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1 17:39:17瀏覽2807|回應1|推薦59 | |
王羲之、李世民與弘曆這三人,年代相隔長達1400年,卻都一線相繫,深刻地影響到中國的書法藝術發展。 王羲之,東晉大書法家,書風被稱是「飄若游雲,矯若驚龍」。由於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被後世尊稱為「書聖」,代表作是東晉永和九年寫下的《蘭亭序》,成語中的「入木三分」也是典出於右軍。 李世民,即唐太宗,貞觀一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史稱「貞觀之治」。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大力倡導王字書風,並珍藏很多右軍的作品,還千方百計取得了《蘭亭序》的真跡。 至於弘曆,就是乾隆皇帝,在位60年,稱得上是清朝全盛之世。這位皇帝挺搞怪的,也相當自負,自稱文治武功的十全老人,卻不知清朝的衰敗即始自乾隆朝。他也是王羲之的信徒,乾隆年間,他將收藏於內府的《蘭亭序》摹本,集刻為「蘭亭八柱帖」,流傳後世。 話頭是最近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院中全新設計的「三希堂」,電視又正播著「貞觀之治」連續劇,莫名其妙地就把兩位皇帝給串在一起。 先說「三希堂」,可不是街坊賣江湖膏藥的地方,而是弘曆的書房,位於故宮養心殿的西暖閣。取名「三希」是因為弘曆收藏到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珍寶,因而以此為書房之名。 話說弘曆除了平定新疆、蒙古等武功,還喜文喜詩,附庸風雅,尤喜書法,窮帝王之力,大搜天下名帖,集錄了魏晉以降的130多位名書法家真跡,編刻了「三希堂法帖」,還集刻了《蘭亭八柱》,算是對書法藝術的保存與發展很有貢獻。 從書房名為「三希堂」,即可瞭解弘曆對王羲之書法之鍾愛。不過,這位老兄的占有慾很強,凡是到了他手上的書畫珍品,都被他蓋上一方方的鑑賞或收藏大印,搞得好好的藝術珍品,看起像是貼滿撒隆帕斯,破壞殆盡,成為一害。 至於蘭亭八柱,除了得助於弘曆,也要感謝李世民。蘭亭八柱中的多件摩本,都是李世民取得《蘭亭序》真跡後,請當時工於書法的大臣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等人所臨摩。也虧了有這些摩本,得以讓後世一窺《蘭亭序》之風。 李世民馬上得天下,幾乎算得上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他並不是大老粗,文治一樣行,也因為有這位皇帝的力倡,奠定王羲之的書聖地位。可惜的是,他愛羲之的字成痴,死後也把《蘭亭序》的真跡帶進了昭陵,實在是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大敗筆。 李世民與弘曆分別締造了「貞觀之治」與「乾隆盛世」這兩個在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大的時期,不論帝國版圖或文治武功都稱極盛。這兩位帝王都是王羲之的仰慕者,也因此能讓右軍之風流傳至今。 但愛之也適足害之,愛到了極點,唐太宗把《蘭亭序》帶進了棺材,乾隆把一堆真跡搞得像貼上補丁,都留下了遺憾,也不禁令人感嘆,世事總難完美。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