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1/12 21:35:17瀏覽414|回應1|推薦2 | |
由於自己也曾經創作過學術史類型的作品,所以自己也很清楚,要寫出一部好的學術史並非易事,首先,便是要對這個領域發展與箇中的種種情況都非常熟悉,且能對這個領域中的著作一看便能知道其好壞與價值所在,而能達到這些條件,非得要在這個領域浸淫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可。簡而言之,一部好的學術史著作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創作出來的。 為什麼我要說這些話呢?我在前文曾經說過,一部好的學術史,它的內容必須處理得宜,諸如作者的生平、著作的書目羅列及其述論等,都要讓它們的篇幅比例達到一定的平衡,並讓讀者能夠對作者及其著作之特色與價值可以一目了然,進而將所要處理之時代與地域的學術特色完整的展現出來。若不是在這方面學有專精的話,對這些題材與內容的處理結果肯定是會令人搖頭的。 然而即便是學有專精的學者,也不見得能寫出好的學術史著作,就算是眾人合作的也一樣。為什麼要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有截稿時間的關係。當下出版的學術史著作,大多不是個人的自發性創作,然後交給出版社出版的,而是由某些人擬定出版計畫,然後邀請自己所熟識的學界人士,或是經由他們的引介,拉一批在這個方面的專家一起共襄盛舉。既然如此,如果不定個截稿日期,怎能確定這些大忙人一定會實踐自己的諾言呢? To be continued…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