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30 11:22:13瀏覽5147|回應2|推薦8 | |
南海風雲 ----------- 黃岩島的前世與今生
黃岩島(又稱民主礁、英語:Scarborough Shoal),是南海中的一個環礁。礁盤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內部形成一個面積為130平方公里、水深為10~20米的潟湖。潟湖內以北、南兩端的礁塊最為密集,共有五塊礁石常年出水,北端者稱為北岩;南端者稱為南岩,兩者相距約10海里。該島距西沙群島約340海里、海南島約500海里、距菲律賓蘇比克灣約100海里、該島距中沙環礁約160海里,中國將其視為中沙群島的一部分,且為中沙群島唯一露出水面的島礁。
黃岩島衛星照
這個位於南海東部的幾塊不起眼礁石,它卻是促使南海分爭白熱化的導火線。在中國古籍的記載中都是以長沙,石塘表示今日的西沙及南沙,以南澳氣表示東沙。明代《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年) 中標有石塘、長沙和石塘。這是目前擁有最早標示南海諸島的地圖。明代羅洪先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據元代朱思本(1273–1333 年)《輿地圖》繪編的《廣輿圖》中也有長沙,石塘的標示,但朱思本的原圖現已失佚,故原圖是否有長沙,石塘的標示已不得知。明代的《鄭和航海圖》也有「石塘」和「萬生石塘嶼」的標繪,在清代更有許多地圖均標繪有「千里長沙」及「萬里石塘」。此「千里長沙」是西沙群島,「萬里石塘」是南沙群島。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局部放大
廣與圖 (1541) 鄭和航海圖
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兩幅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朝廷為監管與東洋日本、南洋諸國海上貿易航路而繪製的南海海道針路圖。其一,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編制《西南洋各番針路方向圖》;其二,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施朗的兒子)繪製《東洋南洋海道圖》。兩幅地圖的樣式相似,而施世驃的《東洋南洋海道圖》增加了若干條航路。這是中國最早明確標示出中沙群島的地圖,其中東沙群島,畫成的弦月狀島礁,註記「氣」;西沙群島,畫成長條狀島礁,註記「長沙」、「石塘」;中沙群島,畫環狀島嶼,註記「矸罩」,意指被白凈石頭籠罩,也有一說是根據廣東沿海漁民的發音為「Canton(廣州)」而來;南沙群島的標示並不明顯,僅畫數個島嶼,註記「龍蛇嶼」。清陳倫炯(曾任台灣總兵和浙江提督)所著,雍正八年(1730年)出版的《海國聞見錄》中所繪製的四海總圖則是第一個將南海諸島明確劃分為四大群島的圖。該圖在南海海域中,自東北而西南,分別繪有半月形的「氣」,帶狀並有無數沙狀的「沙頭」、「長沙」,以及成由許多石塊組圖成矩形的「石塘」。其中「氣」即「南澳氣」,指東沙群島,「沙頭」即「萬里長沙頭」,指中沙群島,「長沙」指西沙群島,「石塘」指南沙群島。
東洋南洋海道圖
四海總圖
但在中國古籍的記載中,關於黃岩島的記載可說是沒有的。即使民間流通使用的《更路簿》中,漁民給南海中136個島礁起了「乳名」,其中東沙群島1個,西沙群島38個,南沙群島97個,也沒有與黃岩島有關的地名。有些學者認為元朝郭守敬於1279年行 “四海測驗” 時的地點就是黃岩島。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觀測站,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亞,南至何處?無人知曉,元史僅記載 最南的測站是 “南海” 及《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 ”朱崖” 很肯定的是指海南島,《南逾朱崖》指超過海南島,但究竟是何處呢?“四海測驗” 主要是測 “北極出地”(緯度),並沒有測經度,如有測,現在就不必猜 “南海” 測站是那裡了。依據當時測量的結果,“南海” 測站的緯度是14度48分。如今放眼南海,北緯15度附近都是海洋,只有黃岩島位於北緯15度8分,所以有學者認為 “南海” 測站就是黃岩島。但也有學者認為應是西沙中建島,中建島位於北緯15度47分,位於西沙群島西南處,是西沙群島最南端的島嶼,面積1.5平方公里。以當時的測量儀器,又是在荒野的野外進行量測,產生一度的誤差是很有可能的,筆者個人也認為是中建島的可能性較高。但這並不表示中國人不知道黃岩島的存在,筆者個人認為大約完成於1608 ~ 1619年(明萬曆時代) 的《東西洋航海圖》(Selden map) ,該圖是一幅十七世紀初期的地圖,原作者不明,有標註105個地名,範圍涵蓋今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與一部份的印度等,非漢字地名使用閩南話拉丁字母音譯。本圖的最後主人是John Selden,他是一位英國的法學家,大約和莎士比亞同時期,對東方文化感興趣,但他並不懂中文;地圖原本是他私人收藏,後依照他死前遺囑,被捐到他的母校牛津大學。從1659年以來,這幅地圖就一直被放在牛津大學的Bodleian Library,1919年被查看過一次後,就一直淹沒在書海當中。直到2008年,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歷史系副教授,Robert Batchelor,在英國牛津圖書館做研究時發現了這幅地圖。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這並不是一幅普通山水圖畫,而是一幅標有航道羅盤方位,按照比例繪製的航海圖,其後兩百年內未有任何航海圖比它詳盡。筆者認為該圖是第一個繪有黃岩島的中國航海圖,從地圖的相關位置研判,該圖在黃岩島的位置是繪有礁石,但是該礁石在圖中並未標示名稱,筆者認為或許是因為黃岩島大部分都為暗礁,漲潮時只有五塊礁石露出水面,所以並未標示。
東西洋航海圖(Selden map)
東西洋航海圖中的黃岩島
