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8 11:38:27瀏覽1445|回應4|推薦14 | |
湘西印象十一:石橋寨 ◤遇見林老師 在旅途中,你總會遇見一些朋友,這些朋友會協助你走得更加深入,在湘西鳳凰,林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朋友。 初遇林老師,在逛完聽濤山沈從文墓地時,那次,我很反常的接受了他的招攬,上了他所拉的人力車(一直到現在,那次應該也是我唯一一次坐人力車吧)。在沿河的狹道上,他腳步輕捷的拉車快走著,路旁,有些閃身的孩子還忙不迭的向他問:「老師好。」我有些詫異:「您是老師嗎?」他靦覥地笑笑:「欸,我是縣裡小學的語文老師。」我聽了,慌得忙喊著要下車: 「怎能讓老師拉車呢?!」「老師,我這裡下車……」 他的腳步依然輕快,讓我根本無法下車,他說:「沒事,學校放學後,我就拉車賺點外快,沒事的。」「但是,沒有讓老師拉車的道理,老師,你放我下車吧……」 那段沿河的石板路,其實不長,但感覺起來,卻走得好久好久…… 或許也感覺到我的尊重吧,林老師問我要不要到他家裡坐坐,我回說好,車就在離石板路盡頭不遠處的一排矮房子停了下來,這排矮房子緊挨著河,是那種要上門板的老房子,可是房子對面靠山壁的地方,每戶人家都刻意擺些小盆栽……石板路、老房子、小盆栽,環境顯得十分雅緻。 老師家的人口十分單簡,他說他的一雙子女,一個在長沙,一個在懷化,都在城裡念大學,也因此開銷大,憑小學教員的薪水,實在難以應付……他給我斟上自家釀的玉米酒,為我講述許多鳳凰當地的人文歷史掌故,他的博學令我訝異,也聽他說,一些北京的學者來鳳凰做田野調查,多請他做嚮導,還因此,前些年中央台拍鳳凰當地的故事,他還軋上一角…… 我告訴他,我從台灣來,從大學時就想來鳳凰尋訪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在他家用了晚飯後,在門前做地乘涼時,他沈吟地對我說:「你這樣一個人,只怕走不遠,尤其是城外的苗鄉苗寨,那才是最原滋原味的鳳凰……這樣吧,過兩天學校放假,我陪你走一趟……但一天太短,最好要有車……」 旅途已近尾聲,旅費尚有剩餘,我並不在乎錢,而且,我也想多給林老師一些導遊的費用……「老師,你替我打算吧,就租一輛車,麻煩你陪我走走……」 就這樣,我有了林老師,成為我闖苗寨的帶頭大哥,領路人了。
石橋寨,在烏巢河邊,這裡已進入過往苗人聚集的大本營──臘耳山區。而寨子,也藏在極為深密的大山綠林裡。 從公路邊,幾乎看不清楚寨子的面貌,走進林子裡去,最初遇見的是四個寨裡的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石金祥、石寶玉,以及隆正,另一個穿開檔褲的小小朋友,說不清楚名字,見了人只管往遠處走…… 喔,對了,還不能忘了石金祥、石寶玉,以及隆正帶的三隻小小小朋友──三隻小貓頭鷹。他們的翅膀插在身後,圓睜著兩隻怪眼,在地上晃來晃去的,模樣兒也十分可愛。 在林子裡,突然聽到不遠的村寨裡響起炮竹聲,林老師笑笑對我說:「運氣不錯,寨裡今天有喜事,快去看看。」我們在林子裡穿行著,待會兒就能見到苗寨,這段穿行林間的路,讓我想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 穿出林子,眼前豁然開朗,剛燃放鞭炮的人家,房前小晒穀場上擺著一長木桌,桌上不少狼藉的碗盤,房子周圍也還坐著不少聊天的賓客,我們的闖入,讓他們的目光全帶著幾分疑感。 林老師趨前向他們說明了來意,馬上就有一些人忙碌著張羅起來,林老師說,婚禮是在昨天,昨晚熱鬧了一晚,今天新娘子回娘家,這些留下的人是從昨晚一直鬧到現在的…… 不久,長桌上又擺上兩大碗公的菜,但兩碗公裡卻都是一樣的菜色:滿盛著肥豬肉,以及一些豆類,還有很多很多紅紅的辣子。據說,昨天的喜宴就只有這麼一道菜,所有人都吃這個,不過是無限量供應,份量儘夠的…… 才剛吃幾塊肉,新郎就急急的跑出來招呼,說是招呼,但也是木訥的說不了幾句話,就是請我多吃,一定要吃飽,待會兒進屋子坐,還有,就是新娘子今天不在,很抱歉云云……相較於其他坐在一旁,眼光好奇的人們,新郎像是被推著不得不出公差招呼我們似的……是我們太突兀了,而他們,也實在太害羞了! 走到房門口,就見門兩旁紅豔的對聯,墨色淋漓地寫著:「今世姻緣由風蒂。此生佳偶自天成。」洋溢著滿滿的喜氣與祝福。 廳房正中,擺著一台新彩視,彩視上還有一台新的vcd,和這老房子明顯的不搭軋,但聽說是新郎為了結婚特意置辦的,房裡有十來個人,二、三十雙眼睛直往電視盯著,在這個靜謐的早晨,這裡人的屏氣凝神,也有著相適應的安靜。 在彩色電視旁,有個大布告欄,上面貼滿了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不等的鈔票,我問了林老師,確定那是賓客致上的禮金,我在新郎的再三謙讓下,也貼上了一一張一百元人民幣的鈔票,這樣的送禮,還真是從所未有的經驗哩。 走到屋側的廚房裡,大灶上還不少喜宴的「辣食物」,塑料桶、大碗公,一盆盆的,可以想見昨晚的豪宴…… 可惜啊,晚了一步!
