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05 04:31:55瀏覽5763|回應10|推薦51 | |
楚漢爭霸是齣好戲,最近迷上TXN台重播的歷史劇「大漢風」,鑑古知今,看到了過去,也看到了今朝。另一頭,有人拿了劉邦與朱元璋相比,又是另番趣味。
歷史學者許倬雲在最新的中文版哈佛商業評論中寫了篇文章,就是拿白手起家的漢高祖與明太祖兩位開國皇帝做比較。
許倬雲是學歷史的,他從歷史興替看領袖的創業與守成,文章中把劉邦與朱元璋比擬成創業的董事長,談的是經營與組織。這是種另類觀察。
他先提劉邦,評論劉邦的領袖氣質在於能與人相處,更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以提升自己的識見;有膽子,卻又能忍受挫折。有著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助力,終能取得大位。
許倬雲接著推演出,一個領袖必須氣量寬宏,有膽有識,知人善任,集眾人的智慧以成自己的智慧。
反證的則是勇力過人、一世之雄的項羽。項羽之敗,敗在有謀士而不能聽諫;勝利後不願錦衣夜行,其志也淺;分封群雄,不夠慷慨,氣量太狹;自負材勇,不能與人合作。種種氣質,正是成大事者最不應有者。
許倬雲再談論的是朱元璋,相對於劉邦的開展型作風,朱元璋按步就班得江山,卻是謹慎有餘,進取不足,屬於保守型的風格。
劉邦立國後,以家族與功臣共安天下;朱元璋卻是殺盡功臣,搞的是家天下。因此,有明一代,始終只是自保的格局,氣度遠不如氣魄開張的劉漢。
最後結論,許倬雲認為,領導者的行事風格,不僅決定了企業成功與否,也會影響日後發展的格局與型態。
閱畢有感,誠如斯言,很多企業能不能開大局、成大業,不就是這麼回事。
其實,朱元璋能開創一朝,絕不是省油的燈,吳晗在所著《朱元璋傳》裡就指出,朱元璋的智力極高,長於計謀,看得遠,見得大處,當機立斷,更善接受好建議,不自以為是。
但朱元璋當皇帝後,大大小小的事,一定親自辦理,天不亮就起床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期。後來他廢了中書省,等於取消了宰相(即現代的CEO),六部府院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子一來,搞得皇權極權化,他自己也累得要死。現今社會,很多創業老闆,也都是這樣搞的。
累,也就算了,由於自己是造反起家,為了鞏固皇權,怕人造反,朱元璋索性殺光了功臣。這樣子還不夠,為了讓兒孫順利接班,只好又動辣手,殺得將帥一空,只剩一堆唯唯諾諾的沒出息文人,還得小心文字獄隨時侍候;朱元璋自己則是日日處在猜疑、恐懼之中,驚惶度日。這樣子的朝代能有什麼出息!
諷刺的是,朱元璋還常以漢高祖自比,也就是拿劉邦當榜樣,動不動就引用高祖為例,研究高祖的個性與作風到了家。只不過,同樣是開國皇帝,學的也是一脈相承,但臭頭的學無賴,格局不同、氣度不同,治出來的天下也不同,因為格局與氣度是學不來的。
同一期哈佛商業評論中的另篇文章也挺有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大談領導人需要具備兩個要素: 第一,他要知道帶領團隊走的方向;第二,要有人跟他。
張忠謀講得頭頭是道,有幾分道理,只是令人納悶的,他就是與另個大企業家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王不見王。是誰器小?只有當事人知道。曹興誠嗜讀明史,自己不好比,但當看到劉邦遇到朱元璋,也許也可以給點意見。
比了劉邦與朱元璋,再回過頭來再看看當朝,氣度與格局有目共睹,治出來的天下如斯,連朱元璋的格局都遠遠不及。紅衫軍也許整治不了綠朝,司法也抬不了頭,但歷史如鏡,自有分明,究竟有幾斤幾兩,是騙不了後人的!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