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14 11:29:13瀏覽1602|回應1|推薦3 | |
南海風雲---- 東沙島
光緒三⼗三年 (1907) 九⽉初五⽇,清朝外務部發兩廣總督張⼈駿電,告知港澳附近與美屬⼩呂宋群島(今菲律賓)連界之間有⼀荒島,被⽇商⻄澤吉次糾合眾⼈於本年七⽉⼆⽇登岸,建設宿舍,⾼懸⽇旗,改島名為“⻄澤島”,暗礁為“⻄澤礁”,將其據為⼰有。外務部認為“該島為我屬地”,命張⼈駿詳細查明該島舊系何名,有無圖籍可考。由此開始,外務部、兩廣總督張⼈駿、兩江總督南洋⼤⾂端⽅、總理南北洋海軍兼廣東⽔師提督薩鎮冰等地⽅督撫要員反複調查,查證典籍,確認⻄澤島即為廣東⼀帶漁⺠習慣稱呼的“東沙島”,也被⻄⼈稱為“蒲拉他⼠島”。隨後經兩年多反復交涉,終將⽇商所佔東沙島收復。
東沙島是南海諸島中歷史最早被開發的,漁民前往東沙海域進行漁撈活動,可推到一千多年前晉代裴淵的《廣州記》,但該書已失佚,幸好五代、北宋時代的地理學家樂史(930年-1007年)在《太平寰宇記》中,記有裴淵的《廣州記》「珊瑚洲在(廣東東莞)縣南五百里。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此後許多古籍中都有相同的記載,如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出版的《元豐九域志》,南宋王象之於嘉定十四年(1221年)開始編纂的《輿地紀勝》,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廣東通誌初稿, 明嘉靖 36年(1557年) 的《皇輿考》,以及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郝玉麟負責,翌年完成的《廣東通志》都有珊瑚洲的記載。
東沙島的名稱最早見諸於文字是在 1820 年出版謝清高的 “海錄”一書中,”東沙者, 海中浮沙也, 在萬山東, 故呼為東沙。往呂宋、蘇祿所必經。其沙有二, 一東一西, 中有小巷可以通行, 西沙稍高, 然浮於水面者亦僅有丈許。” 謝清高所說的 東沙指東沙群島的主要部分, 即東沙環礁,西沙則是指東沙島。最早標示東沙島於地圖中的是大約成圖於萬曆年間(1608 ~ 1619) 的《東西洋航海圖》( Selden Map),該圖將東沙島以「南澳氣」標於圖中。西方地圖中目前僅知在 16世紀時的地圖均未將東沙島畫入,Hessel Gerritsz 1621年(天啟元年)的一幅《東亞地圖》有將東沙島畫入,該圖將台灣畫成三個島 (明朝陳組綬《皇明職方地圖》也將雞籠澹水及北港畫為兩個島),他於1622年畫的《太平洋全圖》也將台灣畫成三個島也有把東沙島畫入。天啟六年(1626) John Speed 畫的《中華帝國》 (The Kingdome of China) 也有將東沙島畫入,該圖也將台灣畫成三個島。
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施朗的兒子)繪製《東洋南洋海道圖》是中國最早明確標示出中沙群島的地圖,其中東沙群島,畫成的弦月狀島礁,註記「氣」;西沙群島,畫成長條狀島礁,註記「長沙」、「石塘」;中沙群島,畫環狀島嶼,註記「矸罩」,意指被白凈石頭籠罩,也有一說是根據廣東沿海漁民的發音為「Canton(廣州)」而來;清陳倫炯(曾任台灣總兵和浙江提督)所著,雍正八年(1730年)出版的《海國聞見錄》中所繪製的四海總圖則是第一個將南海諸島明確劃分為四大群島的圖。該圖在南海海域中,自東北而西南,分別繪有半月形的「氣」,帶狀並有無數沙狀的「沙頭」、「長沙」,以及成由許多石塊組圖成矩形的「石塘」。其中「氣」即「南澳氣」,指東沙群島,「沙頭」即「萬里長沙頭」,指中沙群島,「長沙」指西沙群島,「石塘」指南沙群島。該書中並有專節記錄「南澳氣」。”南澳氣,居南澳之東南。嶼小而平,四面挂腳,皆嶁岵石。底生水草,長丈餘。灣有沙洲,吸四面之流,船不可到;入溜,則吸擱不能返。 隔南澳水程七更,古為落漈。”
黃千人於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繪製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也標示了「南澳氣」。1845年清鄭光祖《醒世一斑錄》中的《中國外夷總圖》,以“落漈”標註東沙群島,“東沙”標註中沙群島,“西沙”標註西沙群島,“石塘”標註南沙群島。此外不知繪於何時(1841年之前),現存於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的 (清代航海圖冊)第32幅圖畫的正是「南澳氣」。清光緒二十七年 (1901) 陳壽彭編譯的《中國江海險要圖志》就將東沙島列為廣東雜澳第十三,這書也是兩廣總督張⼈駿與日本交涉的重要證據之一。
張人駿對日交涉,費時兩年取回東沙島,距今已111年。中國因分裂,至今南沙群島仍然無法完全收回,實在是令人感慨萬千。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