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鹽源印象
2017/11/20 21:26:39瀏覽980|回應1|推薦20

趕路,常會錯過許多風景,像到了餐廳,卻無法坐下來好好吃頓飯一樣,但即使如此,還是能聞到些當地的味道。像鹽源,就是如此。

鹽源,在西昌西邊,翻過磨盤山、雅礱江和小高山後,約半天可到。這裡是個壩子,四周是高逾三、四千的山海洋,而鹽源就在二千多一點的「海」底裡。鹽源壩子挺大,整個四川除成都和西昌外,可能就它最大。而且不但大,還很富足,但見盆裡地勢平疇,沃野千里,道兩旁儘擺滿了蘋果攤,一片西部難得見的豐收安樂景象。(鹽源的蘋果、花椒都很知名)

富足的還不僅只是農業,更重要的是地名上的「鹽」。現代人很難想像鹽在古代有多麼重要,特別是在遠離海洋的西南一帶。鹽源自古產鹽,又能種好莊稼,這在古時根本風水寶地,最早是羌種的笮人遷來此,留下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青銅器,後來漢人、吐蕃、納西人等都來分一杯鹽,最後是彝人成了這裡的主人,到今天路上還可見不少著傳統服飾的彝人,那種原生態的民族風,是車窗外最明麗的風景線。

鹽源縣城很新,這個新倒不是說它遲至1950年代才成為縣府所在地,而是它真的蓋了不少新房子寬馬路。初進城,我們走進外環道的新城裡,城很大,但店和人影都很少,想找個地方吃飯都難。後來我們拐入客運站附近的老城區,老城很小,人也多,但真正老的東西卻不多了。像這樣的縣城這幾年在川西所在多有,每次遇到都只有一個感想,「又來晚了」。

在鹽源,我們和岳強分別了,因為他剛接到消息,在北京的爺爺身體有狀況,他必須趕回去見爺爺。可這時鹽源縣城卻半點不新了,這裡的交通不便,想「趕」去哪裡都不容易,岳強焦急地打探西昌的飛機、火車,看可否當天趕回北京或成都。我突然想到這裡其實離瀘沽湖、麗江也不遠,或許也是選擇之一。行到山窮處,常是人們的一廂情願,鹽源和所有的「山窮」一樣,其實一點都不窮,曾經這裡也是成都往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的捷徑之一啊。

雖說相機一直拿在手上,想抓拍些穿傳統服飾的彝族行人,但有心栽花花不開,只抓到些農民勞作、老鄉翻車、及長路漫漫等無聊的景象。在翻過盆緣高處,即將離開鹽源進入木里時,埡口左近有一排五彩亮麗的風馬旗,那時我也還沒意會到,其實我正離開彝人的地盤,即將進入藏人為主的國度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09117668

 回應文章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22 10:49

超載的後果

就是這樣「翹孤輪」啦大笑


阿棟(stonejung) 於 2017-11-22 17:35 回覆: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