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太平島(三)
太平島的人文歷史遺跡及景觀
13世紀時,已有中國漁民在太平島附近海域作業。
太平島上遺存的清朝古墓碑
二次大戰結束,1946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派出「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並有內政及陸海空各部代表隨往視察,會同海軍從廣州出發,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
艦隊旗艦太平號由南京出發前合影,前排中為艦隊指揮官林遵,後排右二為內政部代表鄭資約(原為西北大學地理系教授,借調內政部任接收南沙群島專門委員),時間是1946年10月23日。
圖左:艦隊旗艦,“太平”號護衛艦(舊稱護航驅逐艦),南沙太平島(原名“長島”)以該艦名命名。太平號之後又在1947年3月接收了東沙群島的東沙島。1954年11月14日,太平號于大陳島海戰被中共魚雷艇擊沉。圖右:西沙艦隊主力艦“永興”號掃雷艦(舊稱驅潛艦),西沙永興島(原名“林島”)以該艦名命名。
1946年11月泊于三亞榆林港中的“太平”號
1946年12月15日接收人員于太平島主碑(太平島共立兩塊石碑,主碑立於島西端,副碑在東端)舉行升旗典禮,前排左四為內政部接收代表鄭資約,前排左五為艦隊指揮官林遵,前排右四為廣東省接收代表麥薀瑜。
接收太平島時派去之測量人員
12月12日,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中業」兩艦由林遵率領,抵達太平島。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為該島命名。
太平艦到此碑
太平艦到此碑
此張照片為今年敦睦艦隊航經太平島時所拍,其錯誤的國輝經媒體報導引發議論
在島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豎立起「太平島」石碑,並在島之東端,另立「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
賜我太平石碑
太平島碑
立碑完後,乃於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之後在太平島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於廣東省政府管轄。1949年大陸淪陷,政府撤守臺灣,駐守太平島的部隊也隨之撤守臺灣。直到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威力偵巡」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南沙守備區石碑
南沙守備區石碑
陸戰隊駐守時之生活照
1959年,島上官兵自臺灣迎奉千手觀音菩薩來此祭祀,修建觀音堂。觀音堂曾於1972年重修。此外島上還有一土地公廟, 唯其建築年代已不可考。
觀音堂
1980年1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司長王杏泉代表部長許水德,登島設立「南疆鎖鑰」石碑乙座。
南疆鎖鑰石碑
南疆鎖鑰石碑及其前之廣場
一般說來,全島平坦而廣闊,由於長年國軍在這裏駐守,所以開發道路及增建軍事設施這二件事,成為最重要且必須的工作。
太平島上的瞭望台
太平島上的瞭望台
從瞭望台上俯視太平島
因此我們今天可以在太平島看到修整良好的道路(機場跑道),國軍將環境整理得井然有序,就如同海上公園一般。
太平島上的營房
太平島上的營房
太平島上的營房
太平島上的營房
直到2000年1月28日,海岸巡防署成立,海軍陸戰隊撤回臺灣,改由海巡署駐守,取代陸戰隊接管太平島。
海巡署南沙指揮部
20 機炮陣地
40 榴彈槍陣地
海巡官兵進行早點名
海巡官兵進行防禦作戰演習
海巡官兵進行防禦作戰演習
海巡官兵進行防禦作戰演習
為了維持這美麗的海上公園,海巡署會不定時在太平島海灘及中洲礁海灘進行淨灘活動。
淨灘活動
淨灘活動
島上的地下水位高,是南沙島礁中唯一有淡水的島嶼(南海各島礁中的第一大島為西沙永興島,面積2.1平方公里,沒有淡水;第二大島為東沙島,面積1.74平方公里,有淡水,我們擁有的兩個島都有淡水),但水質含氯鹽,雖然有數口水井,然而除了東部水質尚可接受外,其餘均不適合飲用。
太平島上的水井
1980年代,國防部曾經在島上鑽一口600多公尺深的水井。 1992年,興建集水坪、蓄水池等設施。 1993年,設置完成兩部海水淡化機,每天造水4小時,約有6,000加侖的淡水產量。
島上的電力系統主要以5部200kW柴油發電機供電,發電用油需由台灣運補。 2001年12月,興建完成20.3kW容量的太陽能裝置當備用電源。 2011年9月7日,政府舉行光電系統動土典禮,增建太陽能光電和熱水設備,目標是讓太陽能成為太平島的主要能源。太陽能模組將裝設在機場跑道旁,目前規劃興建6排3列的太陽能板,預估帶來120kW的電力,未來可能會擴建為240Kw,太陽能光電系統已經於12月13日已完工啟用。
太陽能光電系統
太平島是中華民國漁民的一個漁業支援基地,設有南沙醫院、氣象觀測站,由海軍的氣象人員及空軍天氣中心太平派遣氣象組駐紮。並建有衛星電訊通訊、雷達監控等通訊設備。
南沙醫院
氣象觀測站
衛星追蹤站
待續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