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1 21:29:17瀏覽7405|回應2|推薦49 | |
百年老店伊士曼柯達公司請破產保護。這個消息早在預期之中,也驗證了「不創新,即死亡」的管理名言。 柯達是賣底片起家的,也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數位相機,很長的一段時間稱霸所屬產業。但在數位化的大潮流下,種種的決策錯誤與貽誤時機,種下敗因,終於不敵市場競爭,行將黯然退場。 柯達的成敗,早被很多管理學院列為教學個案,也是很多企業家活生生的企業經營教材。「富比士」雜誌出了一篇文章,指出柯達失敗帶給企業經營的七個教訓。 這些「教訓」充斥在管理教科書中,尤是這麼多年來柯達與富士兩家公司間的較勁與轉型,只不過柯達之死更豐富了這些教材,也更驗證了創新的硬道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企業家在警惕之餘,能否記取教訓,才是重點。 在這柯達教我們的七件事之中,包括了: 一、 必須開發新科技及新產品,不能固守風光時的經營理念。當世界已從類比式轉移到數位式時,柯達也必須轉變。 二、 柯達最早發明數位相機,卻沒有堅持走下去。就像全錄雖發明了多項重要的資訊技術,但最後只有在雷射印表機上保有一席之地。柯達在數位相機製造方面始終拚不過日本廠商。柯達光有發明,卻沒有執行下去,仍然不夠。 三、 柯達雖最先發明「照片分享」技術,但能像「臉書」一樣進入社群媒體,讓大家在線上分享經驗及照片?當然不能。業務的整個理念不同,經營模式也不同,企業的歷史及文化更不同。 四、 多角化經營一旦跨足跟本業毫不相關的領域,結果通常不妙。就像柯達在一九八○年代進軍化工、浴室清潔劑及醫療檢驗設備等行業,只是在燒錢。 五、 企業成功時的政策長期來看會成為障礙,例如柯達的醫療及年金福利。營收好時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很合理;但當營運情況惡化時,這些福利便成為公司無法承擔的負債,又不能不付。 六、 企業還能賣兩個錢的時候就脫手,別想轉虧為盈。很少公司能做到,因為執行長及其他高階經理人也會失業。 七、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大部分公司都很難接受這個宿命。柯達創辦人喬治.伊士曼在七十七歲時自殺,遺言是:「吾友,我的工作已經完成,還等什麼?」如果柯達在幾年前能夠如此,股東還能多分一些。 回頭來看,企業能否與時俱進、百戰沙場,「創新」是最大的關鍵。不過,很多人對「創新」有著誤解,包括了創新就是要有殺手級的產品、創新就是花錢的無底洞,或者創新只是誤打誤撞的叉路選擇……… 以蘋果為例,i系列橫掃天下、稱霸群雄,除了革命性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背後的創新理念,讓創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產品創新只是最後的結果,過程中還有流程上的創新、管理上的創新、觀念上的創新及灌注於組織文化的創新精神等,能夠讓「創新」內化成企業的DNA,何其不易。 對多數的CEO而言,要讓老闆看的是績效表現,講得更白一點就是獲利、就是能賺多少錢;「創新」則是兩面刃,它可以是新的財源,也可能是一直花錢的吃角子老虎,莫怪很多CEO對此又愛又恨、且迎且拒。 不過,產品或產業生命週期不可能一直在高原,對於已走入產業衰退期的企業來說,創新更是轉型、蛻變、生存的唯一解決方案,且不要夢想創新會由天而降,不但該花的錢要花,還要鼓勵多花,這樣的環境才能有如生命力源源不絕的聖盃,維繫企業的永續發展。 在公司治理的調查中,其實可以發現,若是不能把CEO的評價及紅利與公司長期發展掛勾,CEO往往傾向於短期積極收割而卻於長期播種;同樣的,老闆(企業主)也要有永績經營的前瞻視野與氣度,而不能只迷失於眼前令人沈醉的獲利。 柯達案例是個血淋淋的教訓,百年老店之死,令人惋惜,更令人驚歎。
|
|
( 時事評論|財經 ) |