筆者認為第一個有標示黃岩島的地圖是黃宗羲於康熙十二年(1673)繪製的〈輿地全圖〉,雖然該圖現已亡佚,但以該圖為底,黃宗羲的孫子黃千人於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繪製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也標示了黃岩島,該圖在南海中標示了 “嘍古城舟誤入不得出” ,筆者認為這 “嘍古城” 指的就是黃岩島。所謂 “嘍古石” 就是珊瑚礁,在《海國聞見錄》中很清楚的記載者 ‘南澳氣,居南澳之東南。嶼小而平,四面挂腳,皆嶁岵石。底生水草,長丈餘…’ ,又記有 ‘……至瓊海萬州,曰萬里長沙。沙之南又生嶁岵石至七州洋,名曰千里石塘…’,此外在1774年繪製的《中華沿海形勢全圖》及1787年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圖》中均將珊瑚礁標示為“嘍古石”。因黃岩島為一環礁,呈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積盤大,低潮時整個礁盤皆露出水面,宛如一座珊瑚礁建的城堡,且只有在東南角有一缺口,船舶可以出入。如果船隻誤入其內,以當時的帆船,只能靠西風或北風才可出來。黃岩島位於北緯15度,是屬於信風帶,夏天多吹東南信風,冬天多吹東北信風,故 “舟誤入不得出”。黃岩島的英語名稱Scarborough Shoal就是因為英國一艘商船Scarborough號於1784年九月在此擱淺遇難而得名。這也間接證明西方國家在此之前是不知道黃岩島存在的,否則該船是不會在此擱淺的。
1774年繪製的《中華沿海形勢全圖》
1787年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圖》中均將珊瑚礁標示為 “嘍古石”
黃千人於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繪製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局部放大
此後清代還有許多地圖都是基於黃家祖孫二人的地圖臨摹仿繪而來的,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參照黃宗羲舊圖繪製的〈京板天文全圖〉,嘉慶四年(1799)參照黃宗羲舊圖所刻製的《輿地全圖》,嘉慶十六年(1811)參照黃千人舊圖繪製的同名〈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嘉慶二十三年(1818)朱錫麟參照黃宗羲舊圖繪製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以及1895年印行的《古今地輿全圖》都有標繪 “嘍古城舟誤入不得出” 的黃岩島。此外,日本筑波大學圖書館也收藏了一幅中國地圖,作者及年代皆不詳,筆者認為該圖是摹仿1895年印行的《古今地輿全圖》,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也收藏了一幅《坤輿全圖》,作者及年代也皆不詳,其繪圖方式與黃千人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可說是完全一樣,但是並沒有像其它的圖一樣說明本圖臨摹仿繪自何圖,但該圖在台灣之中標繪有諸羅縣。1787年(乾隆52年),乾隆因林爽文事件獎勵義民協助圍攻、抵抗林爽文軍隊,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由此可推估該圖可能完成於1787年以前。這兩幅圖中也都標有 “嘍古城舟誤入不得出” 的黃岩島。
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參照黃宗羲舊圖繪製的〈京板天文全圖〉
〈京板天文全圖〉局部放大
嘉慶四年(1799)參照黃宗羲舊圖所刻製的《輿地全圖》
《輿地全圖》局部放大
嘉慶十六年(1811)參照黃千人舊圖繪製的同名〈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局部放大
嘉慶二十三年(1818)朱錫麟參照黃宗羲舊圖繪製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 日本筑波大學圖書館也收藏了一幅中國地圖 局部放大
法國國家圖書館也收藏了一幅《坤輿全圖》
法國國家圖書館也收藏了一幅《坤輿全圖》局部放大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編印《中國南海各島嶼圖》詳細標明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各島礁的具體名稱。其中將黃岩島標示為 “斯卡巴洛礁”,同時也標有一中文名稱為 “南石”。這名稱 “南石”(South Rock)也一直被用到二戰結束,這段期間,美國有的地圖也以South Rock來稱呼黃岩島。大陸在1983年正式定名為「黃岩島」。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編印《中國南海各島嶼圖》
自宋朝以來,南海海域一直是中國海商與波斯,阿拉伯,印度,馬來和菲律賓貿易的航道,中國的航海人員應對南海有相當程度的掌握,這些資料可能超過官方擁有的記載。1389年的《大明混一圖》就是一很好的例證,該圖明確的描繪了印度,阿拉伯半島及非洲大陸,這比鄭和下西洋(1405-1433)還早,更比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早了一百年,筆者認為那時的中國商人應已到過非洲西岸,否則如何劃出非洲大陸。筆者認為當時中國民間對南海的知識遠比官方記載的多,否則如何能畫出《東西洋航海圖》(Selden map),現存於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作者及年代皆不詳的 (航海圖冊),以及寫出現存鈔本被收藏在英國牛津大學Bodleian Library的《順風相送》(成書於1570 -1593年間)。這三部著作都是航行於南海的海道針經,筆者認為那時的中國航海人員一定知道黃岩島的存在,才可在航道中避開黃岩島,以避免造成像英國一樣的船難。所以筆者推測古地圖中的“嘍古城” 指的就是黃岩島。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