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文教學之野人獻曝
2008/11/19 18:42:59瀏覽1121|回應0|推薦5
教書的樂趣來自於學生的回饋。其中最有趣的是,你原以為學生會回應你這些,而他們最後回饋給你的,卻遠遠超過你所想像的。這是在昨天上完323〈桃花源記〉後最真實的感受,很棒!

之前參加北一女主辦兩天的「閱讀指導策略工作坊」,回來的路上雖然和老婆大人熱烈討論著,但對於實際教學仍是一籌莫展。清楚自己的上課方式過於呆板,只是苦尋不著出路;知道自己該改變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開始,不免有些煩悶。回到學校後,就在上第一堂國文課前,忽然靈光乍現,可以把工作坊裡的法寶重新組合一下,同時讓學生同時練習閱讀、歸納、思考和表達等方面,真是一舉數得啊!於是,嘴角漸漸揚起得意的笑容,我總算又可以昂首闊步走上講臺了。

現在就讓我野人獻曝一下,如果你有高見,也歡迎提供。方法是這樣的:
1.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5-6人,如能圍成一圈最好,至少座位要集中以方便討論。
2.從題解、作者、課文到賞析,每次截取適當的段落進行討論。
3.每個段落請各組進行4項工作:「朗讀」、「大意」、「提問」、「回答」。其內容分別如下:
「朗讀」:將該段落朗讀1遍。
「大意」:整理該段落的大意或心得,並以不看書的方式和同學們分享。
「提問」:從該段落中提出疑問,提問的內容以開放式的問題為主,提問後可指定組別回答,或由各組自由回答。
「回答」:針對別組的「提問」回答。
4.各組的每位同學均須完成各項1次後,始得重複第2次。例如甲生在此段落完成了「朗讀」後,如欲再進行「朗讀」,須再完成另3項且同組每位同學各項亦都完成1次後,才得以再次「朗讀」。
5.每位同學完成1個項目即記錄一點,結算時以組為單位,不計算個人成績,故同學應相互合作才能拉高組別的成績。
6.已完成各項工作1次的同學,應積極協助同組其他同學,如有同學遲未完成某一項目,其他同學亦不得重複已完成的項目。
7.同組同學應藉由充分的討論,協助彼此對該段落內容的掌握。
8.活動進行中,每個項目均由同學自由舉手爭取機會,然而4個項目中以「朗讀」最簡單,「大意」最困難,故「朗讀」由各組輪流進行,毋須自願爭取;「大意」如無人自願則抽籤決定,抽中者如無法以口語表達,則扣該組總點數1點。
9.除前述4個項目外,各組亦可事先預習課文,並將課本上未註明的重點補充給其他同學,每補充1項者,加記該組總點數1點。
10.每一課結束後結算成績,前兩名的組別,每位同學發金幣1枚以茲獎勵。

本活動的目的,在於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學習,並以閱讀、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透過同學們彼此協助與刺激,加強同學對課文的瞭解及對重點的掌握。

在開始活動以前,任教的兩個班311和323各有千秋,我對兩班的預期當然也不同。首先登場的是311,兩週上課下來,整體來說同學的參與度增加了,注意力亦較以往集中,偶爾會有同學精神不濟或不醒不事,但大致來說還不錯。只是主動學習上仍待加強,因為通常要經由抽籤才能找到「苦主」,大家都太客氣了。

323可就截然不同了,才第二次上課,他們的熱情就已經多到快滿出教室了,差點沒把教室的天花板給掀了。一直覺得他們的潛力十足,但是也一直沒機會讓他們發揮,今天總算見識到了。原本323的同學對上課的興趣不高,學習的態度也有不小的落差,因此我只希望能幫同學找回閱讀的樂趣就好,不敢有太多奢望。沒想到一開始進行,同學們就十分踴躍,有人事先預習還準備好大意不說,在徵求「大意」和「提問」時同學們的反應,大概可以用「爭先恐後」來形容。最後不得已,只好以抽籤順序來限制發言人數,以免耗費太多時間。同樣是抽籤,兩班竟呈現出兩極化的差異,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上課的過程中,大都是同學們發言,我通常只是簡單的總結和重點的補充,看來似乎比起傳統的上課方式輕鬆許多,其實不然。正因為要同學講大意,我必須先整理出所有的段落大意,才能適度的引導同學;正因為要同學提問,我得先弄清楚所有可能的問題,才不致於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這麼一來,備課的時間雖然增加,但自己也有顯著的收穫,算一算還是很划得來。

老蘇非老王,但還是有自誇的嫌疑,所以希望也能聽聽同學們親身體驗過後的心得,這樣我才有機會調整得更好。今天又要去國文科的研習充電了,期許回來後能再有新的招式,讓大家上完國文課後都能有滿滿的收穫,這才是我所想要的!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mark&aid=23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