石橋寨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寨旁烏巢河上橫跨著的「天下第一大石橋」。 離了喜宴,林老師帶著我直往寨底下走,從寨底下往上看,可以看到石橋寨依著山勢而建,型式差相彷彿的土磚、石砌農舍,一律覆蓋著黑色的屋瓦,參差有致的錯落在山林間;而寨子底下寬廣的烏巢河階,就是一畦一畦廣漠富饒的水稻田,這時節田裡全蓄著水,正等著插秧……我們無論在寨裡穿行,或是在水田間行走,都走著極為複雜的小徑,行走其間,很有〈桃花源〉裡形容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況味。 走到烏橋河畔,這裡是林老師認為看大石橋最好的位置,只見烏巢河水一彎清淺的歡唱而去,半天高的地方跨者一座極長大的石橋,而新石橋及清亮水間則是一座狀極古樸的老橋,新、老石橋都以半圓跨過河水、跨過山谷,上下新舊小大,形成一種極有趣的對比…… 我特別愛這座以石堆砌成的老石橋,它不多也不少的剛好夠跨過河兩邊,可以想見沒有新石橋時,附近臘耳山區的苗人都以徒步的方式從對面大山走下來,爬過老石橋後,再走上石橋寨,他們中間如果在石橋寨有親友的,或許還可能會在寨裡串會兒門子吧…… 老石橋的橋面像隻老烏龜的背高高隆起,彷彿走上高高的龜背,它就會馱著你步上高高的天堂……這時橋對岸走來兩個小朋友,一個還拿著竹蘿筐罩著頭玩兒,我特別愛看他們爬上橋的樣子,好像兩個小天使在天邊做戲著…… 小朋友走下橋來,竟然是剛在寨口遇到的隆正(這名字比較像滿族人),他帶著他的小貓頭鷹正四處玩耍,我把相機交給他玩,讓他拍拍他美麗的家鄉(可惜,老師教的不好,他拍的照片多是模糊的),趁空時,我也為他的小貓頭鷹留下寫真,可這個小傢伙似乎不領情,還斜飄著眼珠子,有些不樂意的樣子。 石橋下,這時有個鄉農扛著牛犂,正輕巧地走「跳岩」過河來,勤奮的他,似乎只想快些做完農事,全沒有上橋走雲天上的閒情,但見他小小的身影為老橋所圈住,而老橋高馱起的背,又為大石橋掛在天際的大圓所圈住……一圈圈一圈,而圈中心裡則是一個樸實的鄉農,和一派清亮的河水,那一刻,景色如畫。 老石橋的另一側,有兩幢看似和老橋同樣蒼老的石砌房子,那是寨子的水磨坊,磨坊邊有狀似複雜的引水系統,但小溝渠裡全沒有水,而水磨坊裡的水磨,有些殘破,似乎也有些歲月沒用了…… 離開老石橋,走上對面山上的小路,這裡的高度驟然提高,讓人眼界為之一開。「烏巢河大石橋」從這裡看,像是兩山各自伸出一隻長手臂來,在寬廣的山谷裡兩手臂緊密的相接連著,接連著兩山間的人情,也遠繫著大山裡人們的希望,說它是這片山區裡最美的虹彩,我想,當地人應該不會反對吧。 大石橋下,烏巢河水亮亮清清,向遠方迷矇的天色無限的展延去,細看明亮的水色裡,其實不少是雲翳投射在水田裡的幻彩,而幻彩裡,不少穿藍衣的苗人婦女正辛勤勞作著,彷彿千百年來,這靜謐,這安詳,都一成不變,一樣的步調,也一樣的風景…… 所不同的,恐只有頭上多出的那一抹灰白「虹彩」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