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3 00:50:32瀏覽398|回應1|推薦2 | |
暖場~驚喜角落 每堂課前驚喜角落的佈置,是我的期待,那方角落裡有夥伴們各自帶來的小小物品,每一件都有個故事可以述說,這些小物件有時看來不相干,但是當夥伴開始說著那一件件故事,一種特殊的氛圍出現了,於是這驚喜角落成為團體開始的儀式;其次是鼓勵每個夥伴站出來,說說自己的小故事,一次一次,也是一種說故事經驗的累積。 而今天的許多個小故事裡,那個走入婚姻的鏡盒裡藏著的酸甜苦辣、還有那一方修補過的紗窗、那盆養了八年不斷分株的盆栽、手作的鳥畫、布袋戲偶背後的友誼、旅途中銅壺、錫杯…都讓我有著一個又一個畫面在腦海中浮現。 (一)「生活留白」課後作業分享 上周清明連假,團體隔了二周才見面,問夥伴「還記得上堂的回家作業嗎?」多數夥伴記得,而且也把各自的書寫帶來了,先讓夥伴分成四組分享各自的書寫及在做那「留白」的體驗過程。 於是聽到有夥伴在自家陽台曬衣服時想到,停下手邊的事來欣賞夜空;有夥伴帶著孩子到住家後山,舖張薄墊躺下來,閉上眼感受躺在天地之間的幸福;有夥伴坐著坐著進入忘我,直等到門鈴響發現已經是一個小時後,這樣的生活經驗,其實常常在發生,只是或許沒有將之記錄下來,然而因為要做書寫,那很生活的經驗就被放大了,變得特殊起來,一次、二次、三次…,記得每一回,為自己找到時間做個小小的文字書寫,時日久了,累積了一些,試著再加入圖像、照片,用一方本子留下來,那就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品味手札,時光會流逝、年歲會增長,然而我們究竟留下些什麼? (二)尋找自己的樹 請夥伴各自到校園裡,尋找一棵樹,那棵樹就是屬於自己的樹,對待自己的樹自然要用欣賞的眼光,從遠處欣賞,到確認它是自己的,於是可以慢慢靠近樹,用手撫摸、感受它的質感,樹幹、樹根、枝葉,也可以聞聞它的味道,觀察它的肌理,枝枝葉葉、顏色…至少要花五分鐘只是看、聽、觸、聞(夥伴問要不要嚐呢?大夥都笑了,要看是什麼樹啊!);記得過程中不要和夥伴說話、討論,只是專注在其中。 再接下來,請寫出至少十五個以上的描述詞句,可以是形容詞、一小段話,不一定只是樹的外觀,因為當自己和樹有連結後,必定會有一些感受是屬於內在的… 聆聽樹的聲音 觀看樹幹上的跳動 (三)生活詩畫創作家 再回到教室內,請每位夥伴在圖畫紙上畫出自己的樹,可以是抽象或具象的,畫好後,三人一組,把畫放在中間,輪流讀出自己方才收集到的形容詞,這時也可以把夥伴的形容詞一塊兒選擇收集到自己的清單裡,緊接著是運用收集到的形容詞,為自己的樹編創一首詩。 詩畫的創作過程,大約只有二十分鐘,每一位夥伴都完成了作品,就連帶著小璇璇的夥伴,都很輕鬆的完成,那個過程真是動人。 最最精彩的部份是,請夥伴回到大團體的圓圈裡,每一位把自己的樹畫作舉起,可以看到所有夥伴的作品各自展現出個人特質,然後是詩人上場啦!拿著自己的畫作一邊讀出詩來,每一首詩作都讓聆聽的氣氛為之凝結,我內在的OS是「好美的一群女子」。 美好的時間永遠過得飛快,今天的Ending故事是「家樹」,故事裡的主人少小離家,但是他一直記得老家老宅裡的那棵十個孩子合抱也抱不住的老樹,老樹的春夏秋冬,老樹象徵的家族興盛意義,而當他老年終於有機會回到老家,卻發現老家少了人,而老樹少了生氣,枯黃的枝幹上,幾乎連葉子也長不出來,他坐在那兒看著看著,憶起年少、憶起家人、憶起…於是他想能為老樹做點兒什麼呢? 「樹」是我們常用來描繪自己的家的一個象徵物,家庭樹~我們如是稱之,如果一棵樹代表一個家庭,我們真要思考在這偌大的城市裡,在我們小小的陽台上,有些什麼?我們的社區裡、公園中…還有哪些地方有一棵樹是全家人可以共享的,當我們看到社區裡的樹因為擋到風水等理由被砍斷、聽到一整座的熱帶雨林被砍伐殆盡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種一棵樹成為現代人的奢侈,砍一棵樹卻是那麼輕易,然而一棵樹的長成,卻需要時間的長河慢慢流過,我們在那長河裡不過是個過客,前人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我們也該留給子孫,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不能做些什麼?如何才能夠喚起每個人內在與自然的連結?? 今天的回家作業是,在自己的社區裡、自己家裡,找到一株植栽,運用同樣的過程去經驗它,並且為它留下圖像、文字記錄,當然最理想的過程是帶著孩子家人一塊兒完成,讓家人很輕鬆的成為生活詩畫家。 延伸閱讀: 《家樹》文/熊亮、圖/譚軍、和英出版 《綠色節》文/南晶慧、圖/安娜.拉德卡、譯/陳若慈、聯經出版 《五月木棉飛》文/凌拂、圖/黃崑謀、遠流出版 志工夥伴們樹的詩畫分享:http://www.wretch.cc/blog/mjes99/22609102 http://www.wretch.cc/blog/mjes99/22609144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