老闆已經是第五代了。從開店至今,一直堅持「貨真價實,不欺騙消費者」的信念。當我們問到老闆小時後在大稻埕的回憶時,老闆說:「小時後的茶行很多,而且以前的人力車跟三輪車都坐過。」當初會選擇繼承這間茶行,主要是因為興趣,因為小時候在茶行長大,有受到薰陶。發生過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民國53年台北淹大水,店裡所有的茶葉因為泡水,全部都丟掉了,價值兩百多萬。當時很多茶行都把茶葉烘乾後,轉賣給客人,是很不道德的行為。 

以前的茶行幾乎都聚集在貴德街,因為貴德街離港口近,船可以到大稻埕碼頭卸貨。以前的店面都是向西,因為面對港口。由此可知,茶的發展跟交通有很大的關係。 

製茶方式,老闆說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以前用人工,現在用機器。因為環境變了,人工的成本提高了,改用機器比較符合成本。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罐裝茶飲品和連鎖茶飲料店,老闆說生意多少有受到影響。年輕人會習慣喝罐裝茶(因為符合年輕人所追求的快速便利)而不能適應或接受傳統的茶文化。罐裝茶不是天然的,添加了很多香料,不僅失去了茶原有的香味,更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而現泡的茶,雖然較費時,但是天然的,是喝健康的。有人喝茶會睡不著是因為茶的品質不好,咖啡因太重。老闆很強調「原味、天然」,因為對身體才有益處。既然年輕人比較不能接受現泡茶,是否來買茶葉的顧客年齡層都較接近中年?老闆說不一定,有些年輕人會受父母影響而喜歡喝茶,有些年輕人則是自己有興趣研究

(二)、南坤海~謝坤海

名間鄉松柏嶺地區的埔中村在清代即有少量的茶葉生產,依據耆老的回憶,至少在甲午戰爭前後,松柏嶺地區就已經出現茶商,當時的茶商常撐著傘,僱用傭人挑著茶到員林、田中、彰化、台中、霧峰及豐原一帶販賣。

那一代的茶商通常有固定的客戶,到了第三代才開始形成茶葉大盤商,他們包括李有來、連允田、陳串根、陳新展及歐永約、李賜斌。

而「北華泰、南坤海」更說明了松柏嶺地區茶葉大盤商在台灣的地位,所謂「南坤海」指的是松柏嶺地區的茶葉大盤商謝坤海所經營的松記茶行,當時是中南部最大的茶葉批發商,據聞只要「北華泰、南坤海」這2家就可以決定當季的茶葉批發價。松記茶行走過了輝煌歷史的一段路,為台灣的茶葉歷史留下了軌跡。松柏嶺可以說是大茶商的家鄉,更可說是全省最大的茶葉批發集散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松柏嶺的茶葉產量大,所產茶品種口味多符合茶商喜好,又加上地緣上接近凍頂茶區,外地茶商通常會委託此地茶商代買凍頂茶。

來源:名間鄉公所

◎台灣茶訊